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布蘭登伯格認爲核爆炸可能不是一次,而是一次核爆炸發生後,產生了大量的中子穿透地殼,引發了火星地殼中的其他核物質,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了多次核爆炸。布蘭登伯格認爲,火星上的那場核爆炸可能不是由武器引起的,而是自然發生的核爆炸。

   直到近代,人們才研究出核武器並將其投入實驗。但在距今1億8千多年的史前時代,地球和火星幾乎同一時期經歷了一次天然核爆。這次核爆改變了火星的地貌,甚至將火星從此變成了一顆荒涼的死星。

  衝擊波、熱浪和核輻射席捲整個星球,摧毀了火星表面的所有生物。煙消雲散之後,曾經生機勃勃的火星表面變成了一片巨大的荒漠。

  上述情節並非是科幻影片中的場景,而是俄羅斯太空軌道技術公司的研究人員約翰-布蘭登伯格根據火星地貌以及數據整理後提出的火星核爆炸的場景。

地球火星同一時期發生核爆炸?是巧合還是預謀

  布蘭登伯格表示,火星上可能發生過的核爆炸完全改變了火星的地貌。

  火星現在是一個乾旱的星球,這是因爲在巨大核爆炸發生時,所有的水域在瞬間被蒸發,蒸汽被衝擊波帶出火星大氣層,逸散在太空中。火星的大氣層也爲此變得稀薄。

  核爆炸的數萬年之後,火星慢慢冰冷下來,一些尚未逸散的少量水汽則聚集在高緯度地球,並慢慢在火星的極地冷凝成爲冰蓋。

  火星探測器拍攝的照片顯示,在火星的荒涼沙漠表面,密佈着大大小小的石塊。傳統的理論認爲,這些石塊是風蝕的結果。

  布蘭登伯格表示,這些石塊的分佈十分密集,而且大小不一,形狀很不規則,不像是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很像是爆炸的產物。

  在火星天然核爆炸發生時,一些巨大的岩石和山體也被衝擊波撞成碎塊,四處分散,造成了如今礫石遍佈的火星景觀。

地球火星同一時期發生核爆炸?是巧合還是預謀

  核爆炸還改變了火星的顏色。火星原本不是一個紅色的星球,而也像地球一樣是一個多彩的星球。而核爆炸將這些色彩都摧毀了,核爆炸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分散到火星各地,至今還沒有衰減完畢,依然有不少高強度射線發出。

  正是這些高強度的輻射,令從地球上觀測到的火星呈現紅色的面貌。而在傳統的理論中,科學家認爲火星的紅色源自於火星土壤中高濃度的鐵元素。

  布蘭登伯格說,自己的火星核爆炸之說有可能是錯的,但是並非無稽之談,因爲已經有不少科學探測的證據可以支持他的假說。

  火星的伽馬射線地圖顯示,火星上有幾處巨大的紅點,顯示出那裏可能有異乎尋常的輻射。那不可能是一種普通的輻射源,可能是1.8億年前核爆炸殘骸的聚集地。

  根據探測結果,這些殘骸不是普通的放射性物質,而是鈾、釷、鈈等高輻射性核物質。

  火星核爆炸可能是天然發生的

地球火星同一時期發生核爆炸?是巧合還是預謀

  我們知道,在地球上要發生核爆炸,需要提煉出高濃度的鈾、鈈等核物質。火星上那場巨大的核爆炸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呢?難道火星上也曾進化出可以製造核武器的智慧生物?

  布蘭登伯格認爲,火星上的那場核爆炸可能不是由武器引起的,而是自然發生的核爆炸。火星地殼深處可能埋藏着一些高濃度的鈾、釷、鈈等核物質,它們因地震、火山爆發等原因而相互撞擊發生爆炸。

  根據布蘭登伯格的假說,這起自然發生的摧毀火星表面所有生物的核爆炸威力驚人,相當於100萬枚百萬噸級氫彈。

  這次核爆炸發生的地點是火星北部的阿西達里亞海,至今那裏還能探測到高強度的核輻射。

  布蘭登伯格認爲核爆炸可能不是一次,而是一次核爆炸發生後,產生了大量的中子穿透地殼,引發了火星地殼中的其他核物質,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了多次核爆炸。

  火星上有許多直徑幾十公里的大坑(也就是環形山),傳統的理論認爲它們是隕石撞擊形成的,而布蘭登伯格認爲部分大坑可能也是核爆炸的發生地。

  美國航空航天局火星計劃的科學督導大衛-比迪表示,布蘭登伯格的理論十分新穎有趣而且大膽,不過並非異想天開的謬論,因爲畢竟他有一定的事實依據。

地球火星同一時期發生核爆炸?是巧合還是預謀

  若是要驗證這個假說,就得規劃探測器前往火星阿西達里亞海探索的任務。在以後的載人火星探測完成之後,這個假說是否正確就很好判斷了。

  不過,這也爲載人火星探測提了個醒,在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原則下,上火星一定要做好防核輻射的準備。

  地球也可能發生天然核爆炸

  布蘭登伯格的更加驚人之語是,所有星球都可能發生天然核爆炸,地球可能在今後某個時期也可能發生。

  在地球深處的某個角落,可能存在着高濃度的核物質,在條件合適的時候它們就會被引爆,引發巨大的全球性災難。

  隨着地質科學和核科學的發展,若是科學家能夠找到這些高濃度的天然核物質,不但可以避免災難的發生,而且可以變害爲寶,利用這些核物質爲人類發電。

地球火星同一時期發生核爆炸?是巧合還是預謀

  地球史前核武庫被發現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1972年,在非洲加篷共和國發現了一個20億年前的鈾礦——奧克洛鈾礦。在礦裏還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史前遺蹟:一個古老的核反應堆。它是由六個區域的大約500噸鈾礦石組成,運轉時間長達50萬年之久。

  衆所周知,原子物理應該算是一門相對來說還比較年輕的科學。1942年,人類造出了第一個人造核反應堆,那也只是大約60年前的事情。

  但是,人們恐怕很難相信,核反應堆在20億年前的地球上就已經存在。到目前爲止,科學家們已經知道至少在非洲加蓬共和國境內有17座這樣的核反應堆。

  所有這些天然核反應堆都是在加蓬東南部的奧克洛和班格姆巴附近鈾礦藏豐富的地方發現的。

  17座核反應堆中,有9座反應堆中全部都是貧鈾。

  當時,法國有一家工廠使用從非洲加蓬共和國進口的奧克洛鈾礦石,他們驚訝地發現,這批進口鈾礦石已被人利用過。

地球火星同一時期發生核爆炸?是巧合還是預謀

  鈾礦石的一般含鈾量爲0.72%,而奧克洛鈾礦石的含鈾量卻不足0.3%。這一奇怪的現象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

  隨後人們發現,在加蓬髮現的鈾礦中有高濃縮的鈾235。

  最初,爲什麼鈾礦中含有這麼豐富的鈾235讓科學家們感到很神祕。一些人認爲,這些鈾礦被外星人乘坐的UFO所使用的燃料所污染。

  另一些人則說,這些鈾礦所在之處本來是遠古文明時期的人類用於存放他們的核廢料的“核垃圾場”——就像內華達的尤卡山一樣。

  但是,更深入的研究發現,該地異乎尋常的鈾礦是自然形成的,據考證,奧克洛鈾礦成礦年代大約在20億年之前,成礦後不久就有了這一核反應堆。而人類只是在幾十萬年之前纔開始使用火。

  讓人喫驚的是,這座核反應堆的構成非常合理。比如,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這個核反應堆有幾公里,如此巨大的一個核反應堆,對周圍環境的熱干擾卻侷限在反應區周圍40米之內。

地球火星同一時期發生核爆炸?是巧合還是預謀

  更讓人喫驚的是,核反應堆所產生的廢物,並沒有擴散,而是侷限在礦區周圍。與這個“天然”的大型核反應堆相比,今天人類所能建造的最大的核反應堆,也顯得黯然失色。

  科學家們認爲,天然核反應是可能的,因爲,遠古時期地球上鈾235的含量比現在的要多。要發生核反應,鈾礦中必須有不少於3%的鈾235同位素。

  除此之外,要發生核反應還應該有合適的發生核反應的地點,而且反應堆周圍不應該有吸收中子的物質存在。種種跡象顯示,加蓬的反應堆工作了大約100萬年。

  以目前的自然條件來看,這樣的天然核反應堆是完全不可能存在的。目前自然界中鈾235的含量非常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