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对传统武术的实战能力表示怀疑的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既然武术很厉害,为什么不去擂台上证明呢?这种话其实非常可笑,好像上擂台成了练武术的终极目标,在擂台上夺魁就是练武人的至高追求了。说这种话的人可以肯定,他们不仅从来没练过武术,而且一点常识都不懂。因为他们压根就不明白人们为什么练武,不知道擂台赛是怎么回事。
首先,在现代的职业擂台赛中取胜,意味着丰厚的奖金,和更多的出名机会,参加这样的比赛目的性很明确。这就要求选手根据比赛规则制定最有效的训练方法,以及最直接的取胜技术。如我国的散打比赛,说白了就是拳击加腿加抱摔。泰拳的话,在加上肘和膝。这可以说是在拳台上经过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最直接有效的搏斗技法了,但是这种搏击技法只是为擂台比赛而生,在真正的实战中当然也很实用,但根本代表不了实战的最高水平。
中国武术,其本质就是在冷兵器时代,为在实战中高效地解决对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现代的擂台拳赛,只是以对抗为特点的竞技项目,它所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满足了人们寻求刺激的同时,也不过是替博彩业提供赚钱的渠道而已。当年泰森入狱时,监狱里的好斗分子对他如此评价:他不过是在法律和规则保护下产生的幸运儿而已。每天面对着这些伺机挑衅的街斗恶徒,连泰森都不得不为自己雇了保镖。
真正的实战不可能像擂台赛一样,在相同的体重级别下,再加上规则限制和现场监督,公平地进行搏斗。现实中很多都是突发事件,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突然动手,对手的身高体重你没法选择,擅长哪种攻击手段,是下死手还是仅仅想伤害你,身上有没有家伙,旁边有没有帮手,都难以预料。
我有一次制止一个小偷时,旁边突然闪出一人,抡拳就照我面门砸来。我本能地侧身进步抬右手格挡,拳是挡住了,但两臂相交的一瞬间,我的胳膊如同触电一样一麻,登时就垂了下来,身子都栽歪了一下。我心说,这人功夫咋这么厉害?低头一看,原来是一把钢制小刀正插在我的右手腕上,几乎就挨着动脉了。这件事说明,现实中的实战,不是仅仅运用平时训练的搏斗技法,放心去打那么简单,而是心都要提到嗓子眼上,脑袋后头都要长眼睛,因为你的对手不可预知,所处的环境同样不可预知。
在这种情况下,和人动手,就要求迅速判断对方的意图和实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制服对手。如果是在你死我活的战斗中,则要求更高,不动则已,一动就必须直奔要害,痛下死手。谁和你一拳一脚地打点数,搂腰抱腿摔跟头啊。而是必须像鹰一样,一击不中,要立即脱离接触,凝神提气,做下一次出击,绝对避免缠斗,因为一旦形成缠斗,你很可能你的一半空档就露出来了,旁边的人就有可乘之机。像职业拳击那样,有时要打满十五回合,打到最后就是比谁更抗揍的情况,在实战中是很少出现的。拳台上的搏击和现实中的实战根本就是两码事。
在冷兵器时代,中国的传统武术就是在比这更残酷的战斗中,不断地完善和总结出来的。各门各派的产生,也是人们根据自己身体特质,以及地域特点,扬长避短,提炼出的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攻防技法。各个武术门派核心的东西都是秘而不宣的,就如同国之利器,不可轻示于人的道理一样。那时候武师们是要靠这个吃饭甚至保命的,慢说不可能公开传授,就是收徒也要对弟子的人品再三考察。杨露禅偷拳的故事大家都应该听说过,拳家们保守是有原因的,那时候保镖护院,维护地方治安,保卫身家性命,靠的就是独门的手段,一出手就要性命相搏,让歹人了解了你的训练方法和攻防特点,将来交手就有可能多费一些周折。
至于如今为人所诟病,被指为花架子的武术套路,它本身就是表演给人看的。在过去的民间赛会上,或是传统节日里,单练的,对练的,空手入白刃,单刀破双枪等等的武术套路表演,是必不可少的助兴项目。表演的一般都是当地有名武师的弟子们,一来给自己挣些彩头外快,二来也能替师父扬扬名,报答师恩。那些把套路演练当成武术的全部,想当然地认为人家动手时,也会像套路演练那样有板有眼地进招喂招的人,那不是逗逼么?
随着国门打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许多武术高手终其一生练就的武功,在洋枪面前变得不堪一击。子弹破了义和团的金钟罩,八卦掌的宗师程廷华据说也中了八国联军的排枪。老舍早期的小说《断魂枪》里,就可以充分感受到在时代变革下,传统武师的那份落寞。曾经开镖局,靠一身功夫可以挣饭吃,挣脸面的沙子龙和他的徒弟们,在火车、通商和快枪的冲击下,镖局关门大吉,改成了客店,沙子龙不再和人动手,腰上都养了赘肉。而最能打的大徒弟,只能靠编排些套路,在民间赛会上演练,挣点活泛钱。小说的最后,沙子龙又使了一趟曾经给他带来荣耀的枪法,叹道:不传,不传!这句话,也预示着许多传统武术绝技失传的必然性。
虽然传统武术里那些一招毙敌的杀招,如今已无所用之。但是中国武术不仅是杀人技、制敌术那么简单,它有取法天地自然之道,平衡身体阴阳之功,包含着深邃的东方哲学思想,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养于内,能改变人的精神气质;施于外,能把有限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所以功夫越高,越有涵养,越是内敛。郭云深的肖像,土木形胲,敦厚似长者;孙禄堂相貌清隽,循循若儒士。你能说他们不能打吗?
中国武术的练习者,随着功夫程度的深入,势必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和探索,擂台上争强赌胜的拳脚之能,对高手来说,已视为形而下的末技,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