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夜晚我們總能看到月亮高掛在夜空,但是很少有人會去考慮這個習以爲常的東西爲什麼會出現。根據科學家們的最新研究顯示,在遠古時期天上應該有兩個月亮,之後經過碰撞融合,就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月球了。

 

月球是怎麼形成的?遠古時期地球竟然有兩個月亮!

  月球是怎麼形成的?遠古時期地球竟然有兩個月亮!

  月球的地球的衛星,緊緊地圍繞着地球而旋轉,但月亮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假說。據國外媒體報道,近日,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在遠古時期,地球擁有兩個月亮,其中一個非常微小,另一個則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月球。

 

  而較小的那個月亮與較大的月亮發生了災難性的碰撞,科學家認爲這個理論可以用來解釋爲什麼探測器發現在月球背面與面朝地球的一面會有如此大的差異。

 

  計算機模擬圖像顯示在遠古時期,月球曾與一顆“小月亮”(質量較小)相撞,按這個觀點推測,可以用沉積效應來解釋月球背面的高地。

 

  埃裏克和他的同事馬丁(Martin Jutzi)在瑞士伯爾尼大學詳細介紹了這個最新的研究成果。相關情況結論已經發表在8月4日得《自然》雜誌上。

 

  這個僅僅存在於遠古時期的“小月亮”大約有750英里寬(1200公里),而其形成的原因,科學家認爲是要形成這樣體積的天體,極有可能是一個行星與類似火星大小的天體相互碰撞產生的,然而,這是不是由於地球與一個未知天體相撞產生的,還不能確定,因爲這牽涉到今天月球的形成之謎。

 

  如果是地球與一個巨大天體相撞,那麼我們今天的月亮很有可能也是這麼形成的。如今,我們的月亮總是保持一面朝向地球,另一面背向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科學家認爲,這是由於地球和月球之間長期的引力拉鋸所產生的,月球的自轉逐漸緩慢下來。

 

  在1959年之前,月球背面到底存在什麼,一直是個謎。直到蘇聯的月神3號探測器飛到月球背面,才揭開了神祕的面紗。如今的月球具有兩副神祕的面孔。

 

  在月球的背面與朝向地球的一面是截然不同的,比如,月球上一處被稱爲“瑪麗亞”的火山岩平原覆蓋了月球大部分區域,但是在背面卻只能看到一小部分。而月球那神祕的背面卻是較高的山脈、懸崖,朝向地球的一面卻是較爲低平,這也讓一些UFO研究者認爲,陡峭的懸崖下面就是外星人的飛碟基地。據測量,月球背面的海拔高出平均水平1.9公里。

 

  計算機模擬結果顯示,遠古時期地球的另一個小月亮與今天看到的月球相比,差距相當大。科學家認爲,目前不能十分肯定今天的月球是在地球與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相撞產生的,但是這個觀點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從這個點出發,在太陽系的某一個歷史時期,地球與一個巨大天體相撞,產生了大量的碎片物質,這些物質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月亮,而還有部分小碎片形成了那個“小月亮”,其只有今天月亮直徑的三分之一。

 

  可以想象一下,地球存在兩個月亮的時期,三者間軌道運動形成一個三角形,並且這個三角形的邊是相等的。而這個小月亮應該存在於一個被稱爲拉格郎日點上,也可以稱爲特洛伊點。在這個點上,地球引力和月球引力基本上平衡,可以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在地球和月球之間,存在有L4和L5兩個平衡點。

 

  根據研�咳嗽奔撲悖?獾詼?鱸鋁獵諞桓隼?窶扇盞閔洗嬖諏舜笤際??蚰輳??飧齙鬮?裁椿岢魷植晃榷ǖ那榭瞿亍U饈且蛭??壞┐笤鋁戀墓斕覽氳厙蜃愎壞腦叮?飧齙憔突岜淶貌晃榷āU庵植晃榷ǖ賈鋁誦≡鋁磷鈧兆採洗笤鋁痢5比唬?庵旨侗鸕吶鱟菜俁然故竅嘍越銜�“緩慢”的,速度大概在7200到1.8萬公里/小時之間,在大月亮表面上形成的大量的物質飛濺,覆蓋了數十英里厚的塵埃層。

 

  據位於聖克魯斯的美國加州大學行星科學家埃裏克(Erik Asphaug,)介紹:目前我們對這個小月亮的推測是十分符合邏輯的,其形成於一次巨大的撞擊中,並且在一個拉格郎日點上存在下來,時間大約有數千萬年,最後由於軌道穩定性問題導致與大月亮相撞,從而解釋出爲什麼月亮一面比另一面顯得更爲平坦。

 

  根據這個理論,科學家也需要有證據進行支持。當小月亮撞上大月亮時,大部分的物質會留在其表面上,這些物質將構成了今天月球背面的高地。與此同時,巨大的碰撞還會壓扁位於月球表面之下的一處岩漿海洋,這也是爲什麼在月球上檢測到大量的磷、稀土金屬、放射性鉀、鈾、釷如此集中於一處。

 

  然而,對於這個解釋,其他科學家也有不同的評論,有一些認爲,月球背面與面朝地球一面之所以不同個,是由於引力的作用,而不是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那位科學家認爲的是由於碰撞效應所產生的。現在還沒有足夠的數據可以說明月球背面與面朝地球這一面爲什麼會出現迥然不同的景象,這個可能要等到月球探測器的進一步數據支持,以及獲得月球背面的土壤樣本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