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余

刚出生的宝宝,只要伺候好他的吃喝拉撒就行了。但是孩子慢慢地长大,越来越调皮,父母又开始头疼孩子的教育问题了。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谁都不想打孩子。但有时候孩子实在太不听话了,家长都会忍不住要教训孩子,好让他长长记性。

但是很多家长会发现,越是打孩子,孩子越是不听话,经常打孩子的父母,最容易养出这两种小孩。

01、脾气暴躁,经常打人

今天带着孩子回娘家了,刚好邻居王阿姨的孙子小杰在妈妈家门口玩耍。女儿很友好地过去想跟他玩,随手拿了他一个玩具。但是小杰却用玩具打了我女儿,女儿被打疼了,在门外就大哭起来。

我把女儿拉回家,过了一会,小杰跟别的小朋友在追追打打。突然我看见小杰又打了那个小朋友,我就纳闷了,怎么小杰经常打人呢?后来听妈妈说,小杰现在成了“街霸”,谁都不敢惹!

等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当我看到王阿姨喂饭那一幕,就知道为什么了。王阿姨拿着饭碗出来准备喂小杰,但她的手里还拿着一根竹篾。当小杰不吃饭的时候,王阿姨就拿竹篾打他。

后来小杰含着饭不吞,王阿姨又打了他几下,可能把小杰打痛了,小杰向王阿姨大吼,还不小心把饭倒了。王阿姨自然是非常生气,拿着竹篾边打边骂!

怪不得小杰经常打人,还脾气暴躁,因为“被打”成了他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家长经常打孩子,不仅会影响亲子关系,还容易导致孩子带着仇恨的心理长大。孩子有样学样,家长经常打孩子,孩子自然会用同样的暴力方式解决问题。

02、自卑、缺乏安全感

傍晚的时候,朋友小李也带着她女儿回她妈妈家,我们在门口坐着聊天。突然小李的女儿彤彤把手里的玩具放进了嘴里。小李很快速地一巴掌甩过去,彤彤一下子被吓坏了,坐在后面偷偷哭了起来。但是小李并没有马上停下这样的行为,还骂彤彤:“打了这么多遍都不长记性,还有什么用?都读大班了!”

看着彤彤的手臂上的印痕,相信她在家里也是经常被父母打。我突然很心疼彤彤,从她的眼睛里,我看出了她心里很害怕,而且是很缺乏安全感。

​女孩子的心思都比较敏感,家长经常打骂孩子,表面上孩子是“听话”了。但是孩子的自尊心却受到很大的伤害,从而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孩子被父母打到怕了,看到父母都不敢接近。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似乎避免不了打骂,但是打也是要有原则的,不是因为父母的暴脾气来了动不动就打。要知道,打孩子并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孩子犯了错,家长首先要控制自己的脾气,其次要多沟通多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打骂。孩子不长记性,是因为用错了方法!

-END-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转发给更多的朋友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