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餘

剛出生的寶寶,只要伺候好他的喫喝拉撒就行了。但是孩子慢慢地長大,越來越調皮,父母又開始頭疼孩子的教育問題了。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誰都不想打孩子。但有時候孩子實在太不聽話了,家長都會忍不住要教訓孩子,好讓他長長記性。

但是很多家長會發現,越是打孩子,孩子越是不聽話,經常打孩子的父母,最容易養出這兩種小孩。

01、脾氣暴躁,經常打人

今天帶着孩子回孃家了,剛好鄰居王阿姨的孫子小杰在媽媽家門口玩耍。女兒很友好地過去想跟他玩,隨手拿了他一個玩具。但是小杰卻用玩具打了我女兒,女兒被打疼了,在門外就大哭起來。

我把女兒拉回家,過了一會,小杰跟別的小朋友在追追打打。突然我看見小杰又打了那個小朋友,我就納悶了,怎麼小杰經常打人呢?後來聽媽媽說,小杰現在成了“街霸”,誰都不敢惹!

等到中午喫飯的時候,當我看到王阿姨餵飯那一幕,就知道爲什麼了。王阿姨拿着飯碗出來準備喂小杰,但她的手裏還拿着一根竹篾。當小杰不喫飯的時候,王阿姨就拿竹篾打他。

後來小杰含着飯不吞,王阿姨又打了他幾下,可能把小杰打痛了,小杰向王阿姨大吼,還不小心把飯倒了。王阿姨自然是非常生氣,拿着竹篾邊打邊罵!

怪不得小杰經常打人,還脾氣暴躁,因爲“被打”成了他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家長經常打孩子,不僅會影響親子關係,還容易導致孩子帶着仇恨的心理長大。孩子有樣學樣,家長經常打孩子,孩子自然會用同樣的暴力方式解決問題。

02、自卑、缺乏安全感

傍晚的時候,朋友小李也帶着她女兒回她媽媽家,我們在門口坐着聊天。突然小李的女兒彤彤把手裏的玩具放進了嘴裏。小李很快速地一巴掌甩過去,彤彤一下子被嚇壞了,坐在後面偷偷哭了起來。但是小李並沒有馬上停下這樣的行爲,還罵彤彤:“打了這麼多遍都不長記性,還有什麼用?都讀大班了!”

看着彤彤的手臂上的印痕,相信她在家裏也是經常被父母打。我突然很心疼彤彤,從她的眼睛裏,我看出了她心裏很害怕,而且是很缺乏安全感。

​女孩子的心思都比較敏感,家長經常打罵孩子,表面上孩子是“聽話”了。但是孩子的自尊心卻受到很大的傷害,從而產生自卑心理。有些孩子被父母打到怕了,看到父母都不敢接近。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似乎避免不了打罵,但是打也是要有原則的,不是因爲父母的暴脾氣來了動不動就打。要知道,打孩子並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孩子犯了錯,家長首先要控制自己的脾氣,其次要多溝通多引導,而不是一味地打罵。孩子不長記性,是因爲用錯了方法!

-END-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轉發給更多的朋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