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一壺濁酒,一身塵灰

1月24日,倪萍在微博發文悼念林清玄先生逝世,並分享了曾經聽到過的,林清玄先生的演講:“林清玄先生走了,太年輕了,才65歲!想起他的一次演講,他說他寫東西就是想給家裏改善生活。終於有豆腐塊小文章登上報紙,稿費寄來那天,他母親哭了,接着就去鎮上買了塊肉,全家晚飯喫了頓香噴噴的肉。日後靠着他的文章,家裏隔三差五就能喫上一頓飽飯。他說他父親一輩子都在蓋房子,他們家5個孩子,伯伯家13個孩子,父親臨終前都惦記着給孩子們蓋齊18棟房!多麼了不起的父親啊!林清玄先生的父親走了,現在林清玄先生也走了,惋惜呀! ”

林清玄先生走了。臨行前,用微博向這個世界做了最後的告別:“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啓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林清玄:一壺濁酒,一身塵灰

他的這篇告別語,讓我想起一句歌詞:“花兒的翅膀,到死亡才懂得飛翔。”這樣的場景,無疑是悽美而令人傷感的。對世界一生充滿好奇和嚮往的林先生,將他最後的感悟,也告知了我們。

這樣的告別,無疑是屬於林清玄式的——清淡,悲憫,求索,領悟,並且不忘記分享。

他一生都在尋找安頓靈魂的方法,並且將所獲的覺悟分享給喜愛他的讀者們,讓他們在滾滾紅塵中,身體力行地去體會到清涼與美好——這種美好,存在於一山一水中,一草一木中,陽光的味道和飲者的醉與醒中……

說起林清玄,即使對他不熱衷,也一定讀過他的文章。

小時候課本上的散文,背誦時想擁有的“桃花心木”,被激勵想做個“和時間賽跑”的人。

考場上做着令人頭疼的閱讀理解,努力體會“菩提十樹”,欣賞“清淨之蓮”。

林清玄:一壺濁酒,一身塵灰

時過境遷,有些文字早已忘卻,但總能在看到時,得到安慰。

疲憊時,有“歸來仍是少年“的安撫;浮躁時,有“人間最美是清歡”的勸慰;失意時,有“逃避今生何有來生”的鼓勵……

看似“心靈雞湯”式的文字,卻以“文如流水,語似冬陽”的筆觸,真實地陪伴着我們成長的每個階段。

“林清玄”三個字,與每個人有關。

但寫“和時間賽跑”的人,卻再也不會回來了。

他把自己對世間有何種期待,孜孜不倦地寫下來,送到人們的眼中和心中,將人們暫時被遮蔽的智慧,重新釋放出來。

他的悟,不是讓人們壓抑一切願望,逃避內心的真實感受,變成一片靜若止水的枯葉,而是希望人們用慧眼去認識世間的一切美好和醜惡,認識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有熱愛生活的勇氣。

喜愛他的人,會讚歎他像紅塵俗世中烈火烹油般的慾望火海中的清涼明燈,救自己走向一片清靜安寧之路;不喜歡他的人,會批評他迴避世間所有的銳度和矛盾,像一個借人們的焦慮發財的雞湯販子。

崇拜他的人,會認爲他的文字和修煉,都達到了東方美學的完美境界;而貶駁他的人,則會覺得他離經典意義的文學相去甚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