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 後轉體 高溫瑜伽仰臥起,動感單車普拉提,保溫杯裏泡枸杞!”——《卡路里》

“紅塵滾滾 不要着急,出門帶一杯枸杞。”——《佛系少女》


枸杞是大家身邊一種常見的藥食兩用類中藥材,相信很多人的保溫杯裏也會有它的影子,而大衆對它色印象標籤可能是:中老年用品、補腎、虛......

既然枸杞與我們生活這麼密切,但你真的瞭解它嗎?它又是不是適合所有人呢?瘤子君給你科普:

枸杞:爲茄科植物寧夏枸杞的乾燥成熟果實。主產於寧夏。夏、秋二季果實呈紅色時採收。以粒大、色紅、肉厚、質柔潤、籽少、味甜者爲佳。

【藥性】甘、平。歸肝、腎經。
【主要功效】爲: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主治肝腎陰虛、精血不足、腰膝痠痛、眩暈耳鳴、陽痿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目昏不明。《本草綱目》言其:堅筋骨,耐老,除風,去虛勞,補精氣。”《本草經疏》言其爲“肝腎真陰不足,勞乏內熱補益之要藥。”中醫方劑如杞菊地黃丸、七寶美髯丹、左歸丸等都可見它的身影。一般用量爲6~12g。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其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抗腫瘤、抗輻射、降血壓的作用。

話說一粒小小的枸杞,竟然有這麼多作用,但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服用呢?當然不是!

人的體質有偏性,單靠一味藥很難穩定人體陰陽之間的平衡,往往需要多味藥物共同作用。舉個例子,網上有“專家”宣稱枸杞含糖分高,不適宜糖尿病患者服用,這就屬於“割裂思維”;糖尿病患者單獨服用枸杞是否合適尚需商榷,但臨牀上證屬“腎虛消渴”的患者在處方時是可以應用枸杞的,這裏就是多種藥物在共同起作用。

以下幾類人羣在日常生活中要適量或避免單獨服用枸杞:(因爲涉及一些中醫專業術語,過渡爲白話文或者西醫用語又感覺不是那麼準確,爲了方便大家理解,我舉例讓大家意會。)人體由陰陽構成,“陰”可以理解成水,“陽”可以理解成熱量,水通過熱量的蒸騰才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又回變成雨下降,如此往復循環,生命得以延續。枸杞則可以理解成外來支援人體的“水”,這個水還不能爲直接人體所用,是需要脾胃的轉化和腎的吸收才能利用,所以:

1.脾胃運化功能差的人羣:此類人羣平時食慾差、腹瀉、黃色萎黃等,若多食枸杞而轉化不了,會致這股“水源”變成“死水”,停在脾胃。死水久停會有什麼後果呢,會生濁氣,變成沼澤,會烏煙瘴氣。

2.痰溼體質的人羣:此類人羣平時頭昏、嗜睡乏力、咳嗽痰多等,自身就有運化不開的“水”,這時候再單獨服用枸杞,會加重症狀。

3.火盛的人羣:此類人羣平時汗多、發熱、口渴、口臭等,此時單服枸杞無疑於加一勺“汽油”,會使火燒得更旺。

4.腎陰虛陽亢,虛火不斂的人羣:此類人羣平時見盜汗(夜間出汗,白日如常)、手腳心發熱、心煩,此時是需要配合收斂的中藥材搭配使用,不推薦單獨服用。

不知道大家理解沒,比喻若有不恰當處,還希望大家見諒。

總結:人和藥物都有偏性,治病可以說是以藥物之偏糾正人體之偏,就如同砝碼和天平的關係。中醫養生是中華醫藥內容的寶貴財富,合理應用會有益於自身健康,但切記盲目效仿,畢竟知己(自身情況)知彼(養身方法),纔能有所獲益。

未完待續......

帥氣持久威猛霸氣的你,美麗嬌羞小鳥依人的你,關注一下我唄!

更多醫學知識小科普,“瘤子”哥告訴你!

一位想當男科大夫的腫瘤科大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