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8月8日,在營口發現了一具與傳說中的龍極相似的屍體,並且此前附近大量居民見過、並救過其活體。當時的僞營口第六警察署將其骨運至西海關碼頭附近空地陳列數日,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當時的《盛京時報》還派人採訪,稱之爲“龍”、“天降龍”、“營川墜龍”、“巨龍”等,同時還配以照片,圖文並茂,轟動一時。後因社會秩序混亂,幾經輾轉,這具“龍骨”下落不明。中央電視臺10頻道《走進科學》欄目於2004年12月3日播出了紀錄片“破解七十年謎團”,次年又探討該事。

  一、事件概述

  營川墜龍事件,網上介紹的標題主要是“營口墜龍”,

  1934年8月8日,在營口發現了一具與傳說中的龍極相似的骨骼,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這個神祕生物未死之前,當地的居民曾經兩次見到它,並有很多人搶救過它,與其有過長時間近距離的接觸。營口市史志辦編輯、史志辦主任周叢一主編、韓曉東等參編的《營口龍之謎》一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營口市史志辦主辦的“營口春秋網”之影像營口—“營口龍之謎”界面裏存有央視等電視臺錄製的幾個視頻。

  1934年轟動一時

  1934年8月8日,在營口發現了一具與傳說中的龍極相似的屍體,並且此前有附近居民見過、接觸過其活體。當時的僞營口第六警察署將其骨運至西海關碼頭附近空地陳列數日,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當時的《盛京時報》還派人採訪,稱之爲“龍”、“天降龍”、“營川墜龍、“巨龍”等,同時還配以照片,圖文並茂,轟動一時。

  在《營口市志》第一卷中記述:

  營口市志辦網站收有幾個視頻

  “(1934年)8月8日午後,

  遼河北岸東小街一農民在附近葦塘發現一巨型動物白骨,長約10米,頭部左右各有一角,長約1米餘,脊骨共29節。

  僞營口第六警察署將其運至西海關碼頭附近空地陳列數日,前去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導致去營口的火車票一度緊張並漲價。(脊骨共29節?是否誰寫錯了字?專題片《龍影遺骨》說《盛京時報》報道是28節)

  2004年央視專探

  中央電視臺10頻道《走進科學》欄目於2004年12月3日播出了紀錄片“破解七十年謎團”,探討該事。《北方晨報》2004-12-3 報道(改錯說明,有的轉載錯寫成南方晨報,其實目前中國還沒有該名稱的晨報,而且北方晨報此前多次關注營口史志辦該課題的探索,報道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相關研究所的合作研究,後來才導致央視的關心,而且該日該事北方晨報有多篇報道):6月16日孫正仁老人把自己保存了整整六十三年的五塊“龍”骨捐獻給了市史志辦公室,他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鑑定一下他手中的骸骨;9月9日早6時,《走進科學》欄目編導奚洋、攝像趙發仲和營口史志辦一行人,帶着當年《盛京時報》發表的“龍骨”照片和孫正仁老人捐獻的“龍骨”,讓自然博物館的研究員鑑定。一致認爲這幾塊“龍骨”爲史前第四紀,距今約一萬多年的野馬化石,並非“龍骨”。很奇怪,新骨頭怎麼顯得那麼古老?也是一個謎。

  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回憶說,這個怪物曾經出現過兩次,第一次出現在距離入海口20公里處。

  央視《走進科學》該欄目視頻:“七十年前營口墜龍事件 ”。

  《北方晨報》2004-12-3 所發“楊楊”文章《破解七十年謎團 央視今晚將揭"龍骨之謎"》,被當日的東北新聞網、新華網、新浪網、網易網等著名媒體轉載。

  次年cctv10臺《探索發現》欄目播放了專題片《龍影遺骨》 (到2008年時重播過9次),又探索它,因爲二者的脊骨數量相差一倍多等幾個本質區別,改變了上次的鬚鯨說法,認爲是大自然之謎。

  值得了解:四川電視臺拍攝的“遼寧營口的“神祕龍骨架 ”。

  二、兩個杈角

  《盛京時報》圖片裏,它兩個角,一個是小杈角,一個是大杈角

  比較:“考證大慶“掉龍”傳說 撰文/記者魏國棟”談論的1944年松花江陳家圍子村所謂掉黑龍的事件,說者講“頭像牛犢子腦袋那麼大,略呈方形,上寬下窄,頭上沒有杈角,只是在前額上長了一個扁鏟形狀的角,像牛角,短且直,根部粗約10釐米。臉形和畫上畫的龍差不多,長着七八根長鬚子,又粗又硬”。不同,所謂陳家圍子黑龍是獨角龍。

  現在有的人猜測說是拼裝時裝錯了纔有兩個角,問題是當時見過活體的人多,檢查屍體的人也有,看屍體頭部的人多而且能看出兩個角是長在身上的,而且兩個杈角不是它的其它骨頭。

  比較鹿及鹿角:鹿的類型多樣,角也複雜多樣,一般皆是杈角,也有非杈角的,小鹿則沒有角。

  可見,中華文化裏龍角似鹿,不一定是集合它物來的。

  三、相關人士回憶

  下面內容來自央視《走進科學》該欄目視頻:“七十年前營口墜龍事件”。

  第一次墜落與人們救活體

  肖素芹 老人:

  當年9歲,她爸爸是給地主趕馬車的,當時很多人都說在田莊臺上遊發現一條“活龍”,於是趕到那裏。爸爸就把她放在馬背上,扶着她看。她所看見的“龍”方頭方腦,眼睛很大,還一眨一眨的,而身體爲灰白色,彎曲着蜷伏在地上,尾巴捲起來,腹部處有兩個爪子伸着,而讓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感覺這條“龍”有氣無力,眼半睜半閉,再加上眼睛有些發紅,很多人都說是天氣太熱的緣故,於是在龍的上面搭了個棚子爲它避暑,還有人抬水往它身上澆,讓它得以“解暑”。後來,下了很長時間的大雨,這條“龍”就不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