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到了令狐德棻写这段历史的时候,总不能说宇文泰给杨忠赐了个名字叫“杨虏”吧。杨忠左臂夹着猛兽的腰,右手伸到猛兽嘴里,把舌头给拔出来。

大家好,我们的小楠姐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文/炒米视角
可以明确一点的是杨忠杀死的绝对不是老虎。我们可以细究一下杨忠杀死猛兽的手法。
尝从太祖狩于龙门,忠独当一猛兽,左挟其腰,右拔其舌。太祖壮之。
杨忠左臂夹着猛兽的腰,右手伸到猛兽嘴里,把舌头给拔出来。如果是老虎,这个姿势杀老虎,除非杨忠是奥特曼或者铁甲机器人。
因为先不说一个人是否可以通过一只胳膊就可以夹住一只老虎,也不论老虎的利齿,单就老虎的舌头都是带倒刺的,舔到人的手上,可以很轻易地掀起一层皮。
所以能一只胳臂夹住腰制服的猛兽,理论上个头不会太大,至少总体体量是不会过于超过一个人的重量的。其实能把手伸到他的嘴里拔舌头,说明这只猛兽理论上是没有犬齿,舌头上是没有倒刺的。所以这极有可能是一个体型较大的食草动物。比如麋鹿、羚羊、麂子之类的动物。
杨忠打死了猛兽,宇文泰赐杨忠表字“揜于”,这不等于杨忠打死的猛兽叫“揜于”。
根据大师钱缪的研究,“揜于”是鲜卑语音译词,曾经在北魏的时候,在“北台”(北魏旧都平城,后来迁都“南台”洛阳),这个词在汉语中就一个字“虎”。但到了唐朝以后,因为避讳李虎,所以谓之“虏”。
《周书》是唐初令狐德棻撰写的,所以既要考虑到宇文家族和先主杨家的情分,又要考虑到避李家的讳,所以干脆用了“揜于”这么个鲜卑语音译词。
其实真实的历史场景更可能是这样的。
杨忠因为太生猛,生生地手撕了一只麋鹿。宇文泰一看杨忠,这不就是一只活脱脱的老虎么?于是赐了杨忠为“杨虎”。
但是到了令狐德棻写这段历史的时候,总不能说宇文泰给杨忠赐了个名字叫“杨虏”吧?又不能叫“杨虎”,那干脆就叫“杨揜于”,反正你们知道这就是老虎的意思就行了。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