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年轻消费者来说,端午吃不吃粽子无所谓,中秋吃不吃月饼也无所谓,传统食品似乎不再是过节的必需品。所以,一些拥有自己社交账号的传统食品品牌,可以直接蹭热点,做预热,发推文,宣传产品。

今天是端午节,首先,有聊在这里给大家拜个早年,啊不对,是祝大家端午快乐!在端午这个传(chi)统(huo)节日里,怎么少得了粽子这种传统美食?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经出现,到晋代时期,更是加入端午豪华全家桶,成为特色的传统美食。如今,作为传统食品的大IP,在节日来临前不同品牌的粽子就已经攻占各大商超的C位,又是一年一度的粽子大型营销现场。可不难发现,年轻消费者对传统食品的情怀变淡不少。

传统美食变网红:一个Loser的三步逆袭

据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整个粽子市场越来越不景气,从2012年开始,整个市场销量每年大约下降5%-10%。而同样身为传统食品代表的月饼,也曾一度陷入这样低迷的行业困局,2013-2014年我国月饼市场销售业绩平淡,销售高峰期也相对缩短。对年轻消费者来说,端午吃不吃粽子无所谓,中秋吃不吃月饼也无所谓,传统食品似乎不再是过节的必需品。但是,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十五的元宵汤圆,随便拿出来一个都是既有内涵,又有情怀,怎么就卖不动了呢?这些得不到年轻消费者青睐的传统食品究竟做错了什么?

传统美食变网红:一个Loser的三步逆袭

前衰亡时代:啃老又死宅

在有聊看来,一些传统食品行业就仿佛“啃老的死宅”,注定会慢慢衰落和消亡。所谓的“啃老”就是过于追求传统,不思变不创新。说一句实在话,传承绝不是守旧。传统食品的口味循规蹈矩,产品形状照本宣科,包装也只是略微改动。而其产品的营销策略也仅限于价格促销。据中国商报记者介绍,一些传统食品的打折幅度很大,尤其是线下商超渠道的销售,有产品甚至超过40%,可这依旧无法挽留住消费者离去的脚步。这些故步自封的传统食品行业的“啃老”现象,啃掉的不仅仅是消费者对传统食品的情怀,还有其品牌的信誉和独特性。

传统美食变网红:一个Loser的三步逆袭

再来谈谈传统食品行业的“死宅”属性。随着消费升级,大家注重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品质,消费体验感也逐渐纳入到评分标准中,尤其是一些年轻消费者。产品的颜值、外观的包装,甚至是一句Slogan(标语)都可以成为年轻人消费的动力。相比于兴起的网红产品,一些传统食品就很“死宅”,显得太不Social(社交)。营销策略基本为零,噱头不足,有句话说的好:不能发朋友圈的美食算什么美食?如果说口味品质是强需,那社交传播就是必须。忽略品牌宣传和消费者的隐性需求,是传统食品跌落的另一个“致命点”。

那作为“过气前辈”的传统食品该如何博得年轻消费者欢心,一步一步崛起的呢?有聊为大家倾(nao)情(dong)解(tao)说(lu)一下。

后崛起时代:迷幻也硬核,活好还粘人

迷幻硬核:赛博朋克记忆点

传统食品的种类、分支,以及品牌多到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如何能成功地在大家脑中留下印象,才是热卖的第一步。精准抓住年轻用户的情感点,搜寻和了解当下只属于他们的文化和潜在需求,不同时期不同热点,都可以成为年轻用户的记忆点。

少女心、二次元、丧文化,所有的潮流元素都可以融入产品之中,成为让用户过目不忘的深刻记忆。就拿近几年来,年年硬核广告刷爆互联网的粽子界泥石流某斋“影业”来说,今年的硬核端午广告再次让人感慨:真会玩。这支充斥着复古气息和时空交错秘感的一镜到底,再搭配上无厘头的情节,可以堪称Made in“嘉兴王家卫”。而其主打的磁悬浮粽子简直秀出天际,按照这个逻辑,吃下这个粽子,就吃下了整个宇宙。有梗又迷幻,谁不想试试这个赛博朋克粽?甚至对于“迷惑购物”的年轻一代来说,单是磁悬浮包装就足以成为消费动力。这种蜜汁科幻与传统食品的差异化定位,不仅很快与同类产品做出区别,更能在用户心中 抹上“你变了,你再也不是我们认识的传统美食了”的浓重一笔。这种看似大胆出格的脑洞广告,给某斋带来的不仅是猎奇的印象,更是实实在在销量上的直线上升。那么,文艺小清新out了么?并没。ins风格的包装,高级审美的撞色,分分钟收割各位少女心爆棚的“小姐姐”。连麦当劳叔叔都时不时来一支樱花冰淇淋,我们的月饼怎么就不能作出“高级和风”范儿。而对于像有聊我这一类佛系社畜而言,丧文化直接戳中痛点,如果有一颗粽子名叫“母胎solo咸蛋粽”,那有聊我一定买来,边哭边吃。

传统美食变网红:一个Loser的三步逆袭

(某斋的磁悬浮粽子)

在这里,有聊给大家分(nao)析(dong)一个现象,由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出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低迷了两年之后,2015、2016年,月饼忽然崛起,这与那几年互联网爆火的“五仁月饼”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90后、00后大多数属于“网生一代”,要想打动年轻人,实现销售的成功逆袭就必须懂得使用他们的语言体系,为年轻人的情感和兴趣提供话题点。这届年轻人不好带么?不是,是我们挖掘地还不够迷幻硬核而已。

活儿好:列文虎克口味王

有了记忆点之后,让年轻人点头认可,仍需“活儿好”—做到口味上的进击创新,抓好手中的放大镜,仔细看看传统食品的口味是不是已经开发到极限?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传统食品应该在保留消费者喜爱的经典口味的同时,做出进一步口味突围。随着口味升级,标签化的混搭产品也随之而来,AD钙奶味粽子,麻辣小龙虾月饼,这不仅赚足了噱头,实际上也是扩大消费群体的个性需求。握紧“高级生吃”潮流脉搏的窖藏火腿,也是传统食品不错的成功转型。

传统美食变网红:一个Loser的三步逆袭

当然,口味突围也不一定要本着“人间异味是清欢”的猎奇心理,绿色健康的理念照样可以拉拢“养生青年”的心。例如,将有机山药、玉米等新鲜食材加入到粽子中去,打造一个“有机粽”的概念。拿汤圆举个例子,之前多以芝麻花生为主要馅料,尽管口味经典,但用油太多不健康;反而是后期创新出的水果馅、玫瑰馅、巧克力馅汤圆更能抓住年轻人的养生之心。

传统食品行业要勾起年轻一代老饕的味蕾欲望,积极开发属于自己的产品标签,做口味创新的最强王者。

粘人:雨露均沾营销战

刚刚有聊提到过,一些传统食品就败在不做宣传不social上面。如何让传统食品这个“老boy”变身为“宝藏boy”,方方面面的流量营销是逃不过的。

社交网络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对某些年轻人来说,社交网站就是生活本身。目前微信用户高达8亿,我们怎么能不抱紧这一波大腿?所以,一些拥有自己社交账号的传统食品品牌,可以直接蹭热点,做预热,发推文,宣传产品。例如,今年的端午节也是高考第一天,一箭双雕的“高粽”不仅蹭足端午热点,还巧借高考之势,跻身成为热卖的端午产品之一。蹭热点不丢人,蹭不上才丢人。而对于没有相关社交账号的品牌,也可以请大V平台帮忙吆喝。

爆款推送过后,仍需后续力量继续加持。有资金的,请明星做代言推荐,找网红做吃播评测;小买卖的,就发动客户和身边朋友的力量,在各自社交圈进行推广传播。新营销,就要做到方方面面,雨露均沾。

传统美食变网红:一个Loser的三步逆袭

传统食品圈粉年轻人,就像粉丝追雪花,首先要记住它,其次为之迷恋,最后才会心甘情愿卖安利,这一路走下来,靠的就是“互联网+产品”。当然,手段玩得再6,传统食品的持9力都要以本身的品质为内核,充分切合其品牌特性和定位,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逆袭之路。

好,就说到这了,因为有聊还得去(chi)高(zong)考(zi)呢!最后,希望和有聊一样要高考的大宝贝儿们金榜题名,不参加高考的小伙伴们粽子节快乐啊!

传统美食变网红:一个Loser的三步逆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