摘要:《本草纲目》问世后,很快在中国流传起来,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巳经被全部或部分译成日文、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俄文等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流传,至今仍是一部有重人学术价值的古代科学文献。在数学方面,他通过对酒店里堆起来的酒坛和垒起来的棋子等有空隙的堆积物体积的研究,提出了求它们总数的正确方法、创立了新的高级等差级数求总的算法“隙积术”。

今天的华为科学技术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也为我国科技强国的目标奠定了基础,鼓舞了士气。这让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技术刮目相看,也导致了别有用心的政客实施了技术的地域封杀。但是强国就是强国,我们古代人的智慧也不差,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看看我国古代的科学名人巨匠。

第一位:蔡伦,造纸术的发明者和改进者

据史书记载,在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的1000多年,欧洲才建立第一个造纸厂。虽然现代的造纸工业已很发达,但其基本原理仍跟蔡伦造纸的方法相同。造纸原料十分之七八巳为木浆所代替,但造高级印刷纸、卷烟纸、宣纸和打字蜡纸等,仍不外蔡伦所用的破布、树皮、麻头、废鱼网等原料。

当今之所以能大量出版发行印刷物,主要原因在于有了纸,显而易见,假如没有数量充足、价格低廉的纸可以用来印刷,那么印刷机器也是不会出现的。伟大的发明家蔡伦,对我国乃至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并且这种影响还将持续下去。今大,我们是尤法用数量来衡量纸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人类对纸的使用将会延续到何年.更是唯以预测。

因此,蔡伦理应在为中国和人类历史进程带来巨大影响的人物名单里占据首席或近乎于首席的位置。美国天文物理学家、数学家麦克•哈特在他所奢的《100名人排行榜》里,将蔡伦放在了第七位,他是这样评价蔡伦的:“如果没有蔡沦没有纸”我们很难想象今天的世界将会是什么状况。

第二位:张衡,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

张衡影响世界的发现是发明创造了浑天仪。浑天仪是由铜铸成的一个圆球,上面刻划着赤道、黄道、南北极、日月星辰以及28宿和24节气。铜球装在一根倾斜的轴上.铜球外面安有一个水平的环,表示地平线。铜球由东向西运动,刻在上面的恒星就从东方升到地平线以上,又向西落在地平线以下,和天空中兔星东升西落的情况完全相符。这样,人们坐在屋子里,便能从浑天仪上看到天体运动的情况。

张衡还创造了一种测定风向的仪器——相风铜鸟。相风铜鸟是在一根五尺高的竿顶上安放、只衔着花的铜鸟,可以随风转动。鸟头所对就是风的方向。张衡创造的相风铜鸟和欧洲的候风鸡相仿。欧洲的候风鸡是公元12世纪才出现的,比相风铜鸟晚了1000年。

公元132年,张衡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探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这架以精铜制成的地动仪,形似酒樽,上有降起的贺盖,内部中央立一根上粗下细的铜拄,柱旁有八条通道,称为“八道”,道中安有发动机关,仪体外部周围铸有八条龙,按八个方向布列,每个龙嘴里都衔着一个铜球。对着龙头,八个铜蟾蜍蹲在地上。哪个方向要发生地農,正对着这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尹,铜球落人蟾蜍口中,发出地震的鳖报。

公元138年二月初三日,地动仪西方嘴里的铜球忽然落了下来,可是住在洛阳的人丝毫没有感到什么地动,有些学者怀疑地动仪的灵验。没过几天,陇西来人报告,那里发生了地震,这才使大家极为信服。欧洲人在1880年才制成了第一架地动仪,比张衡晚了1700年。

第三位:张仲景,一个医术高超的医学家

张仲景,名机以精通传染病和内科杂病艺术闻名于世。他曾总结前人的医疗经验,归纳不同传染病的共性和用药规律,总结出一整套治疗伤寒和杂病的理论、方剂,撰写了《伤寒杂病论》16卷,经后人整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在其著作中,理、法、方,药齐备,使中医学辩证论治的法则趋于完善;还收集许多有效方剂,医疗效果显著,被中国医家尊为“医中之圣”。张仲景对中国医学发展有重大贡献。近年中国中医界建立了仲景f术研究会。中日两国学者都在探讨他的医学奥秘。

第四位:华佗,中国中医外科的鼻祖

早在1700多年前,华佗就首创出“麻沸散”这一中药全身麻醉剂,并应用于腹部外科手术。进行这种全身麻醉手术。在我国和全世界都是第一位。华佗发明的“麻沸散'对后世影响极大。历代的中药麻醉均是在其启发下发展起来的,同时在世界麻醉学和外科手术史上,也有很深的影响,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五位:祖冲之,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

祖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圆周率的第七位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称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袓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沭枳的计萆,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幕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方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但这是在祖氏以后1000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人们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第六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毕昇的重大发明,给印刷史带来了一次重大的变革。13世纪以后传向世界各地。首先传人近邻,由东传入朝鲜、日本;由南传人越南、菲律宾等国。尔后由西经波斯(今伊朗〉传入欧洲各国,影响了全世界。历史学家拉施德在1310年著成的名著《世界史》中,曾详尽地记述了中国的印刷术。1450年,德国人戈登堡以铅、锑、锡合金制造活字用以印刷,但比毕昇的发明整整晚了400多年。

当代世界的印刷技术比毕昇的发明不知先进了多少倍。但是,活字制版仍是按着毕昇的原理发展起来的.活字版印刷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少数人才能读书和受教育的状况,推动了文化科学技术的传播,为人类思想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贯献。

第七位:沈括,中国古代科学代表人物

沈括对数学、天文、历法等方面有着深人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为了观测北极星的实际位置,曾连续3个月,每天夜里用浑天仪窥管观测北极星,一共画了200多幅画,最后得出北极星同北极的距离为三度多的科学结论。他还改进了天文仪器,写出《浑天仪》、《浮漏仪》、《景表仪》等天文学论文,是我国天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

提山了用“十二气历”代替原来历法的主张。"十二气历”既符合天体运行的实际,也有利于农业活动的体现。现在,英国气象局统计农业气候和生产用的“萧伯纳历”,就是同“十二气历”相差无几的历法。沈括博学多识,一生从事的研究领域极为宽阔。

在数学方面,他通过对酒店里堆起来的酒坛和垒起来的棋子等有空隙的堆积物体积的研究,提出了求它们总数的正确方法、创立了新的高级等差级数求总的算法“隙积术”。另外又发明了“会圆术”,提出了我国数学史上第一个由弦和矢的长度求弧长的比较简单实用的近似公式。

在物理学方面,他通过实验,发现指南针所指的方向不是正南而稍偏东,创立了世界上关于“磁偏角”的最早纪录。另外,他还发现了声学中的共振现象,光学的各种反光镜的成像,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指出了月亮的盈亏以及虹的成因等。

在地质学方面,沈括发现了延州一带的石油矿,并断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他首先创造了用石油炭黑制墨,“石油”这个名称也是他第一个提出的。他通过对雁荡山、太行山、陝西等地的调查,提出了地形被流水侵蚀作用的理论。他明确地提出华北平原就是由黄河等许多沙流夹带大量的泥沙冲积而成,这也是我国对冲积平原成因的最早科学解释。

此外,沈括在生物、医药、文学、音乐等方面也都有精湛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第八位:郭守敬,中国科学界的奇才

郭守敬在天文学方面自制了一套天文仪器,计有13种之多,很有创见。其中的“简仪”,可以用来清晰地观测天空的日、月、星宿。仪器制成后,郭守敬提议在全国各地进行观测。元朝政府接受了他的建议,并派官员协助他在各地建立观测站。

东到髙丽(现在的朝鲜〉,西到滇地(今云南昆明市)和凉州(今甘肃武威),北到铁勒(今苏联的贝加尔湖),南到琼州(今海南岛),共建立了27个观测站,可以同时对天象进行观测,规模之大,当时是举世无双的。郭守敬根据观测的结果,再加以精密计算,经过4年时间,到公元1280年,制成了一种新历法,取古语“敬授民时”之意,命为《授时历》。《授时历》推算出一年有365.2425天,跟地球环绕一周的时间,只差26秒,和目前世界通用的格里高利历的一周期一样,但比格里高利历早300年。

对于郭守敬的才华,外国人也很钦佩。清朝初年,德国的传教士汤若望看了郭守敬制造的天文仪器后,称他为“中国的第谷”.第谷是丹麦的大文学家,制造过多种天文仪器,不过,他比郭守敬晚了300多年。

郭守敬在数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创造了一种算法,能计算球面三角形;他的“平立定三差法”,是一种高等级数的运算方法。这种方法,在欧洲又过了4年,才由著名科学家牛顿和莱布尼兹研究出来。

第九位:李时珍,完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李时珍在行医当中,他发现当时的本草书收药不全,名称混乱,多有谬误。于是,下决心编写一部新的本草书。他详细研究了古代有关的本草学、医学等各类书籍,长期深人民间向广大劳动群众学习,到深山老林采集药材,开辟药园栽培药物,通过27年的埋头苦干,终于在61岁时写成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

该书不仅对我国古代本草学作了一次历史性总结,也将以前的化学知识予以系统化,并使之达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该书载药1892祌,其中无机物达266种,而且药物的分类更详细,对一些较为混乱的物质命名加以更正。

《本草纲目》问世后,很快在中国流传起来,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巳经被全部或部分译成日文、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俄文等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流传,至今仍是一部有重人学术价值的古代科学文献。在1951年世界和平理事会维也纳会议上,中国明代的李时珍,作为惟一的医药学家,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的首批名单之中,受到全世界入民的景仰。

第十位:宋应星,明朝著名科学家

17世纪30年代,中国的一本名为《天丁开物》的书,传到西方以后,欧洲人惊奇不已,称它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

《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工艺百科全书。它详细记述了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其中有不少是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工艺措施和科学剞见。《天工开物》分上、中、下三卷,又细分为18个项目。书中除了介绍农业生产经验外,还记述了纺织、染色、制盐、制糖、制砖、烧瓷、造车、造船、采煤、榨油、造纸、冶铜、炼铁、军器、火药、颜料、酒曲等等许多种手工业生产技术。

书中洋细说明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描述了它们内部细致的专业分工,还附有200多幅工艺流程插图,与文字互相配合。此外,书中对生产各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人力、产量,生产工具的规格、尺寸、效率,各种金属的比重,合金成分的比例,火器的射程和杀伤力等等,也都用具体数据加以说明。《天工开物》所讲的多半是人们“巧夺天工”的生产实践和科技研究创造,为研究明朝的社会生产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