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倍速追劇成常態,

究竟是什麼原因?

這幾年,國內影視行業似乎又迎來了春天。電影方面,近期很是出了幾部好的國產片,電視劇方面,頻頻傳來的精品劇集走出國門的消息,也讓人產生了國產電視劇雄起的感覺,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據《齊魯晚報》報道,一位網友近日在微博發表感嘆:“當代年輕人時間有多緊張?看個劇都要開二倍速。”這句話引發網友羣起響應,大部分人感同身受——“不開倍速都不適應”。

所謂“二倍速”,就是將播放速度調快至原來的2倍。1小時的劇,二倍速只要30分鐘就可播完。既節省了時間,又不會遺漏重要的情節。

話說小編也經常是這麼追劇的。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大家捨棄正常的播放速度,選擇“倍速”看劇呢?

很多人說,想看的劇太多,但能用的大段時間太少。快速的生活節奏,趨向移動化和碎片化的信息接受方式,讓人沒有耐心去慢慢追一部劇。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信息,變成了人們的追劇需求。

另外,曾幾何時,在沒有鼠標和智能手機的日子裏,看電視不能快進,也不能跳過。看了一整個童年的《西遊記》其實只有25集,《封神榜》也只有40集。而現在的國產劇,有如懶婆娘的臭腳布——又臭又長。都市劇50集以上、古裝劇60集以上已然成爲標配,長達70、80集的也不在少數。節奏拖沓,注水嚴重,如果不快進着看,怕是要追到地老天荒!

40分鐘劇情,前面10分鐘劇情回放,後面10分鐘劇情預告,實際播出只有20分鐘。其中配角佔了10多分鐘,留給主角的只有幾分鐘。

也是,注水誰不會?編劇多打幾個字就行了。主演也不用多拍,劇情不夠配角來湊,要不就拍拍特寫,其餘的交給替身和摳像。片在再爛也不怕,總有莫名其妙的熱點把劇炒紅,大不了還能買熱搜、買收視率——反正總有觀衆會買單的。

這種情況下,在不會遺漏重要情節的前提下,倍速播放仍能滿足觀衆“碎片化”、“社交化”、“情緒化”的觀劇習慣。

客觀上來說,“二倍速追劇”其實有些違反觀劇體驗,但在高速的時代背景和不良的影視環境下,電視劇就這樣成了一種快消品。與其說“倍速追劇”是一種潮流,不如說是網友們逆來順受、自得其樂的一種無奈之舉。

其實呢,這真怪不得年輕人。畢竟,二倍速追劇,已經是對爛劇最基本的尊重了。如果有三倍速、五倍速、十倍速的更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