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时期,北方有入侵之敌,山东甚至南边都受到牵连,地方势力大多阴谋瓜分土地,不听朝廷的使唤,贺拔岳派兵消灭了几股强大割据势力。贺拔岳权势熏天,驻守关中,几乎就是个土霸王,可惜权利太大了容易遭到嫉妒,同僚侯莫陈悦找机会毒害了贺拔岳。

宇文泰作为贺拔岳军中最有功勋的人物,自然是最合适人选,就是成为贺拔岳军队的领导者。但是侯莫陈悦自然是不同意的,干掉贺拔岳就想吞并他的部队。此时宇文泰还在西夏,听说贺拔岳被害死,急忙率领部队赶过去。

贺拔岳的手下们,见老大死掉了,个个都想把持权柄,勾心斗角之间,搞得军队上混乱不堪,整个贺拔岳的部队,就变成了一盘散沙,谁也说服不了谁。到底谁才有资格做老大,这个问题大家都没有结论,最后也只有等到宇文泰过来以后再作安排。因此史书中所说的宇文泰来到军中,发表讨逆宣言,本来证明着一件事情,贺拔岳军中的上将们,虽觊觎权位,却也觉得自己吃不下去,大家心知肚明,就算自己当了老大,与宇文泰争斗起来,谁输谁赢孰难料。

其实贺拔岳的被杀,除了侯莫陈悦以外,东边的权臣高欢也是个重要因素,贺拔岳成为军中重要角色,是不符合高欢的长期战略的,整个朝堂中掌握军权的重臣只能是他们高家人,贺拔岳所属外人,当然不可能让他继续发展壮大,所以便利用侯莫陈悦诱杀了贺拔岳,然而侯莫陈悦有高欢背后的支持,却也难以撼动贺拔岳的地位。

贺拔岳这个人是很看得清形势的,当年尔朱荣兵赴洛阳时,尽杀满朝文武百官,其先锋官就是贺拔岳。对于这种被后人诟病的杀戮,贺拔岳是站在尔朱荣这边的。到后来尔朱氏贵族联合出击高欢,关中军队倾巢出动,贺拔岳就反对出兵,为了避免与尔朱氏一同覆灭,贺拔岳就联合侯莫陈悦攻占长安,割据关陇,与高欢抗衡,成为高欢心中的刺,这也是高欢为何会挑拨侯莫陈悦毒害高欢的因由。

后世有不少文字,介绍说侯莫陈悦收了贺拔岳的部队,而归入宇文泰的却是残部,如果果真是残部的话,宇文泰的势力不可能成为关中最强大的,侯莫陈悦有先入为主的条件,又有高欢的支持,还收降了那么多部队,怎么可能不是宇文泰的对手。因此最可信的是,贺拔岳的部队,大部分就没有跟随侯莫陈悦,而是等这宇文泰的到来。

史书中记载的是,宇文泰来到军中,仅仅依靠一场华丽的演讲,就让全军降服,说的太也是简单了。来看看他在大军面前是如何盟誓的,宇文泰自然不可能做出一副趾高气昂的姿态,而是言辞恳切,声泪俱下:“古时候有很多忠臣烈士,洪演归来见主公已死,只剩下了肝,就挖空自己内腹而纳入其肝;为求秦国出兵,吴国的申包胥在秦国宫廷墙边哭了七天七夜,终于感动秦哀公为之出兵;晋国的解阳,就是死也不受楚子的贿赂;楚汉争霸时,纪信装扮成汉王掩护刘邦,自己被活活烧死;与申包胥同时代的伍员要报父兄之仇,孙武教他说:一个下了必死决心的人,一百个人都挡不住;如果有一万个这样的人,就能横行天下。就凭着这股团结和勇气,才能在娘城边灭掉强大的楚国,在会稽的郊外攻破越国的大军。何况我们的大军,江陵就如同秦国的白起和汉代的韩信一样善战,士兵如同虎狼一样英勇,今天不为君主血耻,如何能在这片土地上站得住脚!’”

宇文泰的演讲,绝对是精彩至极,其抑扬顿挫,一番言语说得贺拔岳的兵将们热血沸腾,更重要的是,由于贺拔岳是这些人的偶像,偶像被残害,自然要报仇。如果批上了前朝的所谓忠义的故事,就更能激发士兵们的战斗力了。所以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可以说是在宇文泰的激发下顿时暴增数倍,侯莫陈悦的人自以为厉害无比,连贺拔岳都死在了自己手上,贺拔岳的手下宇文泰又怎可能是对手?这样的轻视姿态严重的削弱了其部队的战斗力,很快就打了败仗,侯莫陈悦被斩首。

此时的宇文泰已经建立了功勋,但是他的想法可是没有那么简单,贺拔岳的军队毕竟是因为前任主公,而归顺自己的。要是中间出现什么纰漏,自己的位置也可能不稳。那么他就需要建立更多的信任,侯莫陈悦的残部就是上天送给他的最好礼物。侯莫陈悦军队里的普通士兵,全部被宽恕不予追究,宇文泰的军队人数一下子增加到百万之众,除了贺拔岳的部队重新找到了新主公,这个主公带自己打了大胜仗以外,侯莫陈悦的士兵们叛逆之罪,好歹也是杀头的罪名,如今宇文泰说宽恕就宽恕了,大赦天下的决定让这些人对宇文泰产生了感激之意,这些人成为宇文泰新的忠心耿耿的追随者,也保证了降服军队的稳定。

自此而后,宇文泰携百万精兵强将,与东边的高欢呈鼎力之状,成为军队里实际的掌权者,西魏朝政全部决于其手,成为无法颠覆的最强势力。就连北魏孝武帝走投无路之际,也西奔长安,投靠宇文泰。后来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都长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