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當時我還在企業上班,我就發現老闆從來不看我們財務部的報表。後來我才明白,一是老闆看不懂,二是財務所做的報表與他心目中的賬是不一樣的。而他心目中的賬也許更適合他做決策。

管理會計實例述說,老闆心中的會計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那是因爲我們的財務報表都是基於會計準則和會計科目來處理交易和編制報表的,在反映經濟事務和公司價值方面存在天然的缺陷。

舉幾個小栗子:鋼鐵貿易商的核心競爭能力是他的從鋼鐵企業那裏的持續拿貨能力,但這種能力在我們的報表是完全沒有反映的。又比如說,如果銀行有一個客戶經理可以從企業拉幾千萬的存款長期存入銀行,客戶經理這種能力在我們的會計報表中也是沒有反映的。但這一些能力在社會經濟交易中會體現出來,如鋼鐵貿易商發生重組,收購方會爲這種拿貨能力買單。如果另一個銀行挖這個客戶經理,也會爲這種客戶經理這種能力多付薪水或給予高職位。所以說我們傳統的財務會計和報表並不能完全反映一個公司的價值。

一、許多老闆在不斷擴大投資後,往往會發現利潤並沒有想象得這麼多。當老闆質疑爲什麼投資產生的利潤不能1+1>2時,我們財務報表與傳統財務指標往往並不能說明其中原因。

例如下面這個場景:傳統的投資分析(假設資本成本15%):

現有業務 + 新業務 = 投資結果

管理會計實例述說,老闆心中的會計

我們的財務分析怎麼解釋,也許會建議給老闆說這個項目有錢賺,可以投資。但是我們拋開傳統財務管理方法,引入EVA管理方法來分析:

現有業務 + 新業務 = 投資結果

管理會計實例述說,老闆心中的會計

EVA(經濟資本增加值)告訴我們,這一項投資產生的經濟資本增加值極少,不值得投資。

根據傳統的“會計利潤”計算慣例,很多公司的財務報表顯示都在盈利。但是,事實上,許多公司並沒有真正贏利,因爲其所得的“利潤”往往小於公司全部投入的資本成本。

作爲一種新的會計方式與管理理念,EVA糾正了這個錯誤,並明確指出,管理人員在運用資本時,必須“爲資本付費”,就像付工資一樣。考慮到包括淨資產在內的所有資本成本,只有EVA才真實地反映了一個企業在每個報表時期創造或損害了的財富價值量。但是EVA所依據的經濟資本是一個虛擬資本,傳統財本和報表沒有此要素,也不受會計準則約束。因此會計人員要視野開闊,跳出會計看會計,學會運用一些企業管理方法。

二、我們來看一下傳統的費用明細表(某銷售部門)

管理會計實例述說,老闆心中的會計

上面的報表對於高級會計師,都要認真考慮一下,才能做出判斷,何況是公司老闆。銷售部門看了這些數字難道又能指導自己工作。如果一個普通會計來作分析的話,按傳統的方法,可能會給老闆壓縮工資和運費的建議,但這樣的話會使工作陷入誤區,使銷售人員工作效率下降,會使基本經營活動無法開展而使業務陷入低迷。如果建議去砍雜費,你會發現砍無可砍,因爲雜費看起來很大,實際上每一筆都不大,都是幾百元,而且可能多達幾百項,你將無法操作。

那這些費用都是如何產生的呢?

部門人員做的是具體的作業活動,進而產生具體的成本,而會計人員卻用會計準則和會計科目將這些成本打亂.利用資源形式體現出來。兩個部門工作要求不同也無法配合,財務部門指導生產的功能更是無從談起,這是目前財務管理上的一大弱點。爲此,我們需要引入作業成本法,將以資源形式體現出來的成本轉化爲以作業活動表達的成本,進行成本管理.也就是按照下圖所示的會計信息進行管理。

管理會計實例述說,老闆心中的會計

如果是這樣的費用報表,我相信就是不懂會計的部門老總都會考慮用其他方式來降低規劃、出席外部會議成本(因爲佔總成本的17%);也許要求公司或部門改進流程,減少處理特殊訂單(這一方面有我有一些思考,以後會作一些研究)。這樣的會計信息指出了我們作業活動改善的方向和空間,是我們會計人的努力方向,而這恰恰是管理會計的範疇。

管理會計實例述說,老闆心中的會計

左邊是傳統會計信息,包括工資、人工、折舊、運費、包裝、其他這幾項內容,總成本2710元,對老闆的決策反持有限。但從右圖可以看到,2710元的總成本中,真正的作業活動只有物料搬運、返修與退運、供應商聯繫、催促交貨、質量檢測和數據處理,成本就存在這些活動中。

如果沒有管理會計,我們不知道成本發生在哪裏,以爲成本就是工資,想辦法在工資上斤斤計較。庫房人工300元,那就少用工人,其他人多加班,結果使得工人越來越不願努力幹活。但如果從右邊項目着手,情況就大不同了。比如返修與退運。爲何發生返修與退運?交貨不準時、交貨不對、供應商不對,於是產生了這項成本,因此這項成本原本應該由別人承擔。處理方式就是直接消除這項作業活動。再看供應商聯繫與催促交貨,如果能找到更好的供應商,建立穩定關係,讓他們主動按時交貨,這塊成本也就省下來了。這比單純砍資源要合理得多,下降幅度也更大。如果我們會計能夠提出這樣的建議,相信一定會能得到老闆的青睞,成爲決策層夥伴。

管理會計實例述說,老闆心中的會計

CMA培訓專家-優財產品部總監餘老師說:“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也許可以寫本書,所以財務要通過決策支持和參與企業管理創造公司價值,而不僅僅是埋頭記賬,我們會計人應該需要企業管理而不僅僅是財務管理;我們不能僅僅是做財務會計,而且我們需要做管理型會計。

在管理會計領域最權威的證書當屬CMA(美國註冊管理會計師),被稱爲全球管理會計第一證,通行全球180多個國家,在財務界與CFA、AICPA並稱“三大黃金認證”,是唯一一個由國家正式引進的國際化財務管理認證,得到了財政部、外專局、國資委、工信部等部門的一致推薦。

中國銀行、強生、卡特彼勒、統一、雀巢、聯想、用友、新東方、平安集團、兵裝集團、威高集團等上千家一流企業在招聘中都明確標明CMA持證者優先,紛紛組織內訓培養人才,並作爲晉升財務高管的重要衡量標準!

可以說,對於2000萬財務人來說,2017年轉型升級到管理會計領域,着實算得上是明智的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