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科技訊7月7日消息,據每日郵報報道,美國萊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宣稱,哪怕最微小的進化變化都可能改變地球和金星的命運。如果條件稍微改變,金星原本有望成爲充滿生機的綠色星球,並且誕生生命,而地球則可能變爲死亡行星。研究人員希望很快能夠模擬這些條件變化,這將令搜尋外星生命更富成效,並改寫生命可能存在的“宜居帶”理論。

生命本可起源於金星 而地球卻成了

 

  所謂宜居帶(Goldilocks Zone)是指某一行星所處的位置,距其恆星恰到好處,既不太冷也不太熱,岩石結構,表面存在液態水。但萊斯大學地球科學家阿德里安·雷納迪克(Adrian Lenardic)表示,這些描述僅適合太陽系,可能存在太多限制。宜居行星也可能存在於太陽系外的“宜居帶”,比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更遠或更近。

 

  雷納迪克說:“長期以來,我們始終生活在太陽系的試驗中。科學家們受到許多老問題的困擾,比如機會與必要性、規則與偶然性、嚴格的決定論與概率之間的平衡等。換句話說,如果實驗重來,太陽系是否還如現在一樣?此前,這純粹是個哲學問題。而現在,我們正觀察太陽系和其他星系,並思考這樣的問題:如果我們發現其他星系中類似金星的行星,實際上其上擁有生命跡象,我們將會知道自己在太陽系看到的並非宇宙的全部。”

生命本可起源於金星 而地球卻成了

 

  擴大宜居帶的定義很有必要,研究人員認爲地球生命本身並不能代表宜居帶概念。哪怕地球早期形成時的條件稍微改變,地球都可能成爲死亡行星。推而廣之,類似的微小變化可能改變金星的命運,避免讓它成爲燃燒的荒蕪星球。

 

  雷納迪克等人還研究了板塊構造是否是地球孕育生命的必要條件。他解釋稱:“在地球誕生之初,它看起來與死寂的外星球很相似,大氣層與今天完全不同,沒有氧氣。板塊構造可能發揮了重要作用。否則,即使地球出現生命,可能也與現在完全不同。在進化過程中,地球本身也在行星的不同狀態之間轉換,而宜居性是一個漸進的變化。”

 

  雷納迪克還說:“瞭解生命和行星如何進化對我們至關重要。我們的許多研究都出於想象,遵循物理、化學以及生物學定律,假設其他行星會發生如何變化,而不僅僅是地球。我們將觀察到越來越多的天體,在我看來,我們不該限制自己的想象力,因爲那可以促使其他假設誕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