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雲:哲人注視着三界,聖人注視着衆生,偉人注視着民族,君子注視着社會,病人注視着自己。

01

咱們先引一首《西遊記》中的經典詩詞吧。

自從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趲馬兜鈴。尋坡轉澗求荊芥,邁嶺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瀝,茴香何日拜朝廷?

這首詩中,出現了9味藥材。大家都是老中醫,就不一一例舉說明了。

當然,《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老先生更是一個老中醫,他對藥理的熟悉程度超過物理。

“三棱子”這個比喻還是很恰當的,悟空、八戒、沙僧,可不就是三個棱子嗎?

還有這個馬兜鈴,詩中借指白龍馬。其實,後來孫悟空給朱紫國國王配製的大力丸“烏金丹”,其中有一味馬尿,悟空就是假稱“馬兜鈴”。

不但孫悟空是老中醫,《西遊記》中還有許多人都是頗通醫理。就比如說白龍馬吧。豬八戒拿着杯子讓白龍馬尿點尿,白龍馬老大不樂意,他說:我若過水撒尿,水中游魚食了成龍;過山撒尿,山中草頭得味,變作靈芝,仙僮採去長壽。我怎肯在此塵俗之處輕拋卻也?

中醫本就有用人尿入藥的,當然這個尿一般須是童子尿,俗稱“人中白”。白龍馬的尿是龍尿,藥性藥理自然非同小可。

上面提到的是藥理,因爲說的都是具體的藥材。其實中醫中,除了“藥理”,更重要的是“醫理”。《西遊記》中也有兩個例子。

在黃花觀,唐僧中了蜈蚣精的毒,驪山老母來指點孫悟空,她這樣說:“我才自龍華會上回來,見你師父有難,假做孝婦,借夫喪之名,免他一死。”也就是說,驪山老母扮成寡婦的原因,是以喪夫之名來換唐僧的平安。是用一個假託的死人來救唐僧一條命。這就是“醫理”。有點類似《笑傲江湖》中平一指的“救一人就必須殺一人”。只不過驪山老母並非真殺,所以這纔是“醫理”,而平一指則是旁門左道。類似這種左道邪術《西遊記》中也有。比如:靈感大王喫童男童女,鹿精用一百零一個小兒的心做藥引等等。所以,是正是邪,僅在一念之間。

同樣“正念”的事情,在《西遊記》中還有一次。唐僧在金平府觀燈參拜假佛祖,被三頭犀牛擄走。結果,年、月、日、時四值功曹趕着三隻羊,從西坡下,齊吆喝“開泰”。被悟空喝住。四值功曹說:“設此三羊,以應開泰之言,喚做三陽開泰,破解你師之否塞也。”這也是“醫理”。以“開泰”來破“否塞”,正是“否極泰來”的道理。

古代的許多事物,都是要講究一個因果相和之理,其實就是“醫理”。我們經常說,華夏民族是炎黃子孫,因爲我們是炎帝和黃帝的後人。那麼炎帝和黃帝最大的成就是什麼呢?就是對中國中醫學的貢獻。

02

炎帝又稱爲神農氏,神農氏嘗百草的故事家喻戶曉,他著有一本《神農百草經》。

黃帝最著名的著作是《黃帝內經》,另外還有一本,我們一會再說。

雖然都是老中醫,但黃帝與炎帝各有擅長。炎帝研究的重點主要是“藥物學”(嘗百草),所以他擅長“藥理”;黃帝主要研究的是內經醫理,所以他擅長“醫理”。

本來,中醫是人類生存繁衍的基礎。後來爲什麼有西醫的呢?簡單說,是因爲西方人的戰爭。西方人與中國人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因爲戰爭,西醫的手術學得到了發展,抗生素得到廣泛應用。於是,中醫受到了遏制,西醫得到了普及。

事實上,西醫治病非常簡單粗暴,而且是不負責任。比如說,身體發現了一個腫瘤,怎麼辦?割掉呀!這就是西醫的方式。那麼中醫是怎麼處理的。咱們舉一個例子。

東漢時期,有一個人腰上長了一個腫瘤。他找了許多醫生,都給他治不好。後來他就全國各地遍訪名醫。終於遇到了一個醫中聖手。這位聖手看到這個瘤子,跟病人說,你這個病我給你治不好,但我可以把這個瘤子幫助你挪一個位置,保你三年內性命無憂。

於是,聖手把患者的瘤子從腰上挪到了臀部。然後告訴他,記住,誰知道這個瘤子從哪挪來的,就讓他給你治。患者繼續尋訪名醫。終於,他遇上了張仲景。張仲景一看,就說,這個瘤子以前應該是長在腰上的呀。患者大喜過望。果不其然,張仲景把這個瘤子給他徹底清除了。

這就是中國的中醫治病講究的醫理。要是西醫怎麼辦呢?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割掉,然後化療,然後擴散,再化療,錢花光了,人也該死翹翹了。

其實這裏的醫理很簡單,病源找不到,就把病竈拿掉,瘤子還要繼續去找新的地方附着,所以就擴散了啊。這個道理,西醫真不懂嗎?非也。癥結在哪,大家都是揣着明白裝糊塗罷了。

03

曾經我舉例說過,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國,爲什麼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都作古了呢?因爲他們的文明病了,可是沒有人會治療呀。但中國文明就不同了。華夏始祖是兩個老中醫,一個擅長“藥理學”,一個擅長“醫理學”。所以說,你有病,我有藥啊!

以前,有一個留學日本的“棱子”曾經主張廢除中醫,說中醫是害人的,實在是沒有見識呀。

我們知道,漢朝盛行黃老文化。黃就是黃帝,老就是老子。老子《道德經》一個主旨就是“天人合一”,而黃帝中醫學實際就是“天人合一”的具體應用。也就是說,“天人合一”不是一個虛空的東西,而是有實實在在的踐行體。陰陽對應人的狀態,五行對應着五臟。五行相剋相生,五臟相成相繼。

中國有四大醫學聖書,分別是《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和《神農百草經》。這纔是華夏文明史上最經典的“四大名著”。前兩部的作者都是黃帝(後人是集大成),最後一部的作者是炎帝,而《傷寒雜病論》的作者正是上文咱們提到的“醫聖”張仲景。

《黃帝內經》和《神農百草經》剛纔都提到過了,下面咱們說說《難經》。《難經》又稱爲《八十一難》。於是,我們終於知道《西遊記》81難的來源了吧,這纔是真正的致敬經典。

《八十一難》是環環相扣,看似無關,實則內聯。那麼跟中草藥有關的詩詞,《西遊記》中還有一首。

石打烏頭粉碎,沙飛海馬俱傷。人蔘官桂嶺前忙,血染硃砂地上。附子難歸故里,檳榔怎得還鄉?屍骸輕粉臥山場,紅娘子家中盼望。

同樣,這首詩中也是暗含了九種藥材。那麼,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呢?就是在孫悟空再次被貶的時候。因爲他殺了幾個強盜,唐僧把他貶回了花果山。這也是他自被壓五行山下之後第一次回家。回家就聽說了一件事,整個人頓時都不好了。

雖然說,他走之後,二郎神燒了山,可是猴子們基本沒有損傷,都還在。可惡的是,來了一羣獵人,天天來抓猴子。

咱們看看獵人們是怎麼對付這些猴子的。書中原話是這樣的。

行者道:“他搶你去何干?”羣猴道:“說起這獵戶可恨!他把我們中箭着槍的,中毒打死的,拿了去剝皮剔骨,醬煮醋蒸,油煎鹽炒,當做下飯食用。或有那遭網的,遇扣的,夾活兒拿去了,教他跳圈做戲,翻筋斗,豎蜻蜓,當街上篩鑼擂鼓,無所不爲的頑耍。”

這羣獵人,實則比《西遊記》裏的妖精都可惡。妖精們雖然多次捉住過唐僧,可是喫過唐僧一塊肉嗎?甚至說,唐僧基本都沒有捱過打。不但如此,就連取經的行李、包裹,都未曾丟失一點東西。比起這些動輒就對猴子“剝皮剔骨”的獵人來說,誰更殘忍呢。

悟空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於是,他簡單用了一個手段,就讓一千多獵人全都了賬了。

曾經有人同情這些獵人,覺得悟空手段過於殘暴。可是,有人同情過那些手無寸鐵被人“喫”、被人“耍”的猴子們嗎?

看來,猴子們雖然軟弱可欺,但獵人也要適可而止啊。過分欺耍,終究會有被孫悟空報復的時候哦。到時候,“烏頭粉碎”、“海馬俱傷”,就不要埋怨悟空暴力了。你若不殘暴不仁,如何會得來這個現世報呢。

這篇文字看似長了些,但依然只是說了寫皮毛。中華文明的傳承、華夏始祖的智慧,豈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呢。任何時候的急功近利、巧取豪奪都是違背天道自然之理的。所以《西遊記》開篇第一回就有這樣一首詩:

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騎着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勞碌,何怕閻君就取勾。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個肯回頭。

不懂回頭,何來智慧?

作者:風林秀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祕史」原創制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