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国的大地上,有一个古老的寺庙——兴隆寺,它又叫南大庙。位于牡丹江市宁安县渤海镇西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寺院,距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寺庙命运多舛,浴火重生,多次被毁,多次重建,它始建于唐代时期的渤海国兴盛的大钦茂(737-793)时期,是当时渤海国都城上京城内规模最大、香火最旺的一座寺院。

历经沧桑的兴隆寺

历经沧桑的兴隆寺

渤海国作为唐朝的附属国,受到了很大的带动,佛教文化得到了很大的传承和发展。但渤海国被契丹族辽国灭了之后,辽国实行了残酷的屠城政策,寺毁刹灭,仅剩大石佛等花岗岩实物犹存,故人们又称为石佛寺。今天保存了马殿、关帝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等五个大殿。原来设有的禅堂、配殿、钟鼓二楼,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今皆不存。当时的寺院占地面积约0.7公顷,其中它的大宏宝殿3间,堂高3米多。殿内供奉着伽兰祖师、文殊、普贤、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神像。在明朝正德元年1506年重修,金代和清代都有重修、重建记录。都在原址重建,金代寺院名称更换为:“石佛寺”,清代才更名为“兴隆寺”,一直沿用至今。

历经沧桑的兴隆寺

历经沧桑的兴隆寺

如今的兴隆寺是重建于康熙初年,建筑规模气势宏伟,寺庙四周都用玄武岩石筑起围墙,整齐错落,庭院中有300多年树龄的古榆,根粗叶茂,巍峨挺拔。后又种植了北方特有的钻天杨、垂柳等植物。庭院植被茂盛、荫郁苍翠、绿草如茵,铺上砂石小道,曲直通幽的小径,显得格外幽雅。兴隆寺的五殿庙宇,原是金代建立的石佛寺,元明时历经战火,损坏严重,清初天聪元年在旧址重新修建。五殿均为木制斗拱结构,朱兰回廊、雕梁画栋。镶嵌在屋檐上的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显得金碧辉煌,熠熠生辉。

现在经过维护修缮,这里已经成为黑龙江省渤海博物馆。在五重殿内分别展现了解放以来出土的历史文物及元、明、清数百年间的青花瓷器和1975年4月出土的“舍利函”。兴隆寺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寺院,是黑龙江省独有的一处斗拱建筑。在这里不仅能看到清代古建筑群的全貌,还能幸运地目睹寺内三大国宝:唐代渤海国时期遗存下来的大型石雕艺术品一一石佛造像、石灯幢、石龟。像三位老人在沉淀着历史的沧桑,诉说着时代的变迁。

历经沧桑的兴隆寺

历经沧桑的兴隆寺

兴隆寺外院西边有一排高大的石碑。其中有著名的乾隆皇帝作为学生为其老师立的石碑;清朝抗俄将领、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为其父亲立的石碑,碑文都是满、汉文字对照,是很有价值的碑刻。在寺院的最南边是1924年立的《创修宁安县志碑记》。它是记载现代地方史的宝贵资料。有很大的科考、研究价值。石碑下面有一个龟趺,也都是清代的遗存,它们的造型浑圆,与乌龟十分相像,但这座上面没有石碑的龟跌,却是龙首龟身,造型棱角突出,与清代龟趺明显不同。它是渤海时期的石雕,是珍贵的渤海文物。它身上的石碑早已丢失、遗落,至今未发现。这座黑龙江省最古老的寺院,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长河尽显荏苒沧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