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黑龙江省有很多历史遗迹,古迹。但由于历史原因,北方游牧民族都在相互厮杀过程中实行残酷的屠城和焚城政策。再加上东北气候冬夏温差较大,所以能保存完好,保存完整的历史古城,古迹也不多,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就是黑龙江省现在仅存的一座清代石拱桥--大石桥。

大石桥、泼雪泉碑记

大石桥整体非常坚固

大石桥始建于公元1634年后金天聪八年,距今已有380多年的历史了。这座桥现在位于牡丹江市辖区的宁安市城西鸡陵山下。鸡陵山古称“鸡林哈达”,有人也叫做“鸡鸣山”,因为此山位于宁安市城西1公里左右,宁安市市民大部分叫鸡鸣山为“西山”。西山南濒牡丹江,海拔418米。当时清代宁古塔将军巴海为寻找宁古塔新城址奔波于此地,被金鸡啼鸣引路至此,因此而得名。登山远望,宁安市全貌尽映眼帘;山脚下就是泼雪泉畔的大石桥。离大石桥二十多米的泼雪泉就是明末兵部尚书张缙彦命名的,他在黑龙江省建立了第一个诗社--七子诗会。

抱鼓石的雕刻

大石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石桥地理位置绝佳,它北依山峦,南临牡丹江,山清水秀,景色颇佳。当时这座桥是清代宁古塔新城通往内地的重要桥梁。唯一通道。宁安大石桥据桥头石碑资料记载,这是当年宁古塔通往盛京(沈阳)的主要道路,这条路主要都行走在牡丹江以西张广才岭中,从宁古塔西门出发向西南路经由现在的宁西、沙兰、西石岗子,二吕、二站、敦化、吉林等地进入盛京沈阳。

桥面光亮

对碑记进行了保护

大石桥用玄武岩砌筑,为单拱形,全长25米,宽4.5米,高7.3米,桥两侧高低有将近20㎝的落差距离,这可能是河水流淌冲刷的结果。桥面用青板石铺成,石材当时全部由人工打磨,大小比较规整,厚薄一致。两侧修有石栏杆。在桥栏望柱间嵌有石栏板。有趣的是,桥两端栏杆起点有4根抱鼓石,抱鼓石的雕刻各为一种花卉。东北角的抱鼓石刻的是荷花,东南角的抱鼓石上刻的是牡丹花,西南角抱鼓石刻的菊花,西北比角鼓石上刻的是梅花。其刻技艺高超,形象生动,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望石立柱安放在桥面的石臼中,各个坚挺牢固。望石立柱顶端雕刻成石桃,望石柱之间的石栏板为护墙,护墙石面雕刻有图案。护石板下端制作有两个半圆孔,雨水大的时候桥面的水就从半圆孔流走,确保桥面不存水。

侧面大石桥

能看到大石桥的单曲孔

现在大石桥它作为稀存的古迹,仅供人们观瞻了。由于此桥坚固,现在仍完好无损,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黑龙江省现在仅有的一座清代石拱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