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孩子能上個心儀的小學,現在的家長們使出了渾身解數,有買學區房的、遷戶口的,還有很多咱也不知道的辦法,都是爲了想讓孩子能夠有更好的教育環境。

家長的發心值得肯定,但是搞定了入學的事情,怎麼讓孩子做好“幼小銜接”,也是特別重要的一件事,2019年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的主題是「科學做好入學準備」,對應的正是學前教育熱點“幼小銜接”。

科學做好幼小銜接,家長要避免踩上這幾個坑

科學做好幼小銜接,家長要避免踩上這幾個坑

如果你對照表格打完分,覺得分數較低,應該對“幼小銜接”加大重視的,建議你繼續往下看。

幼小銜接是爲了幫助孩子從幼兒園生活平穩地過渡到小學學習生活。家長要認識到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因爲孩子從幼兒園升入小學,無論是客觀環境,還是學習內容、學習時間的長短、學校日常作息時間等,對孩子自理能力和獨立性的要求都有很大的不同。

當前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的銜接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讓孩子順利升入小學。

問題1:教育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本質不同,容易造成幼兒園和小學之間有空白區域,會導致幼兒園和家長對幼小銜接工作的盲目與偏離。

如果幼兒園對“幼小銜接”應該做的重點工作理解不到位,就容易選擇把小學知識拿到幼兒園提前灌輸,比如一年級的拼音、寫字、數學等,這種情況叫什麼呢?——小學化。

年初我給孩子考察新幼兒園的時候,去到第一家幼兒園,接待我們的招生老師專門給我重點介紹她們從小班開始就教拼音、寫字、算數,否則孩子上中大班跟不上等等,我在教室外面看着裏面的小朋友一個個跟着老師念拼音,招生老師還比較自豪的跟我說:“你看我們常規多好,好多家長都認可我們的教學理念!”我苦笑一聲,領着孩子敬而遠之。

小學化情況嚴重的時候,都出現了教育部發文專門督查幼兒園小學化問題,但是在這裏我要爲幼兒園說一句:小學化的根源絕不應將帽子扣到幼兒園的頭上,但凡一個負責任的園長和老師,都不希望把孩子提前培養成一個個的“小大人”。所幸的是今年這次學前教育宣傳月的主題正好對準了“幼小銜接”,最起碼幼兒園有明確的工作方向了。

科學做好幼小銜接,家長要避免踩上這幾個坑

問題2: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比較重視,但由於認知水平的不同,會出現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或者是自認爲自己的教育方式最正確。

比如說,有的家長覺得幼小銜接很重要,雖然我不會教,但是我可以給他報班呀!還有的家長認爲自己更專業,多學點沒壞處,於是各種興趣班、特長課,從週一到週日,帶着孩子轉戰於各種課外輔導班,孩子壓力大,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會有反抗,有的孩子是明着逆反,有的孩子是會隱忍,早晚一天爆發,家長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家長錢也花了,孩子也累得不行,得不償失。

還有的家長,覺得孩子的童年要輕鬆快樂,於是對孩子的培養也不設定目標,沒有規劃,讓孩子愉快的“放飛自我”,錯過關鍵階段的培養,到了小學出現“三年級現象”又後悔不迭。

那有人說了,重視了不行,不重視也不行,那到底該咋整?給你看一個當前各地學前領域的主題活動新聞截圖,關鍵詞在於:科學。

科學做好幼小銜接,家長要避免踩上這幾個坑

問題3:不懂孩子的成長規律,盲目跟風易被誤導。幼小銜接不科學,將來上學要喫虧。

幼小銜接是爲了幫助孩子更好地從幼兒園生活過渡到小學學習生活。因此,家長應從自身到孩子、從作息時間到心理等方方面面做好充分準備。

現在確實有很多校外的輔導班、學前班,但並不是所有的輔導班內容設置都是科學且符合幼兒心理發展規律與幼小銜接需求的,家長如果不懂得一些幼小銜接方面的知識,很容易被忽悠。因此,請家長再回頭看一看開頭的那個對照表,相信會多一分甄別。

科學做好幼小銜接,家長要避免踩上這幾個坑

蒙臺梭利認爲:0-6歲是孩子第一個敏感期階段,6-12歲是第二個重要的敏感期。如果第一個階段沒有得到良好發展,到了6—12歲還會有彌補的機會;第二個階段如果沒有彌補好,那TA長大成人後,很有可能在潛意識當中一直被童年所困擾。

家長送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的時候都會面臨“分離焦慮”,這個一般2個月左右孩子就會適應,主要是生活環境的變化;但是孩子第一次上小學這個階段,TA面臨的是生活+學習環境的變化,對自主成長的要求更高。

科學做好幼小銜接,家長要避免踩上這幾個坑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願每個從幼兒園大班畢業的孩子,都能順利度過幼小銜接,自信而又健康的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