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賣口紅、蘋果出年畫、LV推中國刺繡……在品牌不斷想方設法被大衆記住的今天,“中國風”似乎成了一劑良藥。曾經,西式現代風格更受品牌喜愛。而如今,水墨丹青、山水刺繡、漢服錦袍,中國傳統元素變身煥然一新的潮流風尚,不僅拉近了品牌與消費者間的距離,又讓其有了區別以往的記憶點。

愈傳統,愈新潮。當國風遇上流行,成爲席捲營銷圈的新熱點也在情理之中。而如果品牌生硬地貼合國風,反而容易招致反感。

國風營銷:大牌扎堆,效果不一

當“中國風”成爲熱潮,品牌也都競相爭搶這塊營銷萬金油。

向來高冷的國際大牌們將中國元素運用到方方面面。LV將刺繡、仙鶴、龍騰等放入服裝設計中,Gucci推出的刺繡包和生肖限定款包袋成爲近兩年的潮流新款,香奈兒將中國元素融入珠寶,推出COROMANDEL系列珠寶。素有“時尚界奧斯卡”之稱的Met Gala也曾將“中國:鏡花水月”作爲年度主題。

“中國風”成營銷萬人迷,品牌如何不“踩雷”?

Gucci中國元素包袋,圖片來源於網絡

除了輕奢大牌,彩妝品牌也不甘落後。巴黎歐萊雅聯合中國國家博物館推出限量款彩妝系列,從名稱到包裝設計,都與中國風緊密結合。M.A.C攜手時裝設計師,推出中國風系列,流蘇裝飾的脣釉、浪花圖樣的腮紅,同樣引發話題討論。

“中國風”成營銷萬人迷,品牌如何不“踩雷”?

歐萊雅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合作推出中國風系列彩妝,圖片來源於網絡

快餐品牌也搭上了中國風的列車。麥當勞玩起了四大名著互動梗,讓古人喫薯條、喝可樂。用彩雲追漢堡來表現喫貨的“陰晴圓缺”。這樣的互動玩法,讓中國風更顯趣味性。

“國風營銷”雖火,但也並非百搭CP。如果在品牌內涵與呈現方式上,與國風文化不契合,也可能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Burberry推出的2019中國風新春全家福,就因其略顯詭異的畫風,受到了網友“水土不服”的質疑。

玩轉國風:玩法與流量缺一不可

面對國風營銷,品牌們面臨兩個問題,如何將品牌與國風結合?如何在一衆國風營銷中脫穎而出?

從愛奇藝小紅書《國風美少年》中,我們似乎可以獲得些經驗。

“中國風”成營銷萬人迷,品牌如何不“踩雷”?

《國風美少年》以“國風少年,無懼標籤”爲口號,用更新型、更娛樂化的方式演繹國風。讓國風脫離刻板和說教的傳統印象,推動在年輕羣體中的流行。節目播出至半,不僅位居愛奇藝風雲榜綜藝熱搜TOP1,還頻上微博熱搜、抖音24小時單條視頻播放量破1015萬,全網超千家自媒體傳播,閱讀量超2135萬。可謂是自帶流量的“國風”娛樂內容。

作爲冠名品牌的小紅書APP,以“找到你想要的生活”爲品牌理念,與年輕人彰顯自我的個性需求十分符合。受衆羣體的相符,爲《國風美少年》和小紅書之間的攜手奠定了基礎,品牌內核和國風文化的契合,讓品牌營銷上更爲融合。而節目自帶流量,讓小紅書APP得以借勢更廣泛地傳播品牌。

“中國風”成營銷萬人迷,品牌如何不“踩雷”?

在合作方式上,更是充分發揮了網綜靈活、多樣的特點。節目中,每位國風美少年出場都會在屏幕上強化選手的小紅書ID,這種社交引流的方式不僅爲選手提供了粉絲聚集地,同時也爲粉絲註冊登陸平臺提供了很大的動力。選手在演繹時,會出現融入小紅書logo的國風背景,與節目內容相輔相成,使其融入成爲節目的一部分,提升了品牌曝光。三位國風召集人鞠婧禕、霍尊、張雲雷的手卡也用小紅書形象展示,在品牌和偶像之間建立了情感鏈接。

“中國風”成營銷萬人迷,品牌如何不“踩雷”?

同時,由熱門選手演繹的中國風物件,在小紅書APP上進行標記和分享。這打通了不同平臺間的桎梏,進一步轉化流量。粉絲還可以在小紅書APP,積攢國風鈴,爲喜歡的國風美少年蓋章,粉絲的每一章都關係到少年的命運。

“中國風”成營銷萬人迷,品牌如何不“踩雷”?

花樣玩法讓粉絲和小紅書、節目之間層層綁定,提升了品牌曝光度和使用黏性。

據悉,除了小紅書APP外,還有行業贊助麥當勞、美柚App,官方互動音樂平臺網易雲音樂、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與《國風美少年》進行合作。

“中國風”成營銷萬人迷,品牌如何不“踩雷”?

關於如何玩轉國風營銷,可以從中總結出經驗一二。

一、品牌契合。每個品牌都自帶品牌基因,和國風是否契合,是需要首要考慮的問題。在對國風的理解和結合上,國外品牌容易出現短板。新穎獨特的國風表現方式,能讓品牌跳脫傳統,更易出彩。

二、花樣玩法。想成爲消費者多看的“那一眼”。多樣的玩法亦不可少。網綜因其具備互聯網的開放性和互動性,更容易實現多方式與多渠道多打通。

三、與自帶流量的“國風”IP合作。藉助娛樂內容受關注的優勢,將品牌推到更多消費者面前。

如果遇到符合以上條件的機會,請牢牢把握,畢竟國風正熱,這種機會可遇而不可求。

---END---

“中國風”成營銷萬人迷,品牌如何不“踩雷”?“中國風”成營銷萬人迷,品牌如何不“踩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