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本省所處的區域並不安全。每年都有隕石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雖然經過大氣的摩擦,這些隕石已經變得很小,不足以威脅生命,但是小行星就不同了。

  地球周圍存在着許多足以構成威脅的小行星,這些小行星正在包圍地球,隨時可能對我們造成威脅。

  美國宇航局科學家繪製的小行星軌道集合圖顯示地球正處於“危險之中”,這些潛在威脅地球安全的近地天體軌道佈滿了太陽系內側,在火星軌道之內,危險近地天體的軌道密密麻麻地交織在一起,將火星、地球、金星徹底“淹沒”。根據JPL實驗室科學家統計,圖中繪製了大約1400顆小行星軌道,它們實在是太靠近地球了,在未來100年內或將威脅到地球文明的安全。從圖中可以看出,危險級近地小行星軌道已經將火星、地球、金星覆蓋,它們直徑較大,撞擊地球將造成嚴重後果

  除了軌道非常靠近地球外,它們的體積也很龐大,至少在460英尺以上,大約爲140米,有些軌道距離地球僅470萬英里,即750萬公里,大約是20倍地月距離左右。本項計劃是噴氣推進實驗室在2013年初進行的調查,針對潛在威脅地球的小行星羣,美國宇航局表示地球確實面臨小行星撞擊的危險,是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未來100年內科學家將不斷觀測並跟蹤這些近地天體,進一步測量它們的軌道參數,精確計算出它們未來接近地球的軌道位置以及是否對地球、月球構成影響。

  美國宇航局和全球各地的天文學家都在觀測危險近地小行星,尋找可能撞擊地球的太空岩石,今年年初,襲擊俄羅斯的隕石雨顯得非常突然,分佈在全球各地的小行星監測網並沒有做出預警。圖中繪製出的小行星軌道集合顯示,其中大約95%的小行星可威脅到地球,直徑超過0.6英里,大約爲1公里左右,撞擊將造成巨大的破壞。

  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已經將小行星調查與其他機構分享,公衆也可以參與對危險近地天體的觀測,美國宇航局的近地天體計劃不僅包括對危險近地小行星的調查,還對彗星等掠日天體的觀測,評估它們可能對地球乃至太陽系其他天體構成何種影響。

  小行星若是與地球相撞,就會給地球上的生物造成滅頂之災,人類也不能倖免。這是有關科學家考察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隕擊坑之後的結論,決非危言聳聽:約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一千米的小行星撞入地球,碰撞衝出大量的塵埃,使地球大氣中充滿了灰塵,這些灰塵停留在空中聚集成塵埃雲,這些塵埃雲籠罩着地球上空,擋住陽光,使地球表面“暗無天日”,這種情況持續了數十年。因缺少陽光,植物的光合作用被破壞,大批的植物相繼枯萎,那時候身軀龐大的食草恐龍每天要喫成百上千斤的青草,這些食草恐龍因無草可喫,只好飢餓而死;以食草恐龍爲食物的食肉恐龍,無食可喫只有死光絕種。有科學家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檢測後得知墨西哥灣尤卡坦半島的大隕石坑(直徑約180千米)的年齡約爲6505.18萬年。

  前幾年,又有科學家根據地表隕石坑研究得出,每一百萬年有可能發生三次直徑爲500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事件。

  再看1908年6月30日上午7時17分,一顆直徑約20多米的小行星衝入西伯利亞通古斯,引起大爆炸,導致2150平方公里內的6千多萬棵樹被衝倒燒燬。那次的恐怖景象,人們至今還感到後怕。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科學研究步入恢復和發展的快車道,避免小行星撞擊地球也越來越引起人們重視。

  1982年前後,歐美、蘇聯有學者提出:衛星上攜帶核彈頭或者激光器,用核彈頭炸燬小行星;用激光器分割小行星。這些方法傳開後,着實讓人們興奮了一陣子。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疑問也越過越多,有人問:若是核彈頭炸不毀小行星怎麼辦?若是激光器將小行星分割不開怎麼辦?若是衛星方向偏移,無法接近小行星怎麼辦?

  面對上述問題,英國的斯特拉思克萊德大學的兩位學者:艾莉森-吉賓斯和馬西米利奧-瓦西里提出,發射一羣機器人衛星阻止小行星碰撞地球。他們認爲用核彈頭或者大型笨重激光武器,若是衛星的方向偏移或者攻擊小行星行動一次失誤就無法補救,改用每個重量大約1000磅的微型衛星組成空中編隊來阻止小行星。他們表示:這樣的太陽能動力微型衛星羣可使一顆小行星偏離之前軌道22000英里,足以完全錯過與地球碰撞。

  馬西米利奧-瓦西里學者還說:用小型衛星裝配激光器,採用“咀嚼”即將碰撞地球的小行星,一點一點的喫掉。他說:“我們正在研究的計劃涉及發送小型衛星,使衛星能夠以一定的編隊形式飛行,與小行星保持近距離時釋放激光,嚼碎小行星,解除對地球的威脅。”

  處在小行星隨時都有可能撞擊地球的狀況下,我們團隊綜合研究:根據小行星在太陽風﹙也就是帶電粒子流﹚主帶之中運動時,速度每秒約69千米,而小行星若受行星攝動,一旦脫離太陽風主帶,掉進行星際空間,雖然它在太陽風主帶中運動慣性還保留着,但比原來慢了許多,有的每秒約10千米;有的每秒約1至3千米。這些小行星就在地球軌道至火星軌道的空間裏,被太陽風的旋渦夾帶,沿着馬蹄形路徑慢悠悠的旋動遊蕩,有的小行星遊蕩到地球附近,對地球構成直接威脅。由於這些小行星運動速度較慢,給衛星在小行星上軟着陸提供了便利。同時,根據95%的小行星有磁性無重力,比月球和火星軟着陸簡單。採用衛星配備磁性識別儀,接近小行星後即測出衛星所在小行星方位的磁性,測出磁性後衛星即向自身配備的線圈組通電,調整線圈組電流輸入方向,使通電後產生磁場的磁極正好與小行星的磁極相反,這時衛星向小行星發射異極磁力線,利用磁極異性相吸使衛星與小行星相互接近,實施衛星在小行星上的軟着陸。

  衛星在小行星上軟着陸後,立即加固,因小行星無重力防止衛星漂浮。這時衛星及時對小行星進行施工,在小行星尾部安裝飛機那樣用於轉變方向的尾翼,並鑑別空間帶電粒子的流向,調整尾翼,改變小行星運動方向,使小行星遠離地球而去。

  這種阻止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新辦法容易操作,只要嚴格按客觀規律辦事,風險係數較小。而且衛星馳向小行星時可以克服方向偏移,不採用核彈頭或者激光器攻擊小行星,也就不會產生失誤。

  若採用核彈頭或者激光器攻擊小行星,小行星上就會濺起石塊衝擊衛星,甚至砸壞衛星。

  我們研究團隊認爲,阻止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新辦法能否有效落實,關鍵在於:國家對近地小行星建立空間警戒網,進行嚴密的空間搜索和有效監視。若出現危險,立即採用這些可操作的措施,避免再發生6500萬年前那樣的災難,以造福人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