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有名的歷史著作,在古代是皇子們必讀的一本書,在近代,毛澤東主席曾經讀過一十七遍,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毛主席曾經說過,每次讀完,都會有不同的體會以及感想,它就是《資治通鑑》,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它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被主席概括爲這十句話,堪稱經典

它主要以時間爲綱,事件爲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徵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在這部書裏,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宋神宗認爲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爲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爲《資治通鑑》。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被主席概括爲這十句話,堪稱經典

《資治通鑑》的內容主要是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爲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後人。要不說它是換皇子和皇帝必讀的一本書,也就是說,只有將這本讀熟了,對治理國家纔有方可依。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被主席概括爲這十句話,堪稱經典

當時的司馬光是爲了鞏固封建政權,才編寫了《資治通鑑》,這就決定了此書的內容主要是政治史。因此,在編纂《資治通鑑》時,在繼承前人的同時,又有所發展。他把歷史的君主根據他們的才能分爲創業、守成、陵夷、中興、亂亡五類。由於因書是司馬光一人精心定稿,統一修辭,因此文字優美,敘事生動,且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歷來與《史記》並列爲中國古代之史家絕筆。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被主席概括爲這十句話,堪稱經典

那麼毛澤東在讀了這麼多遍後,到底從中領悟到了什麼?全書約三百萬字,被毛澤東經典的總結出這十句話,可謂是包含出了全書的精華:1、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爲國者不欺其民,善爲家者不欺其親。不善者反之…

2、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親疏如一,無所不行,則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

3、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亡戰必危。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兇器也,爭者末節也。夫務戰勝,窮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

4、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則與民由之,不得志則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詘,是之謂大丈夫。

5、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爲也。

6、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且夫富者衆之怨也,吾既無以教化子孫,不欲益其過而生怨。

7、知過非難,改過爲難;言善非難,行善爲難。

8、任人當才,爲政大體,與之共理,無出此途。而之用才,非無知人之鑑,其所以失溺,在緣情之舉。

9、無紓目前之虞,或興意外之變。人者,邦之本也。財者,人之心也。其心傷則其本傷,其本傷則枝幹顛瘁矣。

10、正女不從二夫,忠臣不事二君。爲女不正,雖復華色之美,織紝之巧,不足賢矣;爲臣不忠,雖復材智之多,治行之優,不足貴矣。何則?大節已虧故也。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被主席概括爲這十句話,堪稱經典

別看只有這簡短的十句話,但人的一生能將着十句話全部悟透,並賦予實踐,那將會是個非常有作爲的人。清代學者王鳴盛曾這樣評價此書,“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清代曾國藩也說過“竊以先哲驚世之書,莫善於司馬文正公之《資治通鑑》,其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近代學者梁啓超也說過“司馬溫公《通鑑》,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結構之宏偉,其取材之豐贍,使後世有欲著通史者,勢不能不據以爲藍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被主席概括爲這十句話,堪稱經典

可見此書在歷史上的地位是多麼的崇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