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P-1巡邏機

[環球時報報道 特約記者 章節 本報記者 杜海川]韓日兩國之間的艦機危險接近危機有愈演愈烈之勢。自去年底發生“雷達鎖定”爭議以來,韓國指認日本戰機多次抵近韓國軍艦、作威脅性低空飛行。韓國《朝鮮日報》28日稱,由於韓日軍事矛盾升級,兩國間軍事交流合作出現“雙停車”跡象。日本防衛省正在重新考慮海上自衛隊艦艇今年4月停靠釜山港的計劃,而韓國海軍取消了東海第一艦隊司令官原定於下月訪問日本的計劃。

有軍事專家表示,無論是飛機超低空飛越別國艦艇,還是艦艇以火控雷達進行鎖定,都是很多國際雙邊或者多邊協議中要求極力避免的。在當前的軍事實踐中,各國確實也採取過這種火藥味很濃的對抗行爲,但總體來看不會引發直接衝突。

韓國“廣開土大王”號驅逐艦

韓軍威脅採取“嚴厲措施”

據《韓國時報》網站27日報道,1月26日,在視察韓國南部港口城市釜山的海軍作戰司令部時,鄭景鬥聽取了自去年12月20日以來日本戰機制造低空飛行的4起海上挑釁事件的簡報,並表示這“是世界上任何一支海軍無法理解和接受的行爲”。

去年12月20日,韓國“廣開土大王”號驅逐艦在日本海救援一艘朝鮮籍遇險漁船,日本海上自衛隊一架兼具反潛和反艦作戰功能的P-1型巡邏機飛臨現場。日方指認韓方驅逐艦用火控雷達鎖定日方巡邏機;韓方予以否認,並指認日方飛機作威脅性低空飛行。此後一個多月,韓國多次譴責日本戰機在韓國軍艦附近的低空飛行是“挑釁行爲”,而日本斷然否認韓國的指控。

報道稱,韓國聯合參謀本部要求軍方單位儘量縮短對日本巡邏機低空飛越的反應時間,並建立快速準確的報告系統。據稱,韓軍參謀本部正在制定應對日本巡邏機低空飛越的手冊,其中包括計劃讓韓國海軍驅逐艦在距離另一國巡邏機16公里時發出警告信號。目前韓軍的規定是,驅逐艦在另一國巡邏機接近到8公里時發出警告信號。另外,韓軍參謀本部正在考慮當日本的巡邏機進行威脅性飛越時,如果附近有韓軍行動,派遣一架韓國巡邏機。

雷達鎖定意味着什麼

不具名的中國軍事問題專家28日對《環球時報》表示,日本方面指控的“火控雷達鎖定”往往意味着對抗的進一步升級。以去年12月20日發生的雷達鎖定爭議爲例,當時韓方“廣開土大王”號驅逐艦上搭載的對空雷達主要包括3種型號。第一種是美製AN/SPS-49(V)兩座標對空警戒雷達,主要負責對空警戒。兩座標是指可以探測出目標的距離和方位,但是不能測高、測速。這種雷達的探測精度較低,不能引導導彈進行攻擊。第二種雷達爲荷蘭Signnal公司(現泰利斯公司)的MW08型對海對空搜索雷達,可以探測海上和空中目標,而且是一種三座標雷達,可以探測目標的距離、方位和高度。第三種對空雷達爲荷蘭Signnal的STIR 180跟蹤照射雷達,該雷達可以精確、連續跟蹤目標,爲艦載速射炮提供精確的、高數據率的參數,並能夠爲該艦半主動雷達制導的RIM-7P“海麻雀”防空導彈提供末段連續波照射任務。

上述三種雷達中,SPS-49(V)和MW08雷達屬於搜索雷達,而STIR 180雷達屬於火控雷達。戰艦通常以前兩種雷達開機搜索跟蹤目標,這兩種雷達“鎖定”目標屬於常規操作。而火控雷達通常不開機對空照射,只有準備戰鬥時纔會用來鎖定目標。所以,在和平時期被火控雷達鎖定或者照射,往往意味着威脅較大的敵對行動。但專家也表示,即便火控雷達照射,也並不意味着導彈可以隨時發射,這還涉及到導彈的接電準備,安裝保險插頭等操作。因此,這種火控雷達照射,往往代表着一種警告。

不至引發日韓衝突

韓日兩國“雷達鎖定”爭議發生以來,日本戰機又三次抵近韓國軍艦,最近一次在1月23日。韓聯社稱,韓軍24日公佈的一張日本海上自衛隊P-3巡邏機前一日貼近飛行威脅韓國軍艦的照片顯示,日機從約60米高度低飛,距韓軍“大祚榮”艦右舷僅540米。

對於日本軍機接近韓國軍艦的行爲,專家表示,日本P-1巡邏機上的電子偵察系統理論上是能根據不同雷達的頻率等特徵來識別是被哪種型號的雷達鎖定。專家認爲,由於日本巡邏機上裝備了較爲先進的光電跟蹤裝置等偵察器材,從需求上看,沒必要在幾百米距離、幾十米高度飛越韓方艦艇。因此,正如韓國軍方所言,日機的這種行爲,放在全世界都會被認爲是挑釁性行爲。

而用火控雷達鎖定或者照射目標,同樣也不是日常操作。例如,《美蘇防止海上事故協定》規定,美蘇雙方艦艇不應通過將火炮、導彈發射架、魚雷發射管以及其他武器瞄準對方艦艇通過的方向的方式實施模擬攻擊,不向對方艦艇通過的方向發射任何物體,並且不適用探照燈或者大功率照明裝置照射另一方正在通過的艦艇的艦橋。

2014年4月,西太海軍論壇通過的《海上意外相遇規則》規定了艦船和飛機溝通時所應當使用的無線電頻率。規則還規定了能通過信號彈和其他視覺方式發出的信號:黃色或白色煙霧彈、照明彈代表潛艇正在上浮或調整至潛望鏡深度。規則的另一部分建議海軍指揮官避免一些行爲,比如對艦船艦橋或飛機駕駛艙進行光照,或者將艦炮、導彈或火控雷達瞄準另一國船隻進行模擬攻擊。

但是在一些火藥味比較濃的軍事實踐中,近距離飛越以及用火控雷達鎖定往往成爲“潛規則”。例如,2016年4月,一架俄軍飛機在波羅的海超低空飛掠美國驅逐艦上空,飛掠瞬間艦機距離僅9米,近些年類似舉動還有不少,但美俄並未因此發生衝突。專家認爲,日韓目前更像是兩個相互不服氣的對手在鬥氣,這或許會影響到兩國的軍事交流和政治關係,但是在實力相當的情況下,作爲理論上的盟友,還不至於引發雙方衝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