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第一次聽到蒙古傳說中的“死亡之蟲”時,會認爲這只是一個杜撰的玩笑而已,它就如同科幻電影和連環漫畫中的怪異大蟲一樣。

 

  但是,“死亡之蟲”卻似乎並不是一個荒誕的傳說,許多目擊者對它的描述都驚人地一致:它生活在戈壁沙漠的沙丘之下,長5英尺左右,通體紅色,身上有暗斑,頭部和尾部呈穗狀,頭部器官模糊。蒙古當地將“死亡之蟲”命名爲“allghoi khorkhoi”,由於這種恐怖的蟲子從外形上很像寄居在牛腸子中的蟲子,也被稱爲腸蟲。

 

揭開蒙古死亡之蟲的面紗,並不是一個傳說是真的!

  長5英尺左右,通體紅色,身上有暗斑

  據目擊者稱,每當“死亡之蟲”出現,將意味着死亡和危險,因爲它不但會噴射出致命毒液,還可從眼睛放射出強電流殺死數英尺之外的獵物,而我們能夠僥倖存活已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揭開蒙古死亡之蟲的面紗,並不是一個傳說是真的!

  可從眼睛放射出強電流殺死數英尺之外的獵物

  捷克探險家伊凡·麥克勒是探尋“死亡之蟲”的權威專家,他早在1990年和1992年分別兩次來到蒙古尋找“死亡之蟲”的蹤跡,儘管前兩次探險並未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但是他已被“死亡之蟲”的神祕感深深吸引。

 

  今年夏天,麥克勒將再次來到蒙古實現自己的探索心願,這次他將有備而來。他的計劃是乘坐超輕型飛機低空飛行在蒙古戈壁,進而有效地擴大探索範圍,他希望通過這種方法發現躺在沙丘上曬太陽的“死亡之蟲”,將“死亡之蟲”具體的生活習性和特點記錄下來,填補蒙古當地人有關“死亡之蟲”不詳實的資料。

 

  依據前兩次探尋經驗,麥克勒編寫了一份具有實用價值的“情報資料”,是陸續前來探索“死亡之蟲”的科學家和獵人們的必讀信息。

 

  麥克勒在這份資料中指出,外形像香腸的“死亡之蟲”體長爲0.5米,如同男性胳膊一般粗細,類似於牛體內的腸蟲。它的尾端很短,就像是被刀切斷一樣,尾端不是錐形。由於“死亡之蟲”的眼睛、鼻孔和嘴的形狀很模糊,讓目擊者乍一看無法具體辨識其頭部和尾部。它整體呈暗紅色,與血液、意大利臘腸的顏色十分接近。

 

  “死亡之蟲”的爬行方式十分古怪,它要麼向前滾動着身體,要麼將身體傾向一側蠕動前進。

 

  “死亡之蟲”生活在荒無人煙的沙丘之下或炎熱的戈壁山谷之中,通常目擊者看到“死亡之蟲”都是在每年天氣最炎熱的6月和7月。其他的時間它會鑽進沙丘中過着冬眠般的生活,除非戈壁沙漠喜逢降雨,“死亡之蟲”會鑽出沙丘沐浴戈壁難得的清新溼潤。

 

  通常目擊者看到“死亡之蟲”都是在每年天氣最炎熱的6月和7月

 

  前不久,英國探險家亞當。戴維斯組建了一支探險隊,不遠萬里從英國來到蒙古茫茫戈壁,探尋“死亡之蟲”的蹤跡。據瞭解,戴維斯一生中最大喜好就是探索地球神祕區域,他曾經組建探險隊前往印尼的蘇門答臘島和剛果。

 

  多年以來,生活在當地的牧民談蟲色變

 

  戴維斯說,“最初我是從互聯網上了解到‘死亡之蟲’的相關信息,在互聯網上有許多關於蒙古‘死亡之蟲’的故事。多年以來,生活在當地的牧民談蟲色變,他們拒絕談論‘死亡之蟲’,它實在是太可怕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