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淡季,爲了生存我們採用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態度本是應該,但消極懶散、透支未來,圖一時的安逸、謀一段的利潤顯然是在給淡季的紡織行業火上澆油。更不應該以次充好,浪費客戶的時間、金錢和精力來滿足自己對利潤追逐。

對於今年紡織行情,我們聽聞、看到和感受的已經很多了,不論是宏觀經濟數據,還是微觀企業表現,都在說明今年是一個多年難見的淡季。面對淡季,爲了生存我們採用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態度本是應該,但消極懶散、透支未來,圖一時的安逸、謀一段的利潤顯然是在給淡季的紡織行業火上澆油。

因噎廢食,消極面對客戶

各大紡織重鎮的市場門市部對行情的反應最爲直觀,以往車水馬龍的街道,因爲找樣採樣人的減少變得異常冷清。但是即使淡季還是會有客戶上門尋樣的,對待難得上門的潛在客戶,照理說應該笑臉相迎、積極接待纔對。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很多門市部裏工作人員慵懶的玩着手機打着遊戲,時間一長似乎就習慣了這種狀態,面對找樣人的上門詢問總覺得是一種打擾,懶得放下手機甚至連頭都不抬一下。“能說沒有就說沒有,能拒絕就拒絕”似乎已經在部分門市部中達成了共識。

“冷言冷語,偷工減料”讓被淡季摧殘的我們不光心痛而且心寒

他們其實也有自己的想法:淡季面前,誰都很難接到訂單,我們報價剪樣很多都是石沉大海,毫無回應。與其花費時間、浪費樣布,還不如坐着不動多看兩集電視多玩兩盤遊戲呢。不知不覺中紡織市場門市部,出現了生意人家不該出現“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景象。不知他們的老闆看到這一幕是什麼樣的心態,就怕他們老闆也是這麼想的。有的人家則是對自己的產品不自信,怕樣布被剪去與別的人家產品比品質、比價格,所幸直接就不剪了。

算一個細賬,正常市場採樣都是一個A4大小,就算大一點一米布剪個十塊也不成問題。十米布可就是一百塊樣布,一百塊分散給一百個客戶怎麼也會有幾個下訂單的吧,哪怕一個下訂單所有剪樣成本就都回來了。既有宣傳自己產品的作用,也能順便收穫客戶和利潤,道理很簡單,明白的人似乎沒有想象的那麼多。

“冷言冷語,偷工減料”讓被淡季摧殘的我們不光心痛而且心寒

飲鴆止渴,透支行業信用

熟悉紡織市場的都知道,盛澤地區的面料一直都是以高質量文明全國甚至全世界。較高的質量不僅僅是染廠、其他後整理廠努力換來的,更是織布廠從源頭就牢牢把控着坯布質量。

但在淡季的風暴裏,坯布廠壓力巨大,與去年同期相比庫存高了半個月,達到了40天左右。面對困局,織造廠積極尋求破局之策本來無可厚非,但很多工廠顯然走錯了方向。消化庫存而選擇坯布降價,保證利潤而選擇壓縮成本,思路完全正確,可壓縮成本的方法有很多,有的廠商卻在原料上打起了主意。

“冷言冷語,偷工減料”讓被淡季摧殘的我們不光心痛而且心寒

一些面料本該用75D紗來織,卻被72D甚至70D不到的紗織所替代。結果就是克重不足,即使勉強克重夠了,那手感也是完全不能接受或者縮率變大。同一批坯布應該用同一批原料來織,也被一些工廠用新舊不同批次來混織,造成面料出現嚴重色差、色條。坯布如果出了問題,後面的染廠、後整理廠付出再多都是徒勞。這一切不僅僅是在耗費金錢、時間、精力更是在透支我們在紡織領域的信用度。

淡季之下,大家理應互相幫忙共渡難關,而不是把那張冷漠的臉,甩給那些可能給你帶來利潤的客戶。更不應該以次充好,浪費客戶的時間、金錢和精力來滿足自己對利潤追逐。職業道德、工作準則不應該在淡季面前“缺斤短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