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9省調整省委組織部部長,“跨省調動”、“空降”再成熱詞

來源:中國商報

見習記者  譚麗平     

媒體報道,吉林、江西兩省省委組織部部長已換新。尚法新聞(ID:zgsbfzzk)注意到,已有9省份今年以來調整省級黨委組織部部長,“跨省調動”、“空降”再成熱詞。

兩省委組織部部長履新

據江西省委組織部微信公衆號“江西組工微訊”6月6日午間消息,日前,中共江西省委決定,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長劉強同志任省委組織部部長。

出生於1962年的劉強,從武漢水運工程學院畢業後,劉強曾留校工作8年。於1992年10月起赴中央部委任職,先後在交通部人事勞動司、海事局黨委工作部,中組部企業幹部辦公室、幹部五局工作,並在國務院國資委工作多年。

2018年5月,劉強“空降”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長。直至今年6月,劉強新任省委組織部部長。

而另一位新任的吉林省委組織部部長王曉萍,此前也是從國務院僑辦“空降”地方。

從中國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後,王曉萍於1988年赴首鋼研究與開發公司法律所工作。兩年後轉入國務院僑辦,歷任國務院僑辦政策研究司國外組幹部、調研處副處長、處長,政策研究司副司長、司長,政策法規司司長,國外司(港澳臺司)司長等職。

在國務院僑辦工作超26年後,2017年3月,王曉萍出任吉林省委常委,後兼任省委宣傳部部長,直至此次履新。

值得一提的是,加上王曉萍,現任女性省級黨委組織部長增至7名,分別是青海的王宇燕、安徽的丁向羣、廣東的張義珍、山西的曲孝麗、寧夏的石岱、黑龍江的陳安麗、吉林的王曉萍,其中後5人均爲2019年履新現職。

“跨省調動”、“空降”成熱詞

尚法新聞(ID:zgsbfzzk)發現,此次兩人的履新,也讓32省份(編者注:“32省份”應爲31個省區市)黨委組織部長到齊。

梳理發現,9人中,有5人曾長期在外省工作,均於近兩年“跨省調任”至現省份。比如,前任湖北省副省長陳安麗,在湖北工作已達30餘年,今年5月首次“北上”;山西省副省長1993年便開始在山西工作,直至今年1月,調任西藏;廣東省委組織部部長張義珍長期在河北省工作,於2月調任廣東。

此外,山西省委組織部部長曲孝麗、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部長楊偉東均於2018年跨省調任後,於今年履新省委組織部部長。

尚法新聞(ID:zgsbfzzk)注意到,其餘4人,則是近兩年從中央“空降”而來。除去劉強與王曉萍,前任全國總工會副主席石岱於今年5月“空降”至寧夏回族自治區,任黨委組織部部長,福建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楊賢金於2018年“空降”至地方。

尚法新聞(ID:zgsbfzzk)發現,近年來,“空降”、“跨省調動”頻頻出現在官員的密集調整之中。

據齊魯晚報,2018年開年至7月,至少已有18名官員從中央“空降”地方任省級官員,且“空降”幹部任職已涵蓋了全國近半數的省區市。

2018年國慶後兩月,至少有9人跨省調整爲省級黨委常委,4人“空降”省級黨委常委。

事實上,不論是中央到地方的“空降”,還是官員之間跨省的異地交流,都是幹部培養與選用的重要方式。

十八大以來,官員“異地任職”正成爲一種“新常態”。可以肯定,包括從中央“空降”和從其他省份調任,兩種“異地任職”模式有利於沖淡各種人情因素和遏制地方“團團夥夥”與“山頭主義”。

青海日報曾評價,官員“異地任職”是多贏之舉,既可防止政治上的拉關係、尋靠山,也可避免組織上的任人惟親,乃至經濟上的拉拉扯扯、投桃報李、行賄受賄等。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接受光明日報採訪時表示,在現代政治文明的條件下,主要官員通過黨代會與人代會選舉產生並對人民負責,官員的地域身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民認可。

並表示,幹部交流的主要目的,是對幹部工作能力的培養,目的並不是爲了防止官員腐敗。官員要正確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力,在社會主義政治民主的環境下,根本是靠人民民主,否則很難對權力腐敗形成有效監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