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里下河地區是江蘇中部的“鍋底窪”,涵蓋興化全境及姜堰8個鄉鎮,有20多個湖泊湖蕩、1萬多條河流,形成“七分地、三分水”的格局。


“鍋底窪”如何變“聚寶盆”?泰州里下河生態經濟示範區告訴你


泰州市將裏下河地區定位爲生態經濟區,科學謀劃綠色發展,把裏下河地區打造成具有獨特魅力和影響力的詩意棲居大公園、水韻江蘇新樣板。

66歲的船孃徐五林搖着櫓船,唱着船歌,載着客人遊覽溱湖溼地。歌聲不僅唱出溱湖的美景,也唱出旅遊業給當地農民帶來的美好生活。

徐五林在溱湖景區做船孃已經10多年。徐五林是湖南村的村民,原先一家5口人守着4畝田維持生活。2002年土地流轉後,她除了每年能拿到每畝900元的補貼,在景區當船孃也能月入1000多元,日子過得很滋潤。徐五林說,她只有一個兒子,兒子在城裏買了兩套房子,現在她們老倆口根本不要兒子拿養老錢。


“鍋底窪”如何變“聚寶盆”?泰州里下河生態經濟示範區告訴你


溱湖附近的一些村民也瞅準景區發展機遇返鄉創業。徐五林說,她的外甥徐漢鋒利用自家房屋開了農家樂,每年收入10多萬。

同處裏下河地區,與溱湖齊名的還有位於興化的垛田油菜花海,她如今與享譽世界的普羅旺斯薰衣草園、荷蘭鬱金香花海、京都櫻花並稱全球四大花海。雖然油菜花只有不到一個月的花期,但這裏每年吸引遊客數百萬,僅門票收入就達2000多萬元,曾經的“鍋底窪”正變成“聚寶盆”。


“鍋底窪”如何變“聚寶盆”?泰州里下河生態經濟示範區告訴你


生態恢復的背後當地政府多年的努力乃至“壯士斷腕”的決心。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由於圍湖養殖,湖蕩大面積逐步變爲魚塘,裏下河地區很多湖泊被圩堤切割成了大大小小的養殖區,幾乎看不到完整的自然水面,出現“有湖不見湖”的尷尬現象。興化市陳堡鎮鎮長萬世華說:“當時特定的歷史原因,我們整個興化提出念水經、發水財、走水路。做溼地的文章,發動老百姓一家一戶地挑河,把溼地挖成了魚塘。但站在現在的高度來看,當時做錯了。有必要恢復成歷史本來的面目。”

退圩還湖,保護溼地生態成爲生態經濟示範區建設的當務之急。興化市陸續啓動實施西北部湖蕩溼地、大縱湖、得勝湖、平旺湖、徐馬荒生態修復工程,努力恢復湖泊舊貌。去年4月,興化啓動陳堡草蕩退圩還湖工作,預計今年11月將恢復自由水面4500多畝,大約6個瘦西湖大小。

姜堰經濟開發區化工園區成立於2007年,多年來累計入駐化工企業11家,年產值25億元,對於推動姜堰的經濟發展立下過“汗馬功勞”。2018年下半年起,姜堰區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進開發區化工生產企業關閉搬遷。


“鍋底窪”如何變“聚寶盆”?泰州里下河生態經濟示範區告訴你


泰州市科研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是園區內的一家企業,主要生產丙環唑、粉唑醇等農藥中間體,長期與瑞士等國外企業合作,並在前年與一家跨國公司簽訂4000萬美元的大單,去年完成利稅6000萬元。雖然是納稅大戶,但是姜堰區僅用72小時就與該企業達成關停協議。

裏下河水鄉的每個村莊都有其自然肌理。而當地政府正充分利用水文章,以打造特色田園鄉村爲契機,走上強村富民路。


“鍋底窪”如何變“聚寶盆”?泰州里下河生態經濟示範區告訴你


臨近千垛菜花景區的東羅村引起了萬科的注意。2017年興化市政府與南京萬科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政府+社會資本+村集體”三方合作,攜手建設特色田園鄉村。隨着萬科8000多萬元的資金源源注入,不到一年,村民服務中心建起來了,村民康健、娛樂不用跑遠;村大禮堂修整一新,看電影、聽淮劇,更方便了;村裏有了自己的展覽館,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一一呈現,盪漾着鄉情、勾起了鄉愁……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