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有自媒體平臺將《通知》要求小區配套幼兒園都要建爲普惠園,解讀爲私立幼兒園將退出歷史舞臺,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筆者曾撰文指出,這是嚴重的誤讀。但仍舊有一些網友認爲,即便是誤讀,誤讀也體現了期待私立幼兒園退出的輿論聲音。

取消私立幼兒園?這個期待既不現實也不合理

必須指出,就是期待,也是不現實,也不合理的。我國現階段發展普惠學前教育離不開私立幼兒園,未來就是實現學前教育高度普惠,也還會有私立幼兒園,滿足受教育者的差異化選擇。關注我國教育發展,不能情緒化,必須尊重教育發展規律,明晰政府和社會力量在發展教育中的作用。取消私立幼兒園沒有任何現實可行性,也不符合發展普惠學前教育的方向。這種聲音除了製造焦慮外,對解決“入園難、入園貴”毫無意義。

有一些人認爲要取消私立幼兒園,才能保證學前教育的普惠性,這種想法,是完全脫離實際的,根本不瞭解當前學前教育的現狀,也沒搞清楚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的正確路徑是什麼。在未來相當長時間中,我國都將通過鼓勵、扶持非營利性私立幼兒園發展來提高普惠園比例,同時,考慮到不同家庭的差異化選擇,也會允許設立營利性民辦幼兒園。私立幼兒園不可能被取消。

取消私立幼兒園?這個期待既不現實也不合理

根據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我國有56%幼兒在民辦幼兒園,也就是說,恰恰是民辦幼兒園,是提高學前教育入園率的重要力量。但由於公辦園比例低,我國存在入公辦園難、入民辦園貴的現實問題。解決這一問題,不是取消私立幼兒園,而是加大投入發展公辦園,以及把大部分民辦園建設爲普惠民辦園。

如果取消所有私立園,那意味着要保持現在的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國家要增加至少一倍經費來接盤私立園,這筆錢從何而來?我國各地公辦園比例低,就是由於國家對學前教育投入太少所致,要讓佔學前教育體量大半的民辦園退出,都建爲公辦園,除了部分自媒體的幻想外,沒有任何現實可行性。事實上,就是扶持非營利民辦園建設爲普惠園,也存在建爲普惠民辦園之後,幼兒園質量下降的擔憂,如果財政扶持力度有限,降低保教費標準後,財政撥款加保教費達不到以前的收費標準,那普惠幼兒園的辦園質量就可能下降。

2017年,全國學前教育經費總投入爲3255億元,學前教育經費佔教育總經費的比例已經從2000年的1.3%大幅提升到2017年的7.6%,但學前教育還是存在入園難、入園貴。這要求國家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筆者也曾建議,應把一年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以明確政府的投入責任,但就是把一年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也不是說就取消私立幼兒園,我國義務教育階段不是照樣有民辦中小學嗎?私立學校在不同發展階段會發揮不同作用,在資源匱乏的階段,私立學校扮演擴大資源的重要作用,在資源相對豐富階段,私立學校發揮提供差異化選擇、探索多元辦學、促進學校競爭的重要作用。

務實的選擇是,一方面增加投入,增加公辦園供給,使公辦園的比例達到50%以上,我國很多地方的公辦園比例還不到50%。另一方面,加大對非營利民辦幼兒園扶持力度,建設普惠民辦園。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通知》,要求小區配套幼兒園必須建設爲普惠園,有人就把這理解爲私立幼兒園退出,這是對普惠園的錯誤理解,普惠園包括公辦園,事業單位、街道等舉辦的公辦性質幼兒園以及得到政府扶持的民辦普惠園。

取消私立幼兒園?這個期待既不現實也不合理

而就是發展普惠學前教育,也不能排除營利性民辦幼兒園,以滿足受教育者的差異化選擇。我國《民辦教育促進法》明確規定非義務教育階段可設立營利性的民辦學校,也就是說,學前教育階段是允許設立營利性的民辦幼兒園的。 去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確定的學前教育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學園率85%,普惠園覆蓋率80%,公辦園不足50%的要達到50%,也明確允許民辦幼兒園可選擇設立爲營利性幼兒園,只是爲遏制其過度逐利,而禁止營利性民辦幼兒園上市。

因此,我國幼兒園將會有公辦園、普惠民辦幼兒園、非營利非普惠民辦幼兒園、營利性民辦幼兒園,只要整體普惠園比例提高,就會緩解入園難、入園貴問題。這不是要私立幼兒園退出,而是要讓私立幼兒園發揮重要的促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以及滿足不同家庭差異化選擇的重要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