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最新一期《歌手》。遛了一個星期的粉,網絡平臺出身的劉宇寧果然在與藏族組合ANU的踢館權爭奪戰中落敗了。

節目採訪中,面對記者的躊躇,劉宇寧自己說出了外界給他貼的標籤“網紅”。他似被無數次這樣問起,示意記者沒有關係,並且看似確實不曾在意。

真人秀綜藝的播出效果確實會多少受到剪輯、臺本等的影響,在劉宇寧的部分裏明顯能感覺到節目對他“網紅”身份的強化。

或許是相對於其他專業出身的歌手們,“網紅”這個標籤太過草根又速食化,多少揹負點輕鄙戲謔與質疑。只是網紅很多,平臺火的也不止劉宇寧一個,何以《歌手》選中的是他,又非要他來揹負這個十字架,倒是頗有趣味的一點。

網紅歌手劉宇寧踢館失敗,想獲得主流認可太難,路還很長

劉宇寧的實力肯定毋庸置疑。我絕對不是看着他出頭的親媽粉,甚至第一次知道這個人晚至某期《天天向上》,他的組合翻唱大張偉的《陽光彩虹小白馬》開場。當時就覺得這男孩形象乾淨健康,歌唱得陽光溫暖。

那會兒他的組合“摩登兄弟”已經小火,他被天天兄弟介紹時非常靦腆地點頭揮手,妥妥給人好感。之後我纔在微博等平臺上開始留意他的翻唱作品,才發覺其關注量竟如此之高。

有時候放着他的歌做背景音樂做點事情,聲如其人純淨溫厚,不急不躁,很多作品有他自己的味道。翻唱已經有了知名度的作品,是KTV級別還是帶有鮮明個人風格的再創作,其人氣已經能說明問題。

網紅歌手劉宇寧踢館失敗,想獲得主流認可太難,路還很長

到後來他個人上了一些歌唱類綜藝節目,並不是都有如《歌手》般奢華炫目的燈光舞美,純是他一人一麥,更覺引人入勝。之前看有位樂評人說,歌手各有長處,有的適合聽CD多於看現場,而有的看現場會感覺比純聽覺享受更爲酣暢淋漓。

劉宇寧的聲音已經足夠好聽,每每演繹,柔腸百轉,投入之處一閉眼,只覺要將聽者吸引進入他獨有的星系中去了。

網紅歌手劉宇寧踢館失敗,想獲得主流認可太難,路還很長

《歌手》的記者問他,不想碰上什麼樣的對手?他說唱歌劇的,美聲的,少數民族的。適時芒果臺的另一檔美聲綜藝《聲入人心》剛收官,其專業性堪稱近年來歌唱類綜藝之最。然對於大多數聽衆而言,業餘愛好者遠稱不上專業,外行說不出那麼多術語,標準只有“好聽”與否。在此情況之下,選出的幾位首席也都算得上是衆望所歸。

藝術有其主觀性,“技術”和“感覺”有時是兩條標準,太過技巧則流於匠氣,專注炫技難以打動人心;只講“感覺”,間或也確實經不起技術上的推敲。

非科班出身的歌手如劉宇寧,涉及專業經歷總是遺憾,外界看來又算現象級“爆紅”,也就不難理解何以總有種氣短之感。然技術可以訓練,感覺要看天賦。既已具備天賦,只要肯在專業上踏實進修,何愁不會從流星切切實實地成爲恆星。

網紅歌手劉宇寧踢館失敗,想獲得主流認可太難,路還很長

劉宇寧帶“人緣”,也恰是來自於這一份誠懇謙遜。在另一個綜藝裏,他講述自己選秀失敗的經歷,也說過自己是廚師出身,毫無避諱閃躲。一個新人,還未得到廣泛認可,已算坦誠地面對自我了。

《歌手》踢館結果出來後,明星經紀人一遍遍問“會有遺憾嗎”,劉宇寧難掩落寞,仍老實地答,“還是會遺憾的”。面對在室外等待結果的歌迷時,卻終於忍不住哽咽失聲。這一次次被反覆強化的“網紅”標籤,是太沉重了。想要得到主流認可的迫切,也沉重。

網紅歌手劉宇寧踢館失敗,想獲得主流認可太難,路還很長

我欣賞他真實地表現出不滿、失落、憤懣、感恩。一個真實的人,值得同等真實的喜愛。劉宇寧自己曾在一個採訪裏說過,歌手就是歌手,無論是從網絡出來的,還是其他的途徑,歌手只是單純唱歌給聽衆聽的人,不應該被打上標籤。

不知爲何,我會想起當年更爲現象級的草根德雲社和郭德綱。有話題與現象級元素,在眼下的時代是長處,不是原罪。我們無法乞求環境寬容,在這突如其來的反覆敲打中,總算是不忘初心。從何而來只是暫時的談資,只要走得夠久夠遠,自能得到自由。我們每個人的成長,又何嘗不是一樣。

網紅歌手劉宇寧踢館失敗,想獲得主流認可太難,路還很長

所以何必糾結,且抬頭前行,目不斜視。需知亦舒說,人一旦做出成績來,全世界和顏悅色。

網紅歌手劉宇寧踢館失敗,想獲得主流認可太難,路還很長

作爲不是粉的聽衆一枚,私心希望劉宇寧踏踏實實地走在自己喜歡的光明大道上。

網紅歌手劉宇寧踢館失敗,想獲得主流認可太難,路還很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