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年輕消費者來說,端午喫不喫糉子無所謂,中秋喫不喫月餅也無所謂,傳統食品似乎不再是過節的必需品。所以,一些擁有自己社交賬號的傳統食品品牌,可以直接蹭熱點,做預熱,發推文,宣傳產品。

今天是端午節,首先,有聊在這裏給大家拜個早年,啊不對,是祝大家端午快樂!在端午這個傳(chi)統(huo)節日裏,怎麼少得了糉子這種傳統美食?糉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經出現,到晉代時期,更是加入端午豪華全家桶,成爲特色的傳統美食。如今,作爲傳統食品的大IP,在節日來臨前不同品牌的糉子就已經攻佔各大商超的C位,又是一年一度的糉子大型營銷現場。可不難發現,年輕消費者對傳統食品的情懷變淡不少。

傳統美食變網紅:一個Loser的三步逆襲

據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整個糉子市場越來越不景氣,從2012年開始,整個市場銷量每年大約下降5%-10%。而同樣身爲傳統食品代表的月餅,也曾一度陷入這樣低迷的行業困局,2013-2014年我國月餅市場銷售業績平淡,銷售高峯期也相對縮短。對年輕消費者來說,端午喫不喫糉子無所謂,中秋喫不喫月餅也無所謂,傳統食品似乎不再是過節的必需品。但是,清明的青團、端午的糉子、中秋的月餅、十五的元宵湯圓,隨便拿出來一個都是既有內涵,又有情懷,怎麼就賣不動了呢?這些得不到年輕消費者青睞的傳統食品究竟做錯了什麼?

傳統美食變網紅:一個Loser的三步逆襲

前衰亡時代:啃老又死宅

在有聊看來,一些傳統食品行業就彷彿“啃老的死宅”,註定會慢慢衰落和消亡。所謂的“啃老”就是過於追求傳統,不思變不創新。說一句實在話,傳承絕不是守舊。傳統食品的口味循規蹈矩,產品形狀照本宣科,包裝也只是略微改動。而其產品的營銷策略也僅限於價格促銷。據中國商報記者介紹,一些傳統食品的打折幅度很大,尤其是線下商超渠道的銷售,有產品甚至超過40%,可這依舊無法挽留住消費者離去的腳步。這些故步自封的傳統食品行業的“啃老”現象,啃掉的不僅僅是消費者對傳統食品的情懷,還有其品牌的信譽和獨特性。

傳統美食變網紅:一個Loser的三步逆襲

再來談談傳統食品行業的“死宅”屬性。隨着消費升級,大家注重的不僅僅是產品本身的品質,消費體驗感也逐漸納入到評分標準中,尤其是一些年輕消費者。產品的顏值、外觀的包裝,甚至是一句Slogan(標語)都可以成爲年輕人消費的動力。相比於興起的網紅產品,一些傳統食品就很“死宅”,顯得太不Social(社交)。營銷策略基本爲零,噱頭不足,有句話說的好:不能發朋友圈的美食算什麼美食?如果說口味品質是強需,那社交傳播就是必須。忽略品牌宣傳和消費者的隱性需求,是傳統食品跌落的另一個“致命點”。

那作爲“過氣前輩”的傳統食品該如何博得年輕消費者歡心,一步一步崛起的呢?有聊爲大家傾(nao)情(dong)解(tao)說(lu)一下。

後崛起時代:迷幻也硬核,活好還粘人

迷幻硬核:賽博朋克記憶點

傳統食品的種類、分支,以及品牌多到讓消費者眼花繚亂,如何能成功地在大家腦中留下印象,纔是熱賣的第一步。精準抓住年輕用戶的情感點,搜尋和了解當下只屬於他們的文化和潛在需求,不同時期不同熱點,都可以成爲年輕用戶的記憶點。

少女心、二次元、喪文化,所有的潮流元素都可以融入產品之中,成爲讓用戶過目不忘的深刻記憶。就拿近幾年來,年年硬核廣告刷爆互聯網的糉子界泥石流某齋“影業”來說,今年的硬核端午廣告再次讓人感慨:真會玩。這支充斥着復古氣息和時空交錯祕感的一鏡到底,再搭配上無厘頭的情節,可以堪稱Made in“嘉興王家衛”。而其主打的磁懸浮糉子簡直秀出天際,按照這個邏輯,喫下這個糉子,就喫下了整個宇宙。有梗又迷幻,誰不想試試這個賽博朋克糉?甚至對於“迷惑購物”的年輕一代來說,單是磁懸浮包裝就足以成爲消費動力。這種蜜汁科幻與傳統食品的差異化定位,不僅很快與同類產品做出區別,更能在用戶心中 抹上“你變了,你再也不是我們認識的傳統美食了”的濃重一筆。這種看似大膽出格的腦洞廣告,給某齋帶來的不僅是獵奇的印象,更是實實在在銷量上的直線上升。那麼,文藝小清新out了麼?並沒。ins風格的包裝,高級審美的撞色,分分鐘收割各位少女心爆棚的“小姐姐”。連麥當勞叔叔都時不時來一支櫻花冰淇淋,我們的月餅怎麼就不能作出“高級和風”範兒。而對於像有聊我這一類佛系社畜而言,喪文化直接戳中痛點,如果有一顆糉子名叫“母胎solo鹹蛋糉”,那有聊我一定買來,邊哭邊喫。

傳統美食變網紅:一個Loser的三步逆襲

(某齋的磁懸浮糉子)

在這裏,有聊給大家分(nao)析(dong)一個現象,由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出的統計數據顯示,在低迷了兩年之後,2015、2016年,月餅忽然崛起,這與那幾年互聯網爆火的“五仁月餅”也存在着一定的聯繫。

90後、00後大多數屬於“網生一代”,要想打動年輕人,實現銷售的成功逆襲就必須懂得使用他們的語言體系,爲年輕人的情感和興趣提供話題點。這屆年輕人不好帶麼?不是,是我們挖掘地還不夠迷幻硬核而已。

活兒好:列文虎克口味王

有了記憶點之後,讓年輕人點頭認可,仍需“活兒好”—做到口味上的進擊創新,抓好手中的放大鏡,仔細看看傳統食品的口味是不是已經開發到極限?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傳統食品應該在保留消費者喜愛的經典口味的同時,做出進一步口味突圍。隨着口味升級,標籤化的混搭產品也隨之而來,AD鈣奶味糉子,麻辣小龍蝦月餅,這不僅賺足了噱頭,實際上也是擴大消費羣體的個性需求。握緊“高級生喫”潮流脈搏的窖藏火腿,也是傳統食品不錯的成功轉型。

傳統美食變網紅:一個Loser的三步逆襲

當然,口味突圍也不一定要本着“人間異味是清歡”的獵奇心理,綠色健康的理念照樣可以拉攏“養生青年”的心。例如,將有機山藥、玉米等新鮮食材加入到糉子中去,打造一個“有機糉”的概念。拿湯圓舉個例子,之前多以芝麻花生爲主要餡料,儘管口味經典,但用油太多不健康;反而是後期創新出的水果餡、玫瑰餡、巧克力餡湯圓更能抓住年輕人的養生之心。

傳統食品行業要勾起年輕一代老饕的味蕾慾望,積極開發屬於自己的產品標籤,做口味創新的最強王者。

粘人:雨露均霑營銷戰

剛剛有聊提到過,一些傳統食品就敗在不做宣傳不social上面。如何讓傳統食品這個“老boy”變身爲“寶藏boy”,方方面面的流量營銷是逃不過的。

社交網絡已經成爲生活的一部分,對某些年輕人來說,社交網站就是生活本身。目前微信用戶高達8億,我們怎麼能不抱緊這一波大腿?所以,一些擁有自己社交賬號的傳統食品品牌,可以直接蹭熱點,做預熱,發推文,宣傳產品。例如,今年的端午節也是高考第一天,一箭雙鵰的“高糉”不僅蹭足端午熱點,還巧借高考之勢,躋身成爲熱賣的端午產品之一。蹭熱點不丟人,蹭不上才丟人。而對於沒有相關社交賬號的品牌,也可以請大V平臺幫忙吆喝。

爆款推送過後,仍需後續力量繼續加持。有資金的,請明星做代言推薦,找網紅做喫播評測;小買賣的,就發動客戶和身邊朋友的力量,在各自社交圈進行推廣傳播。新營銷,就要做到方方面面,雨露均霑。

傳統美食變網紅:一個Loser的三步逆襲

傳統食品圈粉年輕人,就像粉絲追雪花,首先要記住它,其次爲之迷戀,最後纔會心甘情願賣安利,這一路走下來,靠的就是“互聯網+產品”。當然,手段玩得再6,傳統食品的持9力都要以本身的品質爲內核,充分切合其品牌特性和定位,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條逆襲之路。

好,就說到這了,因爲有聊還得去(chi)高(zong)考(zi)呢!最後,希望和有聊一樣要高考的大寶貝兒們金榜題名,不參加高考的小夥伴們糉子節快樂啊!

傳統美食變網紅:一個Loser的三步逆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