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律所的规模化布局、管理升级、行业化改革、区域性行业资源整合、国际化以及法律科技的赋能,成为了中国律所发展的主题。“四大”已悉数进军中国法律服务市场,通过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开展联盟,吸纳认可律所成为自己的全球网络成员,或者直接收购、开设律师事务所的方式迅速发展。

精彩

摘要

+

2019年,是中国律师制度恢复的40周年。40年来,中国法律行业经历了高速的发展。近几年,律所的规模化布局、管理升级、行业化改革、区域性行业资源整合、国际化以及法律科技的赋能,成为了中国律所发展的主题。

虽然中国法律市场还不成熟,但可预见的是,野蛮生长的时代即将结束,律师人数继续迅增,市场的竞争在加剧,客户的需求在变化和提高。中国律所的下一个战场,将会转移至律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法律服务产品和模式和优化升级,以及信息化和科技领域的投入。

本文将围绕市场格局管理之道业务趋势法律科技四个方面,探讨中国乃至全球法律市场涌现出的变化。

从2008年到2018年,中国法律行业发展迅猛。十年时间,中国执业律师从15.67万人增长至42.3万人。

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律师事务所3万多家,其中律师10人以下的律所1.9万多家,占62.37%,律师10~29人的律所9300多家,占30.73%,律师30~49人的律所1200多家,占4.16%,律师50~99人的律所570多家,占1.87%,律师100人及以上的律所260多家,占0.88%。

(根据司法部数据整理:截至2018年底全国律所规模构成)

虽然中小型律所仍然占据了绝大多数,但与此同时,许多中国的头部大所已在竞相进行规模化扩张和布局。当今时代,中国律所规模化发展主要呈现出四大趋势:

割据与分层:法律需求巨大,层级发展各异

在过往十年,中国法律市场急速扩容,中国律所的体量水涨船高,但其也呈现出“割据”与“分层”的格局和态势。

在市场底层,法律服务需求巨大,但对应小型律所数量庞大,因此法律服务体量分布相对零散,体量变化从“微”到“小”。

在市场中层,不少区域性大所完成省内布局,开始向全国扩张。其体量发展从“小”到“中”。

在市场头部,执业律师人数呈倍数增长,从一二线城市向三线城市甚至是县域布局,其体量从“大”到“巨大”。

布局的关键: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平衡

对现阶段的中国律所来说,实现稳健快速又有质量的增长是关键。

面对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适度规模化,注重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强团队的专业化、综合性建设,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在服务的过程中加入对法律科技的运用,以提升自身效能和服务品质,注重质量风控,避免利益冲突,是值得探讨的主题。

合并浪潮汹涌区域性行业整合成为趋势

要想占据区域性法律市场的头部,整合行业资源成为大所已是必然选择。区域性律所整合当地律所资源,节约布点成本,扩大业务范围,补强业务能力,以应对全国性律所的竞争。

全国大所:从单点布局迈向区域性一体化

从省域经济向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城市群经济过渡是近年来中国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许多中国律所开始加强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资源整合与一体化管理。粤港澳大湾区的崛起必将为法律行业带来巨大的机遇。

在这样一个法治勃兴的时代,律师的作用将不断地强化,与此同时,更多、更大的挑战也在逼近。

在科技腾飞的今天,智能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将数字化地解构了人的存在、生活及交往方式,智能算法将逐渐替代人类的决策。比法律人工智能影响更为深远的,是科技对整个人类社会秩序和法律体系的冲击。

在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律师人数已近万人,向集成解决方案商业模式转变。“四大”已悉数进军中国法律服务市场,通过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开展联盟,吸纳认可律所成为自己的全球网络成员,或者直接收购、开设律师事务所的方式迅速发展。或许,“四大”从未试图与律师事务所竞争,而其快速的演变,顺带就“抢占”了律师们的业务。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英国、欧洲、亚太是最重要的区域性法律服务市场。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法律市场,根据2019 Am Law 100排名,美国创收前10名的律所的创收总和达到了261.11亿美元,其中2家律所年创收在30亿美元以上,凯易创收37.75亿美元,瑞生创收33.86亿美元。

在英国法律市场,排名前10的律所总创收达到了102.73亿英镑,高伟绅、英国安理、年利达、富而德这4家“魔圈所”占据前4名。

欧洲大陆法律市场上,2018年,前100家律所创收总和超过100亿欧元,欧洲各区域法律服务市场差异显著。

亚太法律服务市场增速迅猛,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机遇与挑战并存。

千帆相竞,百舸争流。在这个群雄竞逐的时代,如何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如何进行差异化布局?如何树立强有力的品牌?如何控制杠杆率,设计科学的人才结构?是全球所有律所都将面临的难题。

2018年的中国法律服务市场风起云涌。不仅整个律师行业总营收的规模依然飞速增长,行业内无论规模大所、地区领军所、还是精品强所也无不上下求索、各显神通,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但是,必须冷静地看到,2018年的中国律所也都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发展前景迷茫、品牌定位模糊、管理水平低下、创新动力不足、人才青黄不接、重要客户流失,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一些所锐意进取、狂飙突进、弯道超车的同时,另一些所则踟蹰不前、逐渐掉队、甚至分崩离析。

随着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需求日趋多元,早年间单纯的“跑马圈地”已不适用于绝大多数律所。如何平衡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如何形成有效的、协同的规模化已愈发成为布局的关键。

唯有升维布局,立足管理之道,方能降维打击,形成乘法效应。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律所的集约化水平,释放规模效益,一体化管理和公司化管理进入律所管理者的目光之中,分配机制的改革、管理模式的完善、市场部门的构建、职业经理人的引进、专业部门/团队的划分成为近十多年中国一线大所讨论的专题,而管理改革、结构化升级将持续作为律所发展的重要命题。

牛津大学教授、《法律人的明天》作者Richard Susskind教授曾经坦言:“英美律所目前也各自面临着各自的问题。中国的朋友不必一味学习英美所2008年时的样子,而更应该加强彼此交流和相互学习,共同应对我们律所管理和发展的共性问题。”

诚哉斯言!中美律所都面临着各自的机遇与挑战,都需要律届领袖结合实际闯出适合自己的一条发展之路;只是,在彼此前进的道路上,相互学习、彼此交流,一定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一定会汲取彼此的经验。

其实,在衡量一个组织是否成功的时候,最关键的是要考虑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s)、管理风格(Style)、人员(Staff)和技能(Skills)这6个S。所以,衡量律所是否成功,并不要和别人比,而是要和自己比,关键是要看这个律所的6个S是否能够在律所共有价值观下实现和谐统一。

着眼全球局势,英美大所无论是全球布局,还是精耕细分市场,均为中国律所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致胜法宝:拥有清晰坚定、一以贯之的战略,树立深入人心、脍炙人口的差异化品牌,充分挖掘管理的价值,不懈探索和追求制度、技术创新,尊重、培训与激励人才,机构化客户并提供全面、极致服务。

《律所再造》一书的作者潘言博(Jaap Bosman)说:“客户在寻找对法律拥有整体认知的律师,更喜欢不拘泥于一个专业领域的律师,他们想要既理解客户的商业业务,又能从广阔视角分析法律问题的合作伙伴类型律师。”

未来的律师,必定不仅能在专业化道路上走的更远,能够精准解读法律条文的规定,而且扎根于行业,拥有较高的商业思维,方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相应地,律师事务所在确定专业细分方向的同时,还要根据行业的不同设定更为灵活的组织形式,而且,改变对年轻律师的培养方式。

当专业化已成为法律服务行业的标配时,什么样的律师事务所才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答案蕴藏行业化改革之中。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实施以来,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累计同122个国家、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0份政府间合作文件。积极追求国际化的律所已经开始借力“一带一路”,寻求更多元化的发展之道。中国律师涉外法律服务水平也将在历史的浪潮中迎来全面升级。

香港市场是中国企业和中国律所的国际化窗口。2018年,香港资本市场募资额达到2813.03亿港元,位居全球之冠;相比于2017年,增长122.8%。港股大时代不仅为中国新经济企业的上市开辟了通道,也为中国律所境外资本市场的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

在中国与全球经济的互联互通愈发紧密之时,中国的银行、金融、证券、保险行业也迎来了机构改革。

企业法律服务的下一个风口究竟在何处?

把握中国将加强对外开放和持续深化改革的大势。国际化是未来中国企业的发展方向,而涉外法律服务也必将成为中国律所的核心竞争力。

在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业务上,“四大”、律师事务所和IT供应商已展开角逐;当欧美的诉讼金融服务已逐步迈向成熟之时,中国仍处于蕴藏着巨大潜力的阶段;随着健康成为中国国民愈发关心的话题,医疗行业必将迎来“厮杀”。我们还看到了,资本市场、公司并购、资产证券化、私人财富管理、房地产、涉日领域、海关业务蕴藏的机遇和挑战。

在当前中国的经济环境之下,面对成熟业务、新兴需求、小众领域,如何布局?

没有所谓的“好/坏”领域,关键在于律师在业务领域上能够走得多远;律师能做的,就是立足专业,把握行业规律,看懂经济周期,认清自身特点。

2018年,全球法律科技市场“冰火两重天”。

一面是英、美、加、澳等多个全球主要法律市场中法律科技的不断升温。投资涌入法律科技行业,全球总额超过16亿美元。新的法律科技创业公司不断冒出,下半年数个知名公司的大型合并和收购引领了行业的变革。一些全球知名律所也紧跟浪潮,通过投资或设立法律科技孵化器等方式布局未来。

法律科技产品的类别更加丰富,从面向法务的律师监控分析系统,到业务协作平台、文档自动化、文档审查及管理、法律机器人、法律研究、智能合约、工作流程自动化等等,都有不同国家的相应科技企业推出各类产品,并且在业务中的实质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效用越来越大。

《福布斯》:2018年,全球法律科技投资总额超过16亿美元

但另一面我们也看到,在中国,经历了2017年的法律人工智能热潮后,法律科技市场似乎在去年大幅“降温”。2017年活跃的数百家法律科技创业公司,到2018年还见诸媒体的已经寥寥。

律师们发现,经历了“即将被AI替代”的一阵恐慌后,事情似乎并没有出现多大变化,反倒是紧张的经济环境更影响着收入,让自己和律所的业务布局必须做出应对调整。法律科技创业者们也更加理性地接受了中国律师行业还太传统,短短四十年也只是刚刚起步还在成长期,还远远没有成熟到需要迈进颠覆性变革阶段的现实。

无论是律所、律师、企业、投资人,还是法律科技创业者本身,都更加理性,更关注产品本身是否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深度满足市场需求。更务实地从律师的基本工作流程效率提升开始改造,更“接地气”地去贴合当下的行业实际开发产品,成为“幸存”法律科技公司们的共识。

从“神话”回归现实,喧闹过后的冷静,才是法律科技行业应有的本色。

2018年5月,智合研究院推出《中国法律市场观察(2018)》,用高视野、多维度、强数据观察和记录中国法律市场一年的风云变幻。

2019年6月,《中国法律市场观察(2019)》再次结集出版。

《中国法律市场观察(2019)》中的36篇文章,分别围绕市场格局管理之道业务趋势法律科技四个方面,试图勾勒出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特征与趋势。

记录对法律市场的观察、分析、理解和思考,是智合研究院的理想,也是使命。本书除了智合研究院在过往一年时间的观察之外,还加入了国内外专家的视角。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野火烧后,新木丛生。2019年,注定会成为中国法律行业的新起点。

购丨买丨通丨道

★★★★★

▽▽▽

把握行业脉络 洞察市场趋势

《中国法律市场观察(2019)》

法律家微店现货包邮上新

中国法律市场观察2019

智合研究院 编著

长按识别即可查阅

☟轻戳「阅读原文」即可购入「中国法律市场观察201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