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智教育,目的是呵护学生脆弱的“玻璃心”

课堂教学如一汪碧海,有云谲波诡的瑰奇,有静影沉璧的安详,有渔歌互答的快慰,也有浪花朵朵、白鸥点点的浪漫……富有才华的教师无论是在怎么样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总能游刃有余地创生相得相宜的旖旎风光,达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境地。

在学生思路不畅之时,教师或静观默察,或一提一顿,令人在千曲百回的思悟中感受豁然开朗的心智的欢欣;在人声鼎沸、众口喧哗之时,聪慧的教师可化散为聚,化动为静,让学生沉入思想的深层空间,呼吸自由的思想与精神。真实的课堂教学似一涧活水,而教育机智是活水源头,只有顺势而流,随物赋形,才有水光山色。

教育机智就是小心翼翼、恰到好处地持守人性的尊严、自由的尺度、探索的勇气、生命的襟怀等重要的课堂价值与使命。教育机智指向保护学生的“脆弱”。

机智的内在根源是爱的责任与使命,它几乎与宽容、关爱、温暖等是同义词。

在我的理解及视野所及,课堂应该是一个保护孩子人格尊严的场所,在充满敏感的理解中培养学生人生最初的、最坚实的自信心与责任感。有位诗人这样写道:哪里有爱哪里就是你的家,哪里有尊严哪里就是你的归宿,哪里有祝福哪里就有幸福,哪里有鼓励哪里就是你的起点。课堂留给学子们最美好的印象就是这种家的温馨、归宿的安全感、幸福的体验、起点的期待……

在小编看来,机智的“机”不是机外藏机、机关算尽之类的含藏与浓缩,它更多的是一种随机应变、机不可失等语义的延伸与辐射。它意味着,当具体的人在尴尬的时刻,他的心灵被层层阴影所围裹、所袭击,需要一种闪电式的透明彻悟导引生命走出困难,如果失却了这珍贵的一刻间的行动,那么,心灵可能因此而受损残伤。

机智教育,目的是呵护学生脆弱的“玻璃心”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在他的自传中说,自己的成功要归功于他英格兰籍的母亲。他因为小时候口吃,经常受到小朋友们的讥讽而非常自卑。但他的母亲对他说:“孩子,这是因为你的嘴巴无法跟上你聪明的脑袋。”他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他听到过的最妙的一句话。这位伟大的母亲就是在明察人的“不完善、不完整、不完美”的同时,坚信“完善、完整、完美”能保护、荫庇一个孩子的脆弱。

下面的一则教学故事也许会让我们的心更为柔软,它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就在于宽容、理解、尊重“人性的弱点”。北大附中副校长程翔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一篇题为“一块手帕”的文章深深吸引了他,他便当做范文在班上进行评价。“这篇文章是抄来的!”程老师刚读完这篇作文,一个学生便举起手大声地说。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哗然,大家议论纷纷,目光齐刷刷地扫向那个抄袭的同学,她满脸绯红地低下了头。面对这突然的变故,程老师停顿了一下,转过话头问大家:“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好是好,可是……”“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不管其他。”“太好了!”“那就请同学们谈谈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请发言的同学到讲台上来说。”结果,有八位同学发言,大家高度评价了这篇文章。程老师接着说:“同学们,这样好的文章,我以前读得不多,可能大家读得也不多,以后多给同学们推荐一些优秀的文章,在班上宣读,你们以为如何?”“太好了!”“那么,对今天第一个给我们推荐优秀文章的同学大家说应该怎么办?”“感谢!”“非常感谢!”此时,同学们对老师的用意已心领神会。“从今天开始,我们每周推荐一篇优秀作文,全班同学轮流推荐。可以拿原文来读,也可以写到自己的作文本上。不过别忘记注明原作者和出处。”同学们会心地笑了,那个抄袭作文的同学也舒心地笑了。这里的笑,不是一笑了之,更多的是笑后的深思,在笑中与过去的错误告别。我想经过这一事件之后,这位同学以后不会再“抄袭”了。

面对“抄袭”这一教学困境,是单刀直入、直截了当地批评这位学生的“失范”,还是迂回曲折、别出心裁地导引?孩子的心灵总是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并且受伤的心灵还不易愈合。程校长的做法,不仅保全了一个孩子的“面子”,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让她认识到自己的错处,而且还给全班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宽容课。

教育机智的生成,是对意想不到的情景进行重新塑造,这塑造往往能使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教育机智指向对课堂干扰的化解。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理论家巴班斯基指出,教育劳动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它不允许有千篇一律的现象。课堂的丰富性就是来自于课堂不断地生成,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变化。尤其是要追随着学生的心理状态与生命的节奏,来构建课堂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荡起美丽的涟漪。我们的课堂常常会出现教师一厢情愿地预设成十全十美、天衣无缝的状况,可进入真实的教学环节时,假如教师不随机应变,不应时而动,那么课堂将举步维艰。这就可能窒息教师与学生彼此的创意与活力。

机智教育,目的是呵护学生脆弱的“玻璃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