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5歲的大轟炸受害者對日訴訟原告團團長粟遠奎,站在位於重慶較場口的訴訟團辦公室裏。重慶大轟炸對日訴訟原告團,正在位於重慶較場口的辦公室裏開例會,交流案件動態和各自經歷、近況。

記者/蒲曉旭

編輯/劉汨 宋建華

因爲衆所周知的原因,電影《大轟炸》未能國內上映,這讓部分重慶大轟炸親歷者有些失落。他們本希望能在電影發佈會上口述被轟炸的遭遇。對這羣年過八旬歲的老人來說,能夠訴說這段往事的機會越來越少。

“我們想抓住每一個能公開訴說的機會。再過幾年,老人們就都不在了。”

抗日戰爭期間,上海、南京、武漢相繼淪陷,“國民政府”遷至重慶。1938年至1943年,日軍企圖以“以炸迫降”,對陪都重慶及周邊地區實施無差別轟炸。2000多個日夜,日機空襲重慶203次,投彈超1.78萬枚,致2.5萬餘人傷亡,炸、焚燬房屋1.75萬棟。

這場世界戰爭史上最大規模和最長時間的空中屠殺,史稱“重慶大轟炸”。

2004年起,188名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及遺屬代表組成訴訟團赴日起訴,要求日方爲當年的暴行謝罪賠償。案件歷經兩審,裁判結果均爲承認轟炸史實,駁回謝罪賠償訴求。目前案件仍在三審上訴中。訴訟團坦言,勝訴機會渺茫。

屢訴屢敗,年邁的受害者們陸續含恨而終,在世者也大多心灰意冷。在訴訟團團長助理、大轟炸受害者遺屬姜遺福看來,更要緊的是,現在的年親人已不關心這段歷史,就連重慶本地的年輕人,不瞭解這段史實的也大有人在。

“講一百遍落後就要捱打,不如講一段大轟炸的故事。”

被遺忘的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在骨灰裏找到當年的彈片

2018年11月,一架飛機掠過高樓林立的重慶渝中半島上空。抗日戰爭時期,上海、南京、武漢相繼被日侵佔,“國民政府”遷至重慶。大量外地人爲躲避戰亂也湧入重慶,使得渝中半島迅速成爲繁華的商區。但在1938年至1943年間,日軍對戰時首都重慶渝中半島、江北縣、巴縣等地實施了無差別轟炸,當時的渝中半島淪爲一片廢墟。

被遺忘的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在骨灰裏找到當年的彈片

兩名遊客在重慶大轟炸“六五大隧道慘案”遺址參觀。正中的照片記錄着炸彈爆炸後,重慶市區一片火海,濃煙漫天的場景。右下的照片記錄的則是“六五大隧道慘案”死難者遍地成摞的遺體。

被遺忘的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在骨灰裏找到當年的彈片

重慶三峽博物館模擬的“六五大隧道慘案”民衆在防空洞口踩踏、掙扎的場景。1941年6月5日晚,日機持續轟炸五個多小時,大量民衆湧向防空洞,造成洞內人數飽和。由於管理洞口的人員緊鎖柵門,不準隧道內的人員在空襲期間出入,致使重慶十八梯、演武廳和石灰市防控隧道發生避難者窒息、踩踏傷亡慘案,遇難者約2500人,史稱“六五大隧道慘案”。這是中國抗戰大後方最慘痛的事件。

被遺忘的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在骨灰裏找到當年的彈片

講起在大轟炸中的遭遇,86歲的陳桂芳眼中擎着淚水。1939年8月,陳桂芳的母親被炸不治身亡,父親下落不明,7歲的陳桂芳大腦和右手受傷,成了孤兒。依靠東家喫口飯、西家喝口水,艱難地活了下來。她經常突然暈倒不省人事,渾身發抖,口吐白沫,並伴隨着頭疼、耳鳴等症。雖多次求醫,卻始終治不好,後來連醫生都不願給她治了。

被遺忘的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在骨灰裏找到當年的彈片

陳桂芳展示自己頭部的X光片,顯示其顱內存在異物。直到幾年前遭遇交通事故,她去醫院檢查才知道自己腦中存有一枚金屬彈片。因爲年事已高,彈片不便取出。時至今日,她身體的傷痛仍在持續。大轟炸的陰影,如同這枚彈片,將伴隨她的一生。

被遺忘的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在骨灰裏找到當年的彈片

被遺忘的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在骨灰裏找到當年的彈片

90歲的大轟炸受害者趙茂蓉坐在重慶一家社區醫院的養老病房裏。因爲日機轟炸,一枚彈片扎進了她的右臉。當時她只有13歲,少女的花季容顏瞬間被毀,左耳聽力也受到損傷。

護工將趙茂蓉抱上牀。去年8月,趙茂蓉患上了老年癡呆,住進了社區醫院。現在她幾乎無法與人交流,喫喝拉撒都要人來照顧,平時還帶着尿不溼。幾年前,她還作爲對日訴訟原告,在日本和國內多次宣講戰爭對自己的傷害。

被遺忘的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在骨灰裏找到當年的彈片

80歲的簡全碧坐在屋裏,夕陽透過窗戶,打在她擎着淚水的眼上。1939年5月,簡全碧家一棟170平米的房子被日機轟炸,財產盡毀。一家三口便搬到了奶奶家。轟炸仍在持續,第二年,不僅奶奶家的房屋也被炸燬,老人還因房屋坍塌身亡。飛濺的彈片擊中了年僅2歲的簡全碧右側肋下,好在經治療保住了性命。因爲經濟窘困,簡全碧唯一的妹妹也被迫送給別家抱養,從此再未重逢。

被遺忘的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在骨灰裏找到當年的彈片

簡全碧展示其右側肋下的傷痕。因爲轟炸受傷,這處傷口到60年代仍隱隱作痛。更嚴重的是,受傷導致她右側乳房不能正常發育,夏天衣着單薄時尤爲明顯。這讓簡全碧深感自卑。直到28歲她才鼓足勇氣結婚。70多歲時,簡全碧仍常常夢到大轟炸,夢到自己躲在在黑暗而令人窒息的防空洞裏,呼喊着母親的名字。

被遺忘的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在骨灰裏找到當年的彈片

82歲的王西福坐在椅子上,身後是畫家陳可之等人創作的油畫《重慶大轟炸》。王西福一家原本生活在上海。上海淪陷後,全家來到重慶開起一家餐館,起初衣食無憂。直到1939年5月,他們一家三口藏在一處木料場躲避轟炸。不料轟炸中木料垮塌,將他的父母壓死。年幼的王西福被卡在木料縫隙裏,僅額頭和腿部受輕傷。3歲半的王西福躲過一劫,卻成了孤兒,被稱爲現實版的“三毛”。

被遺忘的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在骨灰裏找到當年的彈片

王西福展示父母生前與他唯一的合影。其雙親遇難後,王西福被送到親戚家收養。自從親戚有了自己的孩子後,他就遭到虐待,一天到晚挑水、揀柴帶孩子,稍有不慎還會捱打,他索性離家流浪。他靠給人擦皮鞋,終於有點收入,又遭到其他擦鞋的大孩子的毆打,擦鞋工具箱也被砸爛。不到10歲的王西福只好躲遠,靠撿煤渣和菸頭度日。他將煤渣賣給餐館換碗稀飯。菸頭則被他拿來收集菸絲,再賣給抽菸的大人。這依然無法湊夠一個少年每天的伙食,只好去餐館撿別人喫下的剩飯,爲此常常遭到餐館老闆追打。

被遺忘的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在骨灰裏找到當年的彈片

王西福展示他在大轟炸中因木料擊中頭部落下的傷痕。爲避免被餐館追打,王西福主動在夏天爲餐館裏的有錢食客打扇子掙點小費,順便喫他們的剩飯。看到有黃包車伕拉車上坡喫力,他也幫忙在後面推車,掙點微薄收入。就靠着找一點、撿一點,討一點,王西福度過童年——“如果父母不被炸死,我也有個不缺喫穿的幸福家庭。”

被遺忘的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在骨灰裏找到當年的彈片

80歲的曾憲君抱着父母的照片,這是在轟炸中雙親留給她的唯一念想。其父生前在重慶商會任職,家裏櫃子、桌子到處都放有錢。1939年5月,她的父母在空襲中下落不明。1歲的曾憲君隨外婆回鄉下生活,過得十分清貧。她回憶,幼時幾乎沒喫過肉,下雪天打赤腳,寒冬臘月也只穿一條單褲。10歲時,外婆變得癡呆,曾憲君挑水、打柴和煮飯,稍大些又去幫人做家務。解放後,她成爲一名工人,直至退休。曾憲君坦言,每當遇上難事、無人傾訴時,她就拿着父母的照片偷偷落淚。

被遺忘的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在骨灰裏找到當年的彈片

87歲的蔣萬錫在寫自己的生平,大轟炸的記憶是無法迴避的重點。蔣萬錫一家本在重慶開傢俱店,經1939年及次年兩次轟炸,蔣家的財產被焚。1941年6月,蔣萬錫的大哥、懷孕的大嫂與衆人一起,湧入防空洞避難。因轟炸持續太久,憲兵鎖住洞口禁止人員出入,洞內發生了窒息和踩踏,造成至少2500人死亡。他的大哥、大嫂也在這場“隧道大慘案”中遇難。幾天後,蔣家第三次開張的傢俱店再次被炸。因爲父親早年去世,只剩10歲的蔣萬錫與母親相依爲命。一個殷實的家庭,突然間家破人亡。

被遺忘的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在骨灰裏找到當年的彈片

85歲的大轟炸受害者對日訴訟原告團團長粟遠奎,站在位於重慶較場口的訴訟團辦公室裏。隧道大慘案發生時,粟遠奎全家也進入防空洞避難,他的兩個姐姐在人羣窒息和踩踏中下落不明。粟遠奎也因窒息昏睡過去,醒來才順着死屍爬出洞口。粟家一棟4層房屋,和原本用於出租的門店也被炸掉。家境衰敗,又痛失兩個孫女,粟遠奎的祖母也在慘案發生次年憂鬱而終。爲養家,父親留在城裏掙錢,母親帶着4個孩子生活在郊區,直到抗戰勝利才全家團聚。

被遺忘的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在骨灰裏找到當年的彈片

87歲的祝元慶在清理自家的魚池。大轟炸前,祝家在重慶開扇子店和五金店,僱工就有12人。經過1939年兩小時的轟炸,除挖出一臺保險櫃外,祝家房屋、店面、貨物全都化爲灰燼。打開保險櫃,銀元、黃金、首飾都熔成一團,紙鈔、票據成灰。祝父將變形的銀元發給工友並將他們遣散,家中瞬間一貧如洗。爲謀生計,他的父親賣掉一處門店地皮再次開店。祝元慶也從曾經的“小少爺”,變成了在家看店的輟學兒童。除10歲念過一年私塾外,他再沒讀過書。

被遺忘的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在骨灰裏找到當年的彈片

84歲的姚天敏(中)打麻將消磨時間,以此預防患老年癡呆。1940年,姚天敏的父親在乘船時遭轟炸身亡,家人打撈七天七夜沒能撈到屍體。轉過年,日軍又炸燬了家中的房屋、4臺織布機和4臺導紗機。靠織布爲生的母親突然失去了生活來源。因爲經濟窘困,姚天敏的兩個弟弟無錢治病,相繼於解放前病逝,姐姐也長期生病,生活不能自理。解放後,姚天敏進入重慶的織布廠、毛巾廠等國企工作直至退休。因爲上了年歲,她出門要靠電動輪椅。

被遺忘的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在骨灰裏找到當年的彈片

86歲的鞠天福坐在他位於重慶沙坪壩的家裏,因爲腿腳不便,他迫切想要從沒有電梯的11樓換到較低的樓層。大轟炸中,鞠天福的祖父、伯父及伯父義子下落不明。祖傳的店鋪、房產和其父投資的環球戲院也被炸燬,家業毀於一旦。斷糧時,全家以黴豆渣充飢,鞠天福也到菜場撿菜。爲買點大米,家裏被迫變賣家產。他的母親和祖母憂鬱成疾,無錢治療而死,三個弟妹也相繼夭折。爲讓後代記住這段歷史,鞠天福一家將5月3日視爲忌日,每逢這天,全家素衣素食,緬懷遇難和病亡的親人。

被遺忘的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在骨灰裏找到當年的彈片

80歲的王邦俐站在重慶九龍坡區自家樓下。大轟炸期間,她的母親隨人羣躲避轟炸時被擠倒摔傷了眼睛。家裏的住房和商店也被炸燬燒光,家產化爲烏有。因爲無錢醫治,王邦俐的母親左眼失明,右眼也只有微弱的光感。老人去世後,王邦俐繼承母親,繼續對日訴訟。

被遺忘的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在骨灰裏找到當年的彈片

王邦俐家保存着的一張小皮箱的照片。大轟炸期間,王邦俐的家人躲避轟炸總隨身帶着這隻箱子,裏面裝有錢幣、首飾、牙粉、火柴等這些後來救命的家當。當時個別家庭因收拾東西耽誤了時間,全家被炸死在屋內。大轟炸期間,幾乎每家都有類似的小箱子,裏面放上值錢的細軟,只要聽見防空警報,提起箱子就往防空洞跑。王邦俐介紹,這隻皮箱,後來被她捐贈給了重慶三峽博物館。

被遺忘的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在骨灰裏找到當年的彈片

80歲的向平超站在自家位於重慶市渝中區的自家窗臺。窗外即是長江,曾經被炸成一片廢墟的沿江兩岸早已是高樓林立。向平超介紹,他未出生時,父親就被抓去當壯丁。後來母親告訴他,其父於1941年在較場口放哨時,被炸身亡。向平超出生後,從未見過父親一面。

被遺忘的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在骨灰裏找到當年的彈片

83歲的伍章惠坐在重慶沙坪壩的家中,與陽臺欄杆保持着一定距離。1940年,伍章惠在重慶十八梯的家被炸燬,暫住在別家逃難後的空屋裏。她在喫飯時,因倚靠轟炸導致鬆動的陽臺欄杆時,從三樓墜入樓下廢墟,摔破了頭,昏迷三天三夜。從此落下了頭疼和麪部肌肉抽搐的後遺症,也讓她終生對陽臺欄杆心有餘悸。

被遺忘的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在骨灰裏找到當年的彈片

83歲的洪志玉坐在重慶沙坪壩區的家中,背後的牆上掛着曾孫的照片。在1939年5月3日、4日日軍接連轟炸後,洪志玉的家被炸燬。全家人暫住到別家一處危房中,一家人正在喫飯時,屋頂瓦片突然垮塌,洪志玉的頭、腳、嘴脣、手腕均被砸得開裂,她的父母、大哥、二哥、七姐也均被砸傷,幸無生命危險。時過境遷,洪志玉如今已爲曾祖母,當初一起受傷的親人僅剩她還在世。癒合的傷疤埋在她皺紋堆壘的皮膚裏,難以辨識。

被遺忘的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在骨灰裏找到當年的彈片

大轟炸受害者蔣太華的生前相片,以及家人從其骨灰中搜出的疑似彈片。蔣太華兒子何光榮介紹,其母在1940年的轟炸中被兩塊彈片擊中尾椎和臀部。因醫療條件有限,加之思想保守,未徹底治療。位於尾椎的彈片後被老人摳出,臀部的彈片則終身留在體內。每到夏天,老人的傷口就會發炎,痛到直不起腰。六年前蔣太華去世,家人用磁鐵從其骨灰中找到了一塊胡豆大小的異物,認爲這就是老人體內的彈片。幾年過去,該異物已裂爲數塊。

被遺忘的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在骨灰裏找到當年的彈片

重慶大轟炸對日訴訟原告團,正在位於重慶較場口的辦公室裏開例會,交流案件動態和各自經歷、近況。當天只來了7名原告代表。2004年,188名大轟炸受害者及遺屬代表赴日起訴。案件歷經兩審,裁判結果均爲承認轟炸史實,駁回謝罪賠償訴求。目前案件仍在三審上訴。不少原告已心灰意冷,加之上了年歲出行不便,曾經每週一次動輒上百人蔘加的例會,已改爲兩週一次,每次參會的原告僅10人左右。

被遺忘的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在骨灰裏找到當年的彈片

大轟炸對日訴訟團團長助理、大轟炸受害者遺屬姜遺福,正在逐一聯繫訴訟團成員。位於重慶本地的85名受害者原告及遺屬代表中,至少已有39人去世。這些經歷過戰火和屈辱的歷史見證者們,亦如窗外的夕陽,正加速逝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