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至於那些社會上的罪案,包括殘忍殺害親人的學生,並不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惡,而是人性沒有得到尊重後的反噬。瞭解人性、尊重人性,按照人性規律辦事,教育才會讓孩子散發出善良和智慧的光芒。

01

今天是一年一度高考的第一天,考場內,考生們奮筆疾書,考場外,家長們翹首以盼。

此時的家長,哪怕頂着酷暑,冒着暴雨,也不會輕易離去。

因爲他們太期盼孩子通過這次考試出人頭地了,有的家長可能已經在憧憬高考成績出來之後,親朋好友道喜的場景了。

全國高考作文題目再次證明:我們還是對那些血淚教訓置之不理

可是,現在,請原諒我要分享一個不合時宜的、關於高材生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吳謝宇。

中考時,以全校第一的身份考入福州一中,還沒有參加高考,就被北京大學免試錄取。

進入大學後,成績也格外突出並不斷獲得獎學金,在校外培訓機構學習GRE,他取得了排名全球前5%的成績。

在同學眼裏,吳謝宇除了是學霸外,還是一個暖男;在家長眼裏,吳謝宇聽話孝順、乖巧懂事。

換着任何一家父母擁有這樣的孩子,可能睡覺都要樂開花。

可是,誰曾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居然會殘忍地將自己的母親殺害在家,然後自己肆無忌憚地逃亡。

對於這樣的孩子,會不由得感到毛骨悚然,認爲已經壞透到骨子裏。

可是,他的這種壞是誰給的呢?

全國高考作文題目再次證明:我們還是對那些血淚教訓置之不理

類似的事件絕不是個例。

2019年3月19日,江蘇鹽城13歲的邵某,因不服母親管教 ,將母親殺害在家中。

2018年12月2日晚,湖南一位年僅12歲的孩子,因爲抽菸被母親訓斥後,竟然把屠刀揮向母親,狂砍20多刀後,還殘忍地將母親的雙手看下來。事後,他居然從容不迫地用母親的手機給學校請了一天假。

2018年11月22日,山東臨沂24歲大學生,在母親下班的途中提刀將其捅死。

……

類似的血淚事件,儼然成爲一種殘忍的社會現象。

那麼,是什麼讓這些孩子犯下如此天怒人怨的罪行呢?

僅僅是他們與生俱來的獸性和冷血就能解釋得通嗎?

全國高考作文題目再次證明:我們還是對那些血淚教訓置之不理

如果仔細分析這些受害者家庭,會發現一個驚人相似的特點:在這些家庭中,都是事先給孩子打造了一個人生模型,然後,揮舞皮鞭和大棒把孩子往這個模型裏驅趕。至於孩子的感受、情緒、意願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只要能把他們趕進去就算成功了。

任何忽略人性的教育終將被人性反噬,承受反噬傷害的,要麼是孩子自己,要麼是家人,要麼是社會。

如果說家庭教育因爲條件限制,出現違背規律的做法情有可原。

可是,我們的學校教育,在如此血淋淋的慘案面前,仍然選擇置之不理,雪上加霜。

從今年的全國高考作文題就可以看出端倪。

02

全國Ⅰ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綿延至今。可是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願意勞動。有的說:“我們學習這麼忙,勞動太佔時間了!”有的說:“科技進步這麼快,勞動的事,以後可以交給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說:“勞動這麼苦,這麼累,幹嗎非得自己幹?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此外,我們身邊也還有着一些不尊重勞動的現象。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請結合材料內容,面向本校(統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並提出希望與建議。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我們不是文學專家,但是還是大體看出來這個高考作文題的取向:

在熱愛勞動的大籠子裏,學生自由發揮。

這簡直就是上述家庭教育的拓展延伸,先編織好籠子,然後把考生往裏面趕。

再來看另外一套,如出一轍。

全國高考作文題目再次證明:我們還是對那些血淚教訓置之不理

全國Ⅱ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1919年,民族危亡之際,中國青年學生掀起了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1949年,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新中國青年投身於祖國建設的新徵程。1979年,“科學的春天”生機勃勃,莘莘學子胸懷報國之志,匯入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國凱歌前行,新時代青年奮勇接棒,宣誓“強國有我”。2049年,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青年接續奮鬥……請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以青年學生當事人的身份完成寫作。① 1919年5月4日,在學生集會上的演講稿。② 1949年10月1日,參加開國大典慶祝遊行後寫給家人的信。③ 1979年9月15日,參加新生開學典禮後寫給同學的信。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後的觀後感。⑤ 2049年9月30日,寫給某位“百年中國功勳人物”的國慶節慰問信。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背景;符合文體特徵;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同樣的,編織了一個熱愛祖國的籠子,逼迫着學生走進去。

熱愛勞動,熱愛祖國,這當然是必須提倡的,也是每個人都應具備的基本品格。

可是,我們採用皮鞭抽打,把學生趕進這樣的籠子裏真的就達到了效果嗎?被逼迫走進去的學生就能做到熱愛勞動、熱愛祖國了嗎?

我看未必。

在學校裏,老師會經常批評我們:打架是不對的。

打架確實是不對的,可僅僅是老師的簡單批評,我們就能認識到打架是不對的嗎?

結果是,迫於老師的威望,學生在老師面前的確有所收斂,可只要在揹着老師,該打還是打。

可能有的學生被批評了一輩子,也沒有理解爲什麼打架是不對的。

對於此類教育問題,很早之前,陶行知老先生就給我們指明瞭方向。

有一個男生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長陶行知發現制止後,命令他放學時到校長室去。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訓了。

可是陶行知卻笑着掏出一顆糖果送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爲你按時來到這裏,而我卻遲到了。”男生接過糖果。隨後陶行知高興地又掏出第二顆糖果放到他的手裏,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爲我不讓你打人時,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你。”

男生驚訝地看着陶行知。這時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糖果塞到男生手裏,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爲他們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

男生感動極了,他流着眼淚後悔地喊道:“陶校長,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同學……”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顆糖果遞過來,說:“爲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我沒有多的糖果了,我們的談話也可以結束了。”

面對犯錯的同學,陶老是先劃定一個道德模範,然後用大棒把這位學生趕進去嗎?顯然不是。

這位學生最後進去了嗎?顯然進去了。但是,這不是陶老野蠻地強迫學生進去的,而是學生自主的選擇。

只有是學生自主的選擇,他們能真正理解,也纔會成爲模範。

陶老的高明,就是高明在他知道教育必須是以尊重人性爲前提。

03

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共同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不瞭解或者不重視心理教育。不瞭解潛意識,一切都憑自己的主觀喜好和判斷。

因爲不瞭解潛意識,所以不懂人性,主觀臆斷地認爲,人性本惡。

所以,就想當然地認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把人用籠子困起來,剝奪人的情感、喜好、意願。

這是從最開始就走錯了方向。

全國高考作文題目再次證明:我們還是對那些血淚教訓置之不理

心理學家針對幾個月大的嬰兒做了一個實驗。

他們找來一些不同形狀的木塊,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正方形,有的是圓形。並把這些木塊畫上眼睛、嘴巴、鼻子等人類特徵。

然後,讓圓形木塊經過一個斜坡,三角形作爲“幫助者”,拖着圓形木塊上坡,而正方形木塊作爲“阻礙着”阻止木塊上坡。

這個時候,這些嬰兒們就在一旁觀察。

事後,把木塊放在嬰兒們手能夠接觸到的地方,觀察嬰兒們對這些木塊的態度。

經過反覆實驗,結果:

如果是“幫助者”和“阻礙者”放在一起,嬰兒們一致喜歡“幫助者”,並用小手去撫摸“它們,對“阻礙者”則是不屑一顧。

如果把“旁觀者”和“幫助者”放在一起,嬰兒們同樣只喜歡“幫助者”。

幾個月大的嬰兒,是絕不可能接受任何道德教育的,這說明了什麼?

潛意識裏就已經給人類設定了善良的程序。換句話說,人性本來就是善良的、充滿智慧的。

陶老從始至終都沒有批評指責學生,但這位學生卻主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就是因爲人性本善。

沒有誰監督,也沒有誰逼迫,小孩子都喜歡辦家家,這不就是說明人性本身就是熱愛勞動的嗎?

華爲遭受美國打壓,沒有任何的逼迫和說教,全國人民都能同仇敵愾,就是因爲愛國是不需要強迫的。

所以,教育要回到人性本善的理念中來,才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04

至於那些社會上的罪案,包括殘忍殺害親人的學生,並不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惡,而是人性沒有得到尊重後的反噬。

你只要有足夠耐心,會發現,每一個作惡者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經歷。

希特勒的惡與他童年時期因爲成績不好遭到老師和同學的各種歧視和侮辱是分不開的。

每個人的人性都必須得到尊重,否則,它就會起義。

忽略人性,一味的大棒把孩子驅趕進自己設計好的模型,無外乎兩種種結果:

第一種,向內攻擊。

人性的起義,必須要攻擊,這裏是把自身作爲攻擊對象。這一類人,往往表現出來的就是人前光鮮亮麗,人後自卑、愧疚、抑鬱、甚至自殘。

第二種,向外攻擊。

這一類人被人性反噬後,往往表現爲:冷血、殘忍、變態,攻擊親人或者社會。

造成血淚案件的原罪,就在這裏。

瞭解人性、尊重人性,按照人性規律辦事,教育才會讓孩子散發出善良和智慧的光芒。

要做到尊重人性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

全國高考作文題目再次證明:我們還是對那些血淚教訓置之不理

第一、相信孩子原本就是善良的、充滿智慧的。

只有相信孩子原本就是善良的、充滿智慧的後,當他們表現不好或者犯錯時,才能像陶行知先生一樣,以愛的眼光,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進而激發出他們的善良和智慧。

第二、尊重並維護孩子表達情緒、喜好、自願的權利。

不懂得尊重人性,就是從剝奪孩子表達情緒、喜好、自願的權利開始的。所以,必須保證孩子的這些權利得到尊重和保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人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