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行院推薦

近期,多個城市的“搶人大戰”持續升級,各地政府拿出“真金白銀”吸引大學畢業生、高層次人才、海外人才等落戶發展,而爲了“留住人才”,各個城市出絕招、“下血本”。

對此盤古智庫理事長、智行院院長易鵬表示,一時“搶人”不難,城市要長久留住人則需要夯實產業基礎,加大地方財政在優化公共服務和保障方面的投入。一方面,人才湧入能夠促進城市公共服務業水平提高,另一方面,一個城市有好的醫療、教育、產業,也會吸引更多人才。

本文系盤古智庫理事長、智行院院長易鵬就“搶人大戰”接受央廣網的採訪。

易鵬:全國多地出臺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需夯實產業

央廣網北京5月20日消息(記者焦瑩 何源)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連日來,多個城市相繼發佈人才新政,城市之間“引才引智”的話題再度引發社會關注。相比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嚴苛的落戶條件,門檻較低的天津、海南等城市成了更多人的選擇。

要想以人才引進的方式落戶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呢?以目前最火爆的天津爲例,本月16日,天津市發佈“海河英才行動計劃”,規定全日制高校本科畢業生不超過40週歲、碩士研究生不超過45週歲、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齡限制,可直接在天津落戶。

不過就在昨天(19日),天津市人社局加以解讀:無就業單位的來津人才,在中國北方人才市場人才集體戶落戶並存檔;在外省市有工作單位的人員,不能按在津無工作單位申報落戶。天津市人社局表示,天津實施人才新政,主要是吸引人才到天津創新創業。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近期表示,既要“引才引智”,更要“用人留人”。“搶”來的人才如何才能被留住?引進人才又能爲城市和人才本身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

今年3月,北京市發佈了《關於優化人才服務促進科技創新推動高精尖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根據措施,凡是符合高精尖產業發展方向並達到一定條件的科技創新人才、文化創意人才、金融管理人才、專利發明者和北京市急需的自由職業者,均可申請辦理人才引進。

在北京的措施發佈5天后,上海出臺了《加快實施人才高峯工程行動方案》,高峯人才及其家屬不僅可以落戶,還通過購房補貼、租房補貼、人才公寓等形式解決其居住需求。上海浦東率先試點8項人才制度,突破性地將永久居留推薦權下放給承擔項目團隊的負責人。

上海浦東新區人社局副局長蔡敏表示,這是扶持人才和扶持項目聯動的舉措,也是能夠更好地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舉措。

從北京、上海的政策來看,兩地想要吸引的是各領域較爲頂尖的人才,在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看來,一線城市在人才競爭中優勢明顯。上海和北京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歷史發展過程中有大量高校科研機構,沉澱了大批人才,且它們對人才的吸引力遠遠高於二線城市。無論是經濟優勢、政治優勢、科技優勢、文化優勢,這個平臺都相當牢固。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包括南京、武漢、西安、成都等至少20座城市出臺了吸引人才的相關政策,戶籍、住房、補貼等成爲密集的優惠選項。海南和天津則是最新的“入局者”。

5月13日,海南規定,具有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技師以上職業資格或執業資格的人才,可在海南省工作地或實際居住地落戶。

3天后,天津規定,全日制高校本科畢業生不超過40週歲、碩士研究生不超過45週歲、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齡限制,就可以直接在天津落戶。據當地媒體報道,從5月16日中午12:30到5月17日早上8:30,已經有30萬人登陸“天津公安”APP辦理落戶申請。

此外,今年第一季度,有超過10萬大學生留在武漢就業創業,新落戶畢業生3.9萬;在西安,一季度遷入戶籍超24萬人,人才引進、大專以上落戶人員佔新落戶總數的54%。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張翼分析,經濟發展方式變化、新增勞動力供給下降是兩大動因,“獨生子女政策實施以來,這一代人才供給達不到城市擴張發展的需要。城市逐漸從原來招商引資的發展戰略轉變到‘築巢引鳳’的結構化發展戰略。”

盤古智庫理事長、智行院院長易鵬表示,一時“搶人”不難,城市要長久留住人則需要夯實產業基礎,加大地方財政在優化公共服務和保障方面的投入。一方面,人才湧入能夠促進城市公共服務業水平提高,另一方面,一個城市有好的醫療、教育、產業,也會吸引更多人才。

不過,對於優秀人才而言,房子、戶口和幾萬元的補貼並不是最關鍵的因素,他們更期待的是發展空間。不少從二線城市逆流到北京的大學畢業生集中在互聯網、傳媒和金融等行業,因爲對他們來說,二線城市依然比較難找到合適的崗位。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宏山分析,就業機會,尤其是高端的就業機會與產業有關。就業未來發展的潛力與產業升級有關。城市宜居環境也很重要。這是由公共財政提供支持打造的優質公共服務體系,不僅包括基礎教育、高等教育,也包括園林綠化、道路交通等因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