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整個孕期,母親一直是看到別的食物喫不下去,外婆就不停地給母親包糉子,倆人的關係也親密起來。說起來也奇怪,母親喫什麼吐什麼,可是喫了外婆的糉子就不吐了,外婆就留下來照顧母親。

文 | 蒲公英 砍柴書院專欄作者

“五月五,端午到,喫糉子,戴香包,蚊蟲不來身邊鬧.....”小時候,還沒到端午節,小夥伴們就唱起了歡快的糉子歌。

一頓糉子讓“反目母女”和解:愛,要學會先服軟

我就會吵着要媽媽包糉子,媽媽每次一邊教我包糉子,一邊說:“女孩子,要自己學會,媽媽是跟不了你們一輩子的。”說着說着她的眼睛就紅了。

原來,媽媽的心裏還藏着一個端午節很傷感的故事。

一頓糉子讓“反目母女”和解:愛,要學會先服軟

外婆送糉

原來,媽媽以前很逆反,經常和外婆鬧彆扭,外婆教媽媽做女紅、教她做飯,她都和她吵着不肯學。

後來,母親要嫁給一窮二白的父親,外婆說了一句他家太窮了,母親生氣了,出嫁時都沒怎麼和外婆說話,外婆也生氣了,一直也不肯來我們家。

嫁過來後,母親一切從頭做起,自己受了不少罪。

母親在懷姐姐時,反應特別大,喫什麼都提不起精神,身體很是虛弱。不會做飯的父親在屋裏急得團團轉,說要把外婆接過來住幾天,要強的母親說什麼都不讓。

眼看就要夏收了,母親不但幫不上一點忙,連下牀都沒有力氣。一天大中午,外面響起咚咚的敲門聲,父親狐疑地打開院門,看到不到一米六的外婆站在院門外,臉被曬的通紅,手裏提着個包袱,半截腿上全是塵土。

一頓糉子讓“反目母女”和解:愛,要學會先服軟

父親高興地把外婆讓進屋,母親也詫異地望着外婆滿是心疼,天知道,70多歲的老太太是怎麼提着十來斤重的包袱,邁着三寸金蓮晃了6裏地來到我家的。

外婆花白的頭髮撒落下來,顧不上喝一口水,就匆匆打開包袱,一兜子糉子露了出來,頓時滿屋糉香。

母親一下子驚呆了,外婆不包糉子都好多年了,這次她怎麼破戒了?

一頓糉子讓“反目母女”和解:愛,要學會先服軟

外婆不但帶了糉子,還帶了一點黏米,一點糉葉。她說,這次要教給母親,以後的路靠自己走,自己會了才能包給以後的孩子喫。

外婆說這些話時,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可是她的眼裏又滿是無奈的心痛。

人生最美、最無私的愛就是母愛。爲了孩子,所以可以忍耐一切痛苦。

一頓糉子讓“反目母女”和解:愛,要學會先服軟

外公因“糉”去世

外婆不包糉子,是因爲外公,幾十年前,舅舅和姨姨們吵着要喫糉子,外婆就翻出家裏的半袋黍子,背在肩上去鄰村的電磨上脫皮(黍子脫了皮就是黏米,包出來的糉子是黃色的,不像現在的糉子大都是白色的糯米)。

外婆是三寸小腳,外公自然不讓她出門。雖然割了一天的麥子,身體特別疲憊,但看到孩子們熱盼的臉,就奪過妻子手裏的黍子,背到肩上出了門。

一頓糉子讓“反目母女”和解:愛,要學會先服軟

正是夏收時節,人們都忙着用牲口往家裏拉麥子。外公剛走到村口,一頭牛像瘋了似的,蹦跳着掙脫了身上的繩子,橫衝直撞地朝外公衝過來,一下子就把外公撞了個大跟頭,外公的頭磕在路邊的石頭上,當場昏死了過去。

外婆接到消息時,外公已經被抬到村裏的一個赤腳醫生家,由於沒有先進的設備,耽誤了治療的時間,外公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一頓糉子讓“反目母女”和解:愛,要學會先服軟

外婆哭得昏死了過去,醒來時,滿是自責。原來,外婆和外公一直相親相愛,一個主內,一個主外家庭幸福。如今家裏的大梁斷了,以後這一家老小可怎麼活啊!

從此外婆不再包糉子,家裏也不再喫糉子,每年端午,滿村飄着糉香時,正是外婆一家傷心難過時。

那時,母親尚小,每當看到別人喫糉子,她都饞得哈喇子掉一地,一次哭着回家吵着喫糉子,被外婆打了一巴掌。

看着嚇傻的母親,一向剛強的外婆抱着孩子哭成一團,從此母親再不敢提喫糉子。

一頓糉子讓“反目母女”和解:愛,要學會先服軟

母女情

外婆這次爲母親破戒,也是下了很大的決心。

她聽說母親懷孕後,就連夜去別人家買了黍子,沒有驚動舅舅和姨姨,第二天一大早去鄰村脫了皮,泡了半天米後,一個人忙到半夜,才煮到鍋裏。

喫過早飯,她一個人挎着包袱就出門了,她知道自己懷孕的時候好這口,想着自己的女兒肯定也喜歡。

一頓糉子讓“反目母女”和解:愛,要學會先服軟

她做這些的時候,已經沒有了悲傷,心裏只想着女兒,想着讓她趕緊喫到好喫的東西。“你外婆多少年都沒這麼高興過了。”母親眼裏含着淚水說,“鄰居嬸說,她聽到你外婆那天唱小曲了。”

說起來也奇怪,母親喫什麼吐什麼,可是喫了外婆的糉子就不吐了,外婆就留下來照顧母親。

整個孕期,母親一直是看到別的食物喫不下去,外婆就不停地給母親包糉子,倆人的關係也親密起來。

母親和外婆的性格一樣,要強、不會說軟話,其實內心都愛着對方,母親說出嫁那天,本來想到屋裏和外婆告別的,可是走到門口,聽到外婆對大姨說:“走了就別再回來了,不聽話的妮子。”

一頓糉子讓“反目母女”和解:愛,要學會先服軟

母親聽了很是傷心,扭頭走了,其實外婆聽到她遠去的腳步,一下子就倒在了炕上,蓋着被子一天沒出門。

“愛是要大聲說出來的,多虧上了年紀的外婆先服軟,讓我知道她是愛我的......”

外婆在來年的端午節前去世了,母親傷心欲絕。

一頓糉子讓“反目母女”和解:愛,要學會先服軟

那時候母親還有點產後抑鬱症,由於喫不下飯,奶水少的可憐,看着餓的大哭的孩子,大姨帶來了糉子,母親又是一下子喫掉三個。

外婆離去之前,教會了大姨包糉子,各種餡料的糉子。大姨變着花樣給母親做,母親喫着帶着媽媽味的糉子,病才慢慢好起來。

每逢佳節倍思親,萬水千山總是情“糉”是情。今日收到母親幾百裏外寄過來糉子,真是味蕾大開,滿口生津。

一個糉子牽動一家人,小小糉子有深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