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青瓷大名鼎鼎,名聲享譽國內外。生產龍泉青瓷的龍泉窯擁有長達1600多年的制瓷歷史,是宋代六大窯系之一。今天,大豫米就要來爲大家介紹一下北宋、南宋、元代以及明代的龍泉窯瓷器的工藝特點是什麼?

北宋。北宋時期的龍泉窯瓷器大多施石灰釉,因此釉層給人一種又薄又透明的感覺,擁有較強的光感。在早期,龍泉窯瓷器的胎比較白,比較常見的器形是盤、碗、壺。到了北宋中期,胎的顏色變深,漸漸變爲了灰色或者是淺灰色,施以青黃的釉色。在裝飾方面一般都是運用刻花、篦點或篦劃紋,另外,還有團花、波浪、蕉葉紋等一些紋飾。圖案的花紋一般都是對稱的。

灰胎、淺灰胎或土黃色胎。質地堅硬,有小氣孔,底足露胎。釉層勻薄透明、溫潤光潔。釉面有氣泡、受越窯影響,釉多呈青黃色,有玻璃光澤。裝飾普遍使用刻花。紋樣較簡單。常見的有魚紋、荷花、蕉葉等,圖案花紋一般對稱,一線拍行藏品徵集,壹叄壹陸柒柒貳,柒柒陸捌王女士。風格趨於奔放。器物以盤、碗、壺爲主。挖足淺,圈足厚、足跟平切。多管瓶、盤口壺爲這一時期新產品。底足露胎,足跟光滑、支燒痕跡大多不明顯。

2、南宋。南宋的龍泉窯瓷器的釉層比較厚,胎色比較白,在深中還泛着灰色。南宋龍泉窯所產的瓷器除了延續北宋的一些器形之外,還多了八卦爐、鼎式爐、奩式爐等一些新器形。在裝飾方面,南宋的龍泉窯瓷器是以刻花爲主的,在碗心有陰文“金玉滿堂”或者是“河濱遺範”。胎色以淺灰、灰白爲主,胎骨堅質細密,略有小氣孔。以刻花爲主,有云紋,水波紋及各種動、植物變形圖案。大多裝飾在器物外表,有浮雕效果。

3、元代。元代的龍泉窯瓷器的造型大多都比較高大的,並且胎體十分厚重。從胎色上來說,元代的龍泉窯瓷器和南宋的龍泉窯瓷器基本上是一樣的,北京翰海秋拍藏品徵集,壹叄壹陸柒柒貳,柒柒陸捌王女士。仿胎體厚重,胎質粗,胎色爲白中帶灰或淡黃。薄釉,粉青帶黃綠,色澤感強,釉層半透明。裝飾手法多種多樣。有刻、劃、印、貼、塑等,以堆花、貼花爲主。紋飾以雲龍、雙魚、牡丹、荷葉多見,或書有吉語、銘文。多大件器物,新創器型多,有高足杯、菱口盤、環耳瓶、鳳尾尊、荷葉蓋罐等。古的器物比較少見,器物上面通常都有花紋,題材有云龍、飛鳳、雙魚、八仙、八卦、梅、菊等等……

4、明代。明代的龍泉窯胎比較粗,與元代的感覺差不多,但是相較而言更爲粗糙一點。比較常見的器形有高足杯、菊瓣紋碗、玉壺春瓶、執壺、蓋罐等等,紋飾題材有人物故事、金玉滿堂等字。灰白胎,細膩堅質,相比元代胎體較厚。以青綠釉、青黃釉爲主,釉色有深淺變化,勻淨滋潤。器物多數有裝飾,以刻花、印花、堆塑爲主,裝飾繁複。出現十字杵紋、菱形錦紋。

器底特點

(1)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採用圈足內放墊餅墊燒,足端無釉.碗、盤底較厚,與此裝燒方法有關;

(2)北宋早期用託珠墊燒,器底留有託珠痕;

(3)元代中期以後採用盂形墊具,器物外底中間一圈刮釉,中心有釉,似澀圈;

(4)南宋晚期至元中期採用墊餅托住整個器足墊燒,足端無釉, 普遍爲硃砂底;

(5)明代又恢復圈足內放墊餅墊燒,外底無釉。

龍泉窯因在今浙江龍泉縣,故名,屬我國南方青瓷系統。創造於北宋早期,南宋中晚期進入鼎盛時期,至明代中葉以後漸趨衰落,傳世的龍泉青瓷下限至清康熙年間,燒造歷史達七、八百年之久。北宋時期的龍泉青瓷,胎骨較厚,胎土淡灰,底足露胎處見赭褐色窯紅,胎微出燒,釉的玻化程度好,釉層透明,釉表光澤很強。裝飾花紋較簡練,常見紋樣有魚紋、蕉葉、金枝、荷花等。裝飾風格趨於奔放。處於南宋鼎盛時期的龍泉青瓷,形成了自已獨有的藝術風格,顯示了獨特的魅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