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6日,在靖安縣水口鄉李洲坳,幾名盜墓賊驚醒了埋藏了2500多年的東周古墓。墓葬的罕見形式以及其出土的47具棺木,震驚了全國考古界。

 

靖安古墓

  靖安古墓之謎 乾屍之謎

  2007年1月5日,在北京點擊查看北京及更多城市天氣預報舉行的“200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上,靖安東周墓以高票入選,其發掘過程和創造的多項國內第一,22名青年女性集體裸死等多項數據均爲首次發佈,吸引了國內外衆多專家學者以及新聞界的廣泛關注。

 

  22名青年女性裸體入殮

 

  據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樊昌生介紹,47具棺木中,有22具發現有人類遺骸。主要包括人體骨骼和腦髓組織,12具骨骼中發現有綠色的結晶體。死者多數爲側身屈肢,少數仰身直肢。一些頭骨上保存了十分完美的秀髮,和清晰的髮髻以及捆紮頭髮的髮帶。從目前只發現四個棺內有服飾的情況分析,入殮時,多數死者未穿戴服飾,只是使用紡織品匹料或者竹蓆包裹屍身,一些死者身上佩戴有精美的小件玉飾。隨葬器物主要放置在死者腳下的竹笥之中。主要隨葬品有小型手工加工工具,如刀、削、鑿等,以及木質紡織工具繞線框、梭、打緯刀、陶紡輪、漆勺等。少數隨葬原始青瓷器、青銅鼎等。

 

  人類遺骸的相關研究工作由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承擔。結果表明,能夠檢測的個體都是女性,年齡在15-25歲之間。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對出土的人骨綠色結晶物質進行了初步分析,結果表明,這類結晶物質主要是磷酸鐵鹽類物質。

 

  棺木內普遍有人類遺骸發現,並有保存完好的腦髓組織或頭骨、人牙、頭髮等,這一發現,填補了中國南方地區先秦人類遺骸研究的一項空白,意義重大;而許多人體骨骼內長滿翠綠色的磷酸鐵鹽類結晶物,這些物質晶瑩剔透,折射出翡翠般的光芒,這在科技考古界也是極其罕見的發現。人頭骨上發現的髮辮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實物,對於我國早期服飾史研究具有重大價值。

 

  47具棺木中,28具保存相對完好。棺木多數東西向,少量南北向埋葬,排列密集,大小基本一致。長2.4-2.8米,最長3.4米,寬50-80釐米,最寬1.5米。除主棺有棺有槨外,其餘棺木均爲單棺。

 

  棺木均上下半圓形結構,用原整木對半剖開,然後用斧、錛類工具挖成。有圓形榫卯套合型、平面套合型和凹面套合型三種不同形式,其中以圓形榫卯套合型加工最爲精湛,工藝最複雜。棺內內空部分,也可分爲長圓形和長方形。

 

  經南京林業大學初步鑑定結果,所有棺木尚未發現使用鋸子的痕跡,棺木木質均爲杉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