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是“八八戰略”實施15週年。2003年7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總結浙江經濟社會多年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富有前瞻性、創造性地提出了“八八戰略”這一引領浙江未來發展的總綱領、推進浙江各項工作的總方略。

15年來,歷屆省委把“八八戰略”作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遵循,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幹,“八八戰略”在浙江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日益彰顯出巨大的理論力量和實踐力量。

爲進一步推動全省幹部羣衆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繼前期推出《續寫八八戰略新篇章》系列典型報道之後,本報今起推出《八八戰略再深化 改革開放再出發》系列綜述,集中展現我省踐行“八八戰略”15年的豐碩成果,以此紮實推進“六個浙江”“四個強省”和“兩個高水平”建設。

“何處潮偏盛?錢塘無與儔。誰能問天意,獨此見濤頭!”浙江,是一個誕生傳奇而又勇立潮頭的地方。

新世紀以來改革發展的滾滾浪潮中,一個資源匱乏的地域小省,不斷突破,不斷裂變——不僅發展成爲全國體制機制最活、開放程度最高、經濟發展最快、人均收入最高的省份之一,而且在生態文明、社會文化建設、黨的建設等方面均處於全國領先水平。人們不禁要問:支撐浙江發展的內生邏輯力量究竟是什麼?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

回望浙江發展的新徵程,貫穿和引領發展每一個階段的就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制定實施的“八八戰略”。這一引領浙江發展的總綱領、推進浙江各項工作的總方略,開宗明義強調“進一步發揮浙江的體制機制優勢”。

舟循川則遊速,人順路則不迷。從東海之濱到錢江源頭,從太湖南岸到甌江之畔,從嘉興南湖到餘姚四明山區……15年來,浙江始終以體制機制創新爲源頭活水,匯聚起全社會磅礴的活力與市場創造力,造就了之江大地波瀾壯闊的時代鉅變,走了一盤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的先手棋,形成在新時期新階段最大的先發優勢。

站上歷史發展新起點,浙江發展要繼續引領風騷,率先邁向現代化,關鍵在於繼續走在改革前列,再創浙江體制機制新優勢。這是浙江勇立潮頭的最強動力、最活源頭。

錢塘潮起好揚帆,爭舞潮頭意氣豪!

讓我們重溫習近平同志10多年前以其極具前瞻性、穿透力的政治眼光所作的判斷:“今天,我們邁向新的發展階段,根本的動力還是做好再創浙江體制機制新優勢的大文章!”

塑有爲政府,衝破利益固化的藩籬

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要切實轉換政府這隻手的職能,把政府職能切實轉換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上來,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法治政府。

——摘自“之江新語”《從“兩隻手”看深化改革》

浙江,從一個沿海卻封閉的省份,到如今成爲全國開放度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持續不斷的體制機制改革所造就的良好制度環境,是重要因素。

2003年7月10日,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召開。時任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總結浙江經濟多年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全面系統地闡釋了浙江發展的八個優勢,提出了指向未來的八項舉措——“八八戰略”。

“進一步發揮浙江的體制機制優勢,大力推動以公有制爲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被確立爲“八八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浙江更加主動、更爲自覺地把發揮體制機制優勢擺在突出位置,將其作爲引領新一輪發展的根本性與決定性的工作抓手。

體制機制新優勢何以立?唯有改革!習近平選擇以政府自身改革爲突破口,發起一場政府“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習近平指出:要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法治政府、有限政府。

2003年8月15日上午,熱浪滾滾。一場數千名幹部參加的機關效能建設動員大會在溫州體育館召開,會議宣佈:將加大政府放權力度,最大限度地壓縮審批時限、簡化審批程序……

沒過多久,來溫州調研的習近平對溫州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溫州機關效能建設的經驗被推廣到全省各地。

當年10月,浙江開始第三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2004年起,全省全面開展機關效能建設,到2013年11月作爲全國唯一試點啓動以“權力清單”爲基礎的“四張清單一張網”創造性改革舉措,浙江始終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這一正確改革方向。

一葉輕舟,穿峽越谷過萬山。

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沿着發揮體制機制優勢所指引的制度創新道路闊步向前,制度供給不斷強化。2016年底,浙江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一年多來,“最多跑一次”改革勢如破竹,橫掃體制積弊、打破信息孤島,也消融了企業羣衆到政府辦事難的“隔心牆”,贏得百姓紛紛點贊、企業普遍叫好。調查顯示,“最多跑一次”實現率達87.9%、滿意率達94.7%。

從浙江走向全國,“最多跑一次”改革仍在不斷深化。在不同場合,省委書記車俊不斷重申:我省將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全面突破,撬動經濟體制改革、公共服務體制改革、權力運行機制改革,誓將“最多跑一次”改革進行到底!

一直以來,有人把浙江的發展總結爲民間力量推動,認爲政府只是“無爲而治”,這其實是忽略了浙江各級政府的作用。浙江各級政府“不戀權”——向市場放,也向基層放,義烏是一個縮影。

在浙江工作時,習近平曾11次赴義烏調研。正是在紮實調研中,習近平敏銳地察覺到快速發展的義烏面臨種種體制機制瓶頸,得“給成長快的孩子換上一件大衣服”。

2006年11月,我省下發關於開展擴大義烏市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改革試點工作的若干意見。

實踐證明了這一藥方的“特殊功效”,鬆綁放權的理念一直在浙江改革的大潮裏延續和湧動。2007年,我省一些縣政府將部分經濟管理權力直接下放給141箇中心鎮;2014年,我省出臺被稱爲“強鎮擴權”新政的《浙江省強鎮擴權改革的指導意見》。

多年實踐告訴我們:在推進市場化改革進程中,政府並不是無所作爲,而是大有作爲、大有可爲。

謀劃“法治浙江”建設的過程中,習近平對法治建設進行了系統的探索和思考,展現出極具前瞻性的法治思維,給記者留下了難忘印象。

在《之江新語》一書《市場經濟必然是法治經濟》等文章中,針對浙江市場體系升級對法治建設提出的內在要求,習近平明確提出,“我省要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走在前列,首先就要在法治建設上走在前列,更多地運用法律手段來調節經濟、實施監管,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梳理這一脈絡,我們發現,浙江的許多改革閃耀着法治的光輝。比如,“四張清單一張網”。2014年,富陽市對外公佈了全國首張縣域政府部門權力清單。“清單思維”其實是一種法治思維,權力清單,讓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爲”;負面清單,讓企業“法無禁止即可爲”。這樣的法治思維在浙江改革中隨處可見。

政府面對市場的“低身段”,恰恰體現引領發展的“高站位”,推動發展的“高效率”。當下,浙江各級政府正致力於打造“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政務環境最優、羣衆和企業獲得感最強”的省份。

讓企業的發展活力競相湧流,讓人民的創造偉力不斷迸發!

育有效市場,演繹資源配置的法則

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經濟槓桿的作用,有針對性地消除導致產業結構低度化和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型的體制性根源,建立能夠反映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形成機制。

——摘自“之江新語”《深化改革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動力》

市場,浙江人非常熟悉的一個詞。浙江改革發展史就是一部市場體制培育史、市場主體成長史、市場空間開拓史、市場活力激發史。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重塑體制機制新優勢的重點,核心問題是如何認識和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解讀浙江經濟的時候曾指出:“一隻是政府看得見的手,一隻是市場無形的手,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還是離不開這兩隻手,關鍵是處理好兩隻手之間的關係。”

2004年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提出:“建設資源要素優化配置的有效機制是當前深化改革的一項緊迫任務。要積極探索運用價格槓桿合理確定土地、能源、水資源等各類要素的比價關係,形成有利於集約使用資源要素的機制。”

而後,一系列改革舉措在之江大地鋪開——2006年,浙江啓動工業用地“招拍掛”改革試點;2015年初,東陽和義烏開創全國水權交易制度改革先河;同年,浙江對六大高能耗行業“動手術”,實行差別電價改革和煤電價格聯動改革,並在全國率先出臺省級層面的生態補償辦法……

因爲太過超前,這一系列改革舉措在社會上議論很多。有人曾擔心要素限制太多,會不會影響企業發展。後來的發展證明,沒有必要擔心,企業家是聰明的。市場化程度最高的浙江充分相信市場的調節能力。

堅定不移地沿着習近平同志所開創的道路走下去,浙江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一路高歌猛進。

2013年11月1日,海寧全面啓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而後,這場改革在全省漸次鋪開。全省各縣(市、區)全面建立了畝產效益綜合評價、企業分類指導、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等制度。用地、用電、用水等差別化價格政策同步實施並不斷完善。

市場的力量一旦形成,那隻高高舉起的“無形的手”很快就顯示了它的威力,各種資源要素流動變得“有章可循”。

根據評價結果, 2016年累計減免城鎮土地使用稅18.9億元,分別徵收差別化電價、差別化排污費、差別化水價1.3億元、1.3億元、1200多萬元。

持續發揮體制機制優勢,不僅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供了體制保障,也爲破解要素制約提供了更廣闊的資源配置空間。

浙江還在不斷創新舉措。2017年以來,浙江在工業領域推出了“畝均論英雄”改革,不但促進了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而且推動了新動能的培育發展;

在項目領域推出了“標準地”改革,推行“區域能評+區塊能耗標準”“區域環評+環境標準”,不但有利於土地等要素的優化配置,更爲投資項目審批實現“最多跑一次”奠定了基礎;

在生態建設領域推出了主要污染物排放財政收費、綠色發展財政獎補機制等制度,不但有利於環境容量的優化配置,更爲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提供了原創素材。

新的“遊戲規則”覆蓋面將更廣:節能節地節水、環境、技術、質量、安全等市場準入標準正在制定,資本、技術、土地、能耗、環境容量等主要資源要素配置規則將進一步建立健全……

涓涓細流,匯聚成海掀波濤。以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爲代表的一系列舉措,使得浙江在資源要素的“合理配、優質配、合法配、高效配”方面,形成長效機制。

推改革試點,掙脫束縛發展的桎梏

我們在各項改革中,經常通過試點的方法,取得若干經驗後再推廣。既然是做試點工作,前人沒有做過,就要有“敢爲天下先”的精神,解放思想,大膽地闖,大膽地試,怎麼有利於發展就怎麼改革;就是要超越原有的體制,從根本上衝破束縛發展的桎梏。

——摘自“之江新語”《搞試點要“大膽設想小心求證”》

改革“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搞試點要“大膽設想、小心求證”,取得若干經驗後再推廣;先易後難,先淺後深,不搞“一刀切”,不求“齊步走”……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總結的“改革論”。

弄潮兒向濤頭立。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引的方向,近幾年來,浙江人拿出第一個喫螃蟹的勇氣和智慧,承擔了幾十項國家戰略和改革試點任務,大力促進金融體制、商事登記、投資審批、貿易通關、“多規合一”等各項改革開花結果,取得了一系列可複製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

就在最近,國務院下發通知,將面向全國範圍和特定區域複製推廣11個自貿試驗區形成的第四批改革試點經驗,共計30項,其中出自浙江自貿試驗區的有6項,佔總數的20%,佔同時掛牌的第三批自貿試驗區的35.3%,數量位居全國自貿試驗區前列。

試點是改革的“金種子”。改革越向縱深推進,越需要試點的先行探索。今天的浙江,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改革試點全面開花,幾乎每個設區市都承擔了國家級試點任務。近年來,中央先後批准建設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舟山羣島新區、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

杭州設立了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和自主創新示範區;寧波開展保險創新改革試點、建設“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溫州進行金融綜合改革試點並擴大民營銀行試點;義烏開展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嘉善開展縣域科學發展示範點建設;湖州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

據統計,我省省級及以上重大改革試點共164項,其中黨中央和國務院批覆的有21項。一大批改革試點在之江大地蕩起漣漪、佳音頻傳,成爲新時期浙江改革發展的矚目亮點。

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不但尊重羣衆首創精神,更善於從羣衆的豐富實踐中汲取營養。

2005年,瑞安成立農村合作組織。獲悉這一基層創新舉措,習近平進行了深入調研和有力指導。沒過多久,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正式提出:積極探索建立農民專業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的農村新型合作體系。

當年底,習近平還親自出席在瑞安召開的全省發展農村新型合作經濟工作現場會,“三位一體”改革在浙江18個縣(市、區)的試點隨後全面展開。今天,這項改革已推廣到全省,還寫進了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

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親自發現、總結了許多像瑞安“三位一體”這樣的基層體制機制創新的改革經驗,極大激發了全省上下解放思想、大膽改革的熱情。近年來,浙江以“開天闢地、敢爲人先”的首創精神,一次次誕生了行之有效並向全國推廣的浙江體制機制創新經驗。

實踐率先突破之後,如何將成熟的經驗轉化爲成型的體制機制新優勢?習近平既鼓勵率先突破,也重視率先規範。

在習近平的推動下,注重通過立法創新徹底破除制約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規範和完善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改革新舉措,成爲浙江改革的一個鮮明特點。

2004年11月,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這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爲一類特殊市場主體的法律地位,成爲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的一項重要制度創新。

改革如潮,一方桑田可以見證。在一次次的試點、試驗中,多少創新的種子已經埋下並生根、發芽,乃至開花結果。眼下,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經驗做法,正在謀劃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作爲可複製、可參照、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強兩種經濟,造就相得益彰的局面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放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有力地推動了浙江民營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民營經濟的發展不僅沒有陷國有經濟於絕境,反而爲國有經濟的改革與發展創造了優越的外部條件。可以說,形成了民營經濟和國有經濟比翼齊飛、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發展的局面。

——摘自習近平《幹在實處 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

民營企業異軍突起,國企改革漸次演進,這兩部大戲在浙江幾乎同步上演。

回到15年前,新千年伊始。其時,浙江民營經濟規模已經蔚爲大觀。2002年底,習近平曾有一番表白:“浙江最大的優勢是民營經濟先發優勢,我一直在考慮,怎麼把這個優勢發揮好。”

歷史是問題的消逝與解決,現實是問題的存在和發展。其時,民營經濟的繁盛之下隱憂已現——粗放經營、數量擴張的發展路子與資源供給和環境承載力約束明顯加大之間的矛盾、低成本低技術低附加值產業領域與要素成本大幅上升的矛盾……

作爲民營經濟先發地的溫州,怎麼也不會忘記,2004年,習近平到溫州調研,給予溫州人巨大的鼓勵和及時指導。當時,溫州民營經濟原有的發展模式已經碰到“天花板”。在那次調研中,習近平鼓勵溫州增強信心、再創輝煌,並且送了四個字——“東引西進”:“東引”,即要引進境外資金增添發展新動能;“西進”,即要跳出溫州發展溫州。

在深入調研浙江民營經濟現狀、深刻洞察民營經濟未來的基礎上,2004年2月3日,習近平在全省民營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着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從主要依靠先發性的機制優勢,向主要依靠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轉變等“五個轉變”,以及民營經濟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等“五個提高”,實現民營經濟新飛躍。

2006年6月3日,西子湖畔聚集了來自海內外的2000多名浙商。備受矚目的“2006浙商大會”上,他們一起聆聽了來自省委書記習近平的動員令——實現民營企業的新發展,關鍵還是要靠浙商着眼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繼續發揚“先人一步”“高人一招”的精神和膽略……

改革如潮,每一次潮頭高湧,都蓄積起澎湃的創新動能。“十五”期間,浙江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從47.1%提升到71.5%。2017年,全省民營經濟創造增加值近3.4萬億元,約佔GDP的65.2%。

近年來,浙江民企更是主動對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民營經濟優勢持續發揮,創造了全省56%的稅收、65%的生產總值、77%的外貿出口、80%的就業崗位,誕生了阿里巴巴、華三通信、海康威視、聚光科技等世界知名的龍頭企業。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會不會動搖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非公有經濟的發展,會不會蠶食社會主義公平?效率與公平,孰輕孰重?怎樣才能實現雙贏而不是雙失?

當年,這種質疑伴隨浙江民營經濟的擴張,一度咄咄逼人。爲此,浙江民營企業家承受着巨大的壓力。

面對衆多的質疑甚至指責,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好幾個場合都高度肯定了浙江民營企業對浙江經濟和全國經濟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針對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發展的問題,習近平早在2003年7月10日的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就曾闡述道:“正因爲多種所有制經濟在市場競爭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才形成了浙江的體制機制優勢。”

10多年來,浙江實踐進一步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當年的話。如今,各種所有制經濟不斷融合,混合所有制經濟迅速發展已成爲浙江基本經濟制度的一大特點。

從當年民營企業昇華集團收購浙江輕紡供銷有限公司51%的國有股權、開創浙江直屬大型國有企業股權轉讓先河,到近幾年世界500強浙江物產集團以混合所有制整體上市、打響新一輪省屬國企改革“第一槍”……一個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局面已然形成。

只要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近年來,浙江國有、民營經濟都不斷躍上新臺階。2017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數量雖僅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1.9%,卻創造了18.5%的增加值、15.0%的主營業務收入和18.9%的利潤總額;2017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浙江共有120家民營企業入圍,總數連續19年蟬聯全國第一。

重落實督查,扛起奮勇爭先的擔當

必須把抓落實擺上重要位置,做到落實、落實、再落實。實踐表明,抓而不緊,等於不抓;抓而不實,等於白抓。抓好落實,我們的事業就能充滿生機;不抓落實,再好的藍圖也是空中樓閣。

——摘自“之江新語”《抓而不實,等於白抓》

15年來,歷屆浙江省委、省政府都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實幹精神踐行着“八八戰略”,讓進一步發揮體制機制優勢的戰略決策,在不斷深化的實踐探索中永葆活力、永放光芒。

事實上,仔細研讀《之江新語》,可以發現談及“抓落實”“實幹”的文章有很多,比如《落實才能出成績》《弘揚求真務實的精神》《不興僞事興務實》《抓落實如敲釘子》……可見,狠抓落實是習近平一貫的工作作風。

10多年前,記者曾親歷的一件小事,讓我對習近平抓落實的作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年,習近平到浙西某縣調研,縣委主要領導在彙報工作時,自顧自大談特談各種成績。習近平打斷他:“請你談一談縣裏落實省委‘八八戰略’的情況。”這位縣委書記支支吾吾答不上來。習書記繼續問道:“那你講講‘八八戰略’是什麼?”這位領導還是答不上來……

針對這種現象,習近平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抓落實如敲釘子》一文中寫道:“抓落實是領導工作的一個基本環節,也是各級領導幹部的一項重要職責。決策部署作出以後,對廣大幹部特別是基層幹部來說,最重要的莫過於求真務實、狠抓落實。”

如何全面落實“八八戰略”這一影響全局的重要決策?在浙江工作時,習近平以一年一個重大主題的節奏,還親自制定實施了“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生態浙江”以及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等重大決策部署。

進一步發揮浙江的體制機制優勢,貴在落實。習近平一方面從全局着眼抓部署,一方面從基層入手抓典型。他選擇了浙西南欠發達地區的淳安縣楓樹嶺鎮下姜村作爲自己的聯繫點,並在不到兩年時間裏五到下姜村,他將其稱爲自己“瞭解省委決策在基層效果的窗口”。

10多年來,歷屆浙江省委一屆接着一屆幹、創新接力不停步。

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堅定不移沿着“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省委向全省幹部羣衆發出號召:不僅要當好改革的組織者,更要當好改革的施工隊!不僅要當好改革的促進派,更要當好改革的實幹家!

進一步發揮體制機制優勢,在“做實”上見行動。去年以來,我省聚焦聚力高質量、競爭力、現代化,紮實推進“六個浙江”“四個強省”和“兩個高水平”建設。

作爲佈局現代化的鴻篇嘉構,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打造體制機制創新的現代化先行區。6月初,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建設亮出路線圖,“四大建設”熱火朝天。

迎着改革的東風,之江大地掀起實幹浪潮。統籌實施“質量提升大行動”,狠抓數字經濟作爲“一號工程”,深化數字浙江建設,聯動實施培育發展新動能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行動計劃,分類實施鳳凰行動……

改革越進入深水區,越遭遇“中梗阻”。面對改革,有的口號喊得響、改革方案卻遲遲不出來;有的方案出來了,卻以文件來抓改革,沒有切實行動。因此,改革督查機制顯得非常重要。

“決策只部署不檢查、抓而不緊等於沒抓,只吆喝、沒督查就難以落實”。習近平每次下去調研,都要深入瞭解各地貫徹中央精神和省委決策的情況。

如今,督察已經成爲推動改革落實的一個重要手段。在浙江,改革推進到哪裏、督察就跟進到哪裏。

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立以來,召開19次會議,審議了65項改革方案。立了軍令狀,就要看結果。對省委確定的改革任務和改革方案,督察組盯住不放,時時跟蹤,每項改革都有時間表、路線圖、責任書,都有硬任務、硬指標、硬考覈。

抓落實,既要傳導壓力,也要激發動力。

2016年底,我省下發了關於完善改革創新容錯免責機制的若干意見,鼓勵創新,寬容失誤。完善考覈獎懲機制,加大改革實績權重。

在去年市縣領導班子集中換屆和省直機關屆末考察時,浙江省委支持保護了一些爲改革擔風險的幹部,公正評價了一批因改革遭非議的幹部,提拔重用了一批改革實績突出的幹部。

“改革推進到今天,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關鍵的是擔當。”眼下,我省上下正以釘釘子精神抓改革落實,努力讓人民羣衆在改革進程中感受到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正如省委書記車俊在不久前省委召開的本屆第三次縣委書記工作交流會上所說:“大抓落實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所在,要心無旁騖抓落實,打通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落地見效的‘最後一公里’。”

後記

“浙江發展首要的優勢在體制機制,關鍵的舉措在深化改革。沒有改革,就沒有浙江的今天,更沒有浙江的明天。”

“八八戰略”實施15年來,浙江緊緊把握住了改革的機遇,最大限度地分享了改革的紅利,演繹出波瀾壯闊、絢麗壯美的改革新圖景。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因此,改革仍將是浙江發展最大的紅利,是形成體制機制新優勢的根本途徑。

堅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戰略”的路子走下去!時間已經並將繼續證明:這是正確之路,是跨越之路,是希望之路。

把成就留給昨天,把夢想捎給明天。從今天起,我們和腳下的這片熱土,所經歷與所收穫的,必將鑄就又一座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歷史航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