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網貸波及 大數據風控行業將洗牌?

全文共3740字  閱讀大約需要11分鐘

網貸爆雷波及大數據風控

行業進入洗牌期?

數據保護日趨完善

國內大數據風控如何轉型升級?

解碼新金融

爲您解讀

網貸爆雷波及大數據風控公司?

近兩年,大數據風控企業在網貸行業的帶動和資本的青睞下迅速擴容,如今金融科技領域的格局已經發生了變化,監管也在日益完善,伴隨金融科技的深入發展和多方面應用,以大數據等科技手段提收增效成爲金融行業的核心訴求,第三方風控企業也迎來了黃金髮展年,尤其在現金貸、網貸業務以及消費金融的爆發下,大數據風控企業更是迎來了發展高峯,有頭部風控企業月利潤就高達6000萬元。據《2018年中國大數據風控調研報告》稱,2017年中國大數據風控市場規模達140億人民幣,發展潛力巨大。然而,近段時間以來,隨着網貸行業集中出現資金兌付問題,消費金融整體業績增速放緩等影響,有媒體報道,不少大數據風控企業業務開始收縮,並開始裁減業務部門,更有人預測稱,“90%的風控公司將被淘汰”。

百融金服首席風控官季元指出,作爲服務於金融機構的主體,大數據風控公司的確受到了網貸行業的亂象的波及,但行業整體仍處於快速發展中,網貸行業波動帶來的影響在可控範圍內。

季元

百融金服首席風控官

清華大學數學博士,從事風險管理行業十年,曾在中國光大銀行風險管理部、信用卡中心等部門任職,負責風險策略,量化模型等業務,2017年加入百融金服擔任CRO,全面負責百融金服風險業務。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分析,隨着數據保護愈發嚴格,以及消費金融、現金貸、網貸爆雷潮影響,大數據風控行業受到了比較明顯的影響。“具體來講,這個影響是分層的,因爲消費金融企業其實是分層的,包括有銀、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網貸和現金貸平臺等,頭部的大數據風控公司服務到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客羣相對比較穩定,而對於部分實力較弱的公司,其主要客戶是現金貸平臺或網貸,受到的影響較大。”

薛洪言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

清華大學金融學碩士,曾任中國銀行總行公司金融部、中小企業部客戶經理、業務經理、分析師,在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等領域具有豐富的一線實踐和研究經驗,在財經專業期刊發表文章50餘篇,合著出版專著《中國銀行業投資價值分析》。

薛洪言還提出,隨着數據保護意識的提升,過去圍繞着數據買賣的大數據風控公司也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和限制。

“目前大數據風控公司目比較魚龍混雜,數量非常多,但其實這個行業並不需要這麼多的公司,隨着消費金融行業不斷地調整和洗牌,大數據風控公司作爲產業鏈上重要的一部分客觀上也會進行洗牌。”

過去幾年,在現金貸、網貸受到嚴監管之前,在網貸行業的快速發展之下,不少大數據風控公司甚至放棄了深耕很久的銀行客戶,轉向與網貸平臺合作,在季元看來,這與當時行業發展背景有密切關係。

在現金貸的繁榮時期,由於現金貸公司體量小,業務增長快,因此對風控也有着較大的需求量;同時,從事現金貸業務的以初創公司爲主,效率相對較高,而銀行由於體量大,自身能力強,對合作機構的選擇要求比較高,“因此,初創公司在盈利的壓力下會放棄銀行轉向現金貸,因爲相對於服務銀行來講,服務現金貸能夠更快地獲得收益,我覺得是一個市場化的理性選擇。”

薛洪言則強調,大數據風控公司放棄深耕已久的銀行客戶轉向服務現金貸,這屬於個別的現象,並不會是行業的普遍行爲。他指出,對於大數據風控公司來講,穩定的銀行客戶對於提升大數據風控公司的市場口碑很具有價值,可以裝點門面,因此即便收入很低,這些公司不會放棄銀行業務,甚至不盈利也有可能去維繫客戶關係。

“另一方面,有些公司放棄的銀行客戶也不是四大行或全國股份制銀行這些體量大的銀行,更多的可能是城商行或農商行,這類銀行的規模包括線上業務量非常小,同時合作要求可能還比較多,屬於典型的活特別多錢又特別少,甚至不賺錢,因此針對這部分客戶,大數據風控公司是有可能放棄,但是可能會有選擇性地保留大的銀行客戶。”

大數據風控行業進入門檻低?

大量的大數據風控公司在網貸繁榮時期湧入,是否意味着其行業門檻較低?對此,季元認爲,一方面是由於大數據風控行業潛力和市場需求大,但同時行業的進入門檻並不高,如果想參與到行業中,爲客戶提供高質量服務,最終做大做強,實際上對於公司的要求很高。

“首先要有對行業的洞察力,在現金貸發展早期,由於處在初創期,行業面臨的客戶需求比較大,產品的同質化也比較嚴重,這時大數據風控公司作爲起步參與進來是可以的,但隨着行業發展,客戶自身能力的提升,它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也在提高,這時如果沒有非常強的行業洞察力,準確地捕捉市場和客戶需求變化,很難參與到下一步的競爭。其次是產品的研發能力,第三是在公司戰略發展的訂立,從競爭力角度來看,這對於公司而言是綜合能力的考量。”

薛洪言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他指出,大數據風控行業的進入門檻非常低,過去兩年是行業蓬勃發展的風口期,進入門檻很容易,但如果想要爭取消費金融行業頭部客戶,的確對大數據風控公司的綜合實力、服務質量和解決方案的精準度提出了比較強的要求,“大數據風控公司想要做大的確不容易。”

如何利用行爲數據進行風控?

另一方面,從技術和數據來源進行考量,目前多數的大數據風控公司在爬蟲技術、黑名單等技術上實力相差無幾,在技術優勢縮窄的趨勢之下,季元認爲,大數據風控公司對風控的理解和對目前市場上風險變化的捕捉能力成爲核心競爭力之一。

“大數據風控公司對金融行業的理解,以及如何把數據價值挖掘出來,轉變成金融機構的服務,這是核心競爭力之一。”

例如,網貸行業面臨的最大風險來自於欺詐風險,目前反欺詐比較有效的手段就是利用這些關係數據和借貸的行爲數據進行風控。

季元舉例分析到,“目前欺詐的最大特徵是團伙作案,在欺詐的過程中形成配合,甚至市場上出現了欺詐的產業鏈,多方去配合完成一個欺詐。那麼,在這個過程中,這些人之間的數據關聯性會變成最大的軟肋,大數據風控通過這些人授權採集的設備信息,以及他們在各個金融機構的申請行爲,藉助圖譜關係的算法可以把這些羣體聚集的特徵抓出來,對欺詐團伙進行識別。”

如何平衡好數據價值與安全?

目前,國內大數據風控體系可分爲兩類:BAT與互聯網金融公司內部的大數據風控體系,這類企業依據自身平臺的流量優勢,建立封閉系統的信用評級和風控模型;另一類則是伴隨着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崛起的第三方大數據風控體系,它們具有明顯的“開放性”特徵,與企業及金融機構“共享”或“共建”大數據風控服務。

季元介紹,目前大數據風控公司的數據最大來源是採集個人在互聯網上的行爲軌跡的數據,包括在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積累的信貸行爲,是與傳統的徵信體系數據完全隔離的。

薛洪言也表示,從數據類型上來講,大數據風控與傳統風控存在顯著差別,其數據來源渠道包括幾類:一種是由客戶主動提供的,很多貸款要求客戶提供數據和信息,第二種是通過第三方介入得到的數據,還有一部分是業務本身沉澱出來的業務數據,最後一種是通過網絡爬蟲技術爬取的外部數據。

“不同的渠道來源中,可能由公司自身業務產生的最爲獨特化和差異化,這也決定了很多大數據風控公司的風控邊界和能力。”

與此同時,大數據時代下,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成爲越來越多人關注的問題,近期,歐盟立法即通過了《通用數據保護條例》,這一條例被認爲是“史上最嚴格的個人數據保護條例”。我國在數據保護上的監管力度也在逐步加大,未來隨着法律法規更加完善,以及數據渠道更加透明化,大數據風控公司該如何打造核心競爭力?

季元強調,數據合規是大數據風控公司應該持續關注的問題,將來大數據風控公司在自身數據的保護上應該加強如區塊鏈等技術的投入,在保護個人數據的同時能夠把數據價值提供給金融機構,在二者之間取得平衡。

薛洪言指出,目前國內對於個人數據商業化使用一直沒有特別明確的法律邊界,因此這也是需要大家不斷的探索,持續關注最新的動態,時時調整業務模式去適應監管的最新要求。

大數據風控公司轉型之路在哪?

在行業退潮時,尋找新的盈利渠道,改革轉型是多數公司的選擇,尤其在擁有更多渠道和場景的BAT巨頭競爭之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對於目前的大數據風控公司尤爲重要。

季元認爲,首先就是要思考如何促進大數據風控行業的健康發展,“對於大數據風控公司來講,如何去配合監管,讓合規公司能夠正常經營,不合規公司正常退出,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有利於大數據風控行業更好發展。”

他還指出,其次要加強大數據風控公司的創業能力,因爲隨着金融機構自身能力的提升,對風控以及其他業務需求越來越高,大數據風控公司能不能在新的基礎上進行突破,例如人工智能、區塊鏈;最後要在服務的多元化上下功夫,大數據風控公司除了提供風控服務之外,還可以進行精準營銷、風險定價、客戶價值管理等。

薛洪言則強調首先要區分好大數據徵信與大數據風控的邊界,“個人徵信是需要牌照的,隨着百行徵信的成立,未來大數據徵信和大數據風控的邊界要更加的清晰化,有些業務是不能做的,要明確這個邊界。”

薛洪言還提出,第二個要解決數據共享的問題,隨着社會的互聯網化,數據其實是廣泛存在的,數據只有聚集在一起才能發揮作用,要嘗試藉助一些新的技術,例如區塊鏈技術,更好地實現數據共享。第三,要把數據變成一種解決方案,要更好地圍繞數據解決用戶的風控問題、營銷問題、貸後問題以及內部的管理問題等。

關於大數據風控公司的未來發展空間,季元持有樂觀的態度,他指出,在國內傳統金融機構的占主導地位,即使BATJ的服務客戶數量很大,但是在金融領域的佔比還是相對較小。

薛洪言也認爲,在巨頭生態圈之外也存在着信息孤島,巨頭公司之間的數據是不連通的,而且連通成本和溝通效率非常大,連通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巨頭公司隻手遮天或形成壟斷還是非常難的,只要大數據風控公司能夠拿到徵信數據,或者提供更好地模型精準度,受到的影響不會特別大。”

近期熱門文章:

108條網貸合規檢查清單,釋放了什麼信號?

☞P2P行業的轉折點

☞金融開放平臺,一定更具競爭力嗎?

☞拼多多的生命力

☞P2P,還記得當初的理想嗎?

☞蘇寧金融研究院發佈《2018年二季度互聯網金融行業報告》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