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虎将”李忠、“蒋门神”蒋忠、“险道神”郁保四、“镇关西”郑屠,《水浒传》中诸如此类吹捧自己的外号随处可见,可以说无论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还是绿林中的好汉,亦或是街头游手好闲的闲汉,只要你乐意,就可以给自己取个唬人的外号,江湖险恶,如此包装自己无疑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让人听着外号就忌惮三分也是不错的,但过于狂妄的外号往往会让人更加不爽,反而激起对方教训你,比如“小霸王”周通就被鲁智深揍得不轻,事实上梁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中绝大多数人的外号都是言过其实的,只有本文所提到的这四位算得上是名副其实,其中两位还言中了自己的结局。

第一位:呼延灼

呼延灼的人物设定乃是宋朝开国名将铁鞭王呼延赞嫡派子孙,而他所用的武器也和祖先一样,即是那“双鞭”,而呼延灼也就顺理成章的将这手中的双鞭当成了自己的外号,见双鞭如见人,提人便想起双鞭,他在位朝廷效力时就已经是汝宁郡都统制了,再加上武艺高强,受人尊敬,如此看来,他给自己取这外号还是足够低调了。

梁山好汉外号都很狂,此4人却名副其实,后两位暗示了自己的结局

(呼延灼剧照)

​虽说他被逼上梁山这一段是吃了瘪,但与他那双鞭无关,还是因为连环马被徐宁的钩镰枪所破,才有了他上梁山的故事,上山后宋江也没怠慢他,到大聚义的时候给了他第八把交椅,还封他为五虎将之一,足见宋江对他武艺的肯定,他“双鞭”的外号是名副其实的。

第二位:关胜

关胜的人物设定与呼延灼类似,他的祖上乃是那三国时期的关二爷,光凭这出身,他就足以配得上一个牛气哄哄的外号,然而他并没有这么自夸,反而是以自己所用的那青龙偃月刀“大刀”为外号,似乎对于他来说,和祖先用同样的武器就已经是最值得炫耀的地方了。

梁山好汉外号都很狂,此4人却名副其实,后两位暗示了自己的结局

(关胜剧照)

而关胜也和呼延灼一样,身为梁山五虎将之一,在梁山所有将领中只亚于卢俊义一人,在书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大刀”的外号是十分符合他的人设的,毫无夸张之处。

第三位:武松

武松作为《水浒传》中最具代表性的好汉,无人不知他的外号,即是“行者”,事实上读过原著的朋友就知道,那李忠的外号“打虎将”很明显更适合他,但其实这不过是想当然的感受,因为景阳冈打虎不过是武松人生中的一个高光时刻,而非全部,而“行者”二字则是更好的概括了他的人生,也可以说是预言了他自己的结局。

梁山好汉外号都很狂,此4人却名副其实,后两位暗示了自己的结局

(武松剧照)

事实上故事开篇的武松和后期的武松已经不算是同一个人了,开始的他有一腔热血,偶尔打抱不平,偶尔也会冲动行事,可以说是个我行我素的人,然而当他被包道乙断掉一条手臂之后,他似乎才真正大彻大悟,这才真正成为一个“行者”,这个外号再适合他不过。

第四位:鲍旭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鲍旭那“丧门神”的外号是十分狂妄的,笔者初读《水浒传》时也有同样感受,的确,一个排名地煞的好汉何德何能以“神”自居?虽说他的确是个嗜杀成性的恶人,上山之后也是与李逵组成先锋军陷阵杀敌,看似的确是人见人怕的“丧门神”,但你真正读到他的结局才知道,这家伙乃是用外号预言了自己的结局。

梁山好汉外号都很狂,此4人却名副其实,后两位暗示了自己的结局

(鲍旭剧照)

原著中鲍旭死的时候有这么一段描述:“宋江把马军冲到城边时,城上擂木炮石,乱打下来。宋江怕有疏失,急令退军,不想鲍旭早钻入城门里去了,宋江只叫得苦。石宝却伏在城门里面,看见鲍旭抢将入来,刺斜里只一刀,早把鲍旭砍做两段。”丧门神呀丧门神,原来你不是人见人怕的那个丧门神,而是丧命在城门之下之意,如此看来,鲍旭这“丧门神”的外号可就不是狂,而是真“神”了,居然和他的结局完全匹配。

除此四人之外,梁山上其他好汉的外号或多或少都有些吹嘘的嫌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