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是混動的傑出代表,對純電動其實也有很深的研究,之前介紹了豐田電動化的部分歷史和技術優勢:你所不瞭解的豐田電動化戰略 厚積薄發待有時,這篇文章談一下豐田爲什麼選擇一條混動、插電混動、燃料電池和純電動全面發力的多樣化汽車電動化路線,講一下豐田汽車接下來十餘年到三十年的市場規劃。

要理解豐田的選擇,我們要明確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汽車爲什麼要電動化?其實,汽車電動化只是手段,目的是解決能源、環保這兩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業界的共識是要節約能源,降低對化學能源的依賴,構建低排放的汽車生態。但如何實現呢?主要靠汽車電動化研究,但這還不夠,還需要達到一定的規模,才能讓這些研究產生實際效用。這就是豐田在制定汽車電動化路線時所考慮的“普及性”原則,另外三個原則是:前瞻性全面性專注性

“普及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像汽車這樣的極度依賴規模化的工業,普及性就等同於低成本,像目前這種通過補貼政策刺激純電動車發展的方式必然不能持久。在汽車行業內,有兩項降低成本的舉措大家耳熟能詳,一是福特發明的流水線生產方式,二是豐田的精益生產管理措施,它們都是與規模化結合才能產生更大效用。汽車電動化研究也必須依託規模而發展,也就是“普及性”,只有市場規模上去了,環保效果才能體現,技術才能積累並升級。不成熟的、成本過高的、配套設施不完善的、使用不方便的電動化技術,無益於解決環境和資源問題。

在“普及性”要求的前提下,我們會發現不同階段人們應該發展的重點技術並不相同:在電池能量密度不足時,爲了保證足夠的續航里程,應該優先發展混動和插電混動車型;而當電池性能提升足夠後,純電動車就會變成主流;而在更長遠的未來,以氫能爲基礎的燃料電池車也會變成重要交通工具。作爲汽車行業的全球巨頭,豐田不可能等待技術成熟了再參與進來,也不可能中間缺席,那就只能選擇發展所有的技術路線,並根據市場情況分階段投放。

選擇全面的、多樣化的技術路線,在實際運作上也是非常成功的。例如,豐田自1997年將普銳斯投放市場,以混合動力開啓了市場化的汽車電動化,在2008年5月實現了累計銷量超100萬臺。之後,豐田以普銳斯爲基礎研發插電混動技術,在2009年發佈了普銳斯插電混動概念車,並於2012年實現插電混動版上市,當年就實現了超2.7萬臺銷量,至2017年,累計銷量超過8萬臺。

這些市場成就,其實也反映了豐田在進行汽車電動化時遵循的“專注性”。豐田從一開始就認識到汽車電動化技術進步的漫長性,不爭一朝一夕之功,在市場化的機遇到來之前,必然是高投入、低產出的枯燥研發,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因爲做到了專注,豐田汽車依託普銳斯混動車型,在20多年內研發出了4代核心技術,並在尚未發力純電動車市場前,就保持着行業的領先地位——比如掌握了足以笑傲半導體企業的第七代IGBT技術。

保持研發的專注,全面跟蹤所有技術路線,並以“普及性”爲市場投入的準繩,這就是豐田汽車對於汽車電動化的“前瞻性”理解,是對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正確應對。例如,對於全球最爲看好的純電動汽車路線,豐田的持續研發達到了近四十年,就算在主推普銳斯爲主的混合動力時,也沒有放鬆對純電動車的研究,推出了一系列命名爲FT-EV的概念車,並最終形成了在日本銷售的eQ純電動車。

豐田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和大膽投入,使豐田在汽車電動化的技術和產品上實現了一次次突破和嬗變。從1997年的全球首款量產混動車普銳斯開始,豐田在最根本的三大核心技術(電機、電池和PCU動力管理系統)上突進了四代,而對各種技術路線的試探從未中斷。總之,不管你對豐田有着怎樣的印象,豐田一直是汽車“電動化”路程上的先行者,在三大核心技術上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和技術成果,產品性能、可靠性、成本控制等都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豐田在汽車電動化三大核心技術上的進步路線

豐田的目標不僅僅是更好的技術和產品,還在於構建一個可以支撐電動化移動未來的基礎,甚至把豐田汽車轉型成一家移動出行公司,成爲類似谷歌、蘋果甚至Facebook這樣的公司。這意味豐田不僅僅是提供產品,還在於打造生活方式,比如資源的循環利用,豐田研究瞭如何利用回收單體電池製造儲能站,研究了從報廢電池回收稀有金屬。有效利用電力、氫能,讓多種能源成爲社會基礎,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這就是豐田汽車電動化的根本出發點。

上面談了豐田在汽車電動化上的四個原則:普及性、前瞻性、全面性和專注性,並且談了豐田更高層次的期待,要構建電動化移動未來的基本要素,並讓豐田轉型爲一家移動出行公司,從而打造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那麼,豐田汽車到底有什麼樣的市場規劃呢?事實上,隨着當前純電動汽車在中國乃至全球範圍內的興起,豐田接下來的規劃中,純電動車將扮演重要角色,但豐田的規劃依然是多條技術路線並舉的全面性方案。

豐田的汽車電動化戰略規劃
2020年

首次在中國正式引進豐田自主研發的量產型純電動車,之後相關技術推廣到全球的豐田、雷克薩斯品牌車型。

2025年及之前

在全球範圍內推出10餘款純電動車,同時豐田旗下所有車型系列要麼是電動化專用車型(如普銳斯),要麼配備了電動化選項(如皇冠混動版),從而不存在只使用內燃發動機的車型系列。

2030年

豐田旗下電動化車型的銷量達到550萬臺以上,其中純電動車、燃料電池車的銷量超過100萬臺。

2050年

挑戰CO2零排放,也就是豐田旗下產品全面轉型爲純電動車、燃料電池車,或者提供其他二氧化碳的補償措施。

豐田將以C-HR/IZOA爲原型打造新的純電動車品牌,並率先投放中國市場

豐田純電動車的多樣化,意味着根據市場廣泛需求提供大量類型的產品

看了豐田的這個汽車電動化規劃,我們可以對比看一下其他汽車品牌之前公佈的汽車電動化規劃,看看與豐田的計劃相比如何?

部分主流車企的汽車電動化規劃
大衆2025戰略

在2025年,大衆汽車將推出超過30款純電動車型,力爭純電動車銷量佔比達25%,即約200-300萬臺。

寶馬

到2025年,寶馬集團將提供25款電動車型,其中12款爲純電動車型。

沃爾沃

到2025年純電動汽車將佔公司總銷量的50%。

福特“中國2025計劃”

福特汽車2025年之前將在中國市場推出8款純電動車型。

本田

到2025年,本田汽車將在中國發售20款純電動車和插電混動車。

奔馳

奔馳汽車在2016年推出了電動汽車品牌EQ,計劃到2025年推出10款EQ品牌電動車型。

與大部分早就進入純電動車市場的車企相比,豐田的汽車電動化規劃有着更具體的目標,特別是具體的銷量目標,而在時間節點上與其他車企稍有差別。但綜合來看,豐田在純電動車上大有後來者居上之勢。相信以豐田腳踏實地的研發態度,以及豐田對於市場的把控,這種後來居上的趨勢會被時間所證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