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文半月讀第二十九期

評——《詞學十講》

文 / 霧凇

從小到大,無論課堂還是課外,我們都接觸了大量的古詩詞,可以說古詩詞是伴着我們成長的。古詩詞能夠流傳千百年,廣受歡迎,除了詩詞本身在文學藝術上的內涵和美感之外,還有一個因素不可忽視,那就是它們讀來都朗朗上口。幾歲的孩子,即使對詩詞的涵義還不能完全領會,也不影響他們朗讀和背誦詩詞。這就是古詩詞的聲容之美。

聲容,顧名思義,指的是聲音容貌,還有聲調、聲勢的涵義。古詩詞,都講究平仄起伏,吟誦起來帶着類似音樂的節奏和動感。尤其是詞,本身就是配合曲調唱出來的,對發音的要求更加細緻。不管是欣賞詞,還是嘗試填詞,都不能忽略詞對用字發音方面的要求。這正是龍榆生先生在《詞學十講》中講授的主要內容。

生先生畢生治詞,是中國詞學奠基人之一,與唐圭璋、夏承燾、詹安泰並稱爲“民國四大詞人”。《詞學十講》是先生治詞的研究成果,從詞的欣賞和填詞經驗中總結出規律,仔細講解詞的聲容之美。

元·張炎 《詞源》

龍榆生先生反覆講到,詞是倚聲之學,是音樂語言和文學語言的結合,要做到形式和內容的統一,古人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比如張炎在《詞源》中講到其父張樞,“先人曉暢音律,有《寄閒集》,旁綴音譜,刊行於世。每作一詞,必使歌者按之,稍有不協,隨即改正”。

張樞曾賦一詞《瑞鶴仙》,其中有一句原作“粉蝶兒、撲定花心不去”,整首詞唯有一個“撲”字與曲調不協調,於是改爲“守”字,終於聲字協調。由此可見,古人在作詞時,除了表達思想感情之外,在遣詞用字上,也非常注重選擇,一字之差也要反覆琢磨。我們欣賞詞作的時候,或者學習填詞的時候,同樣要注意用字。

詞作想要做到“高下抑揚、參差相錯”,“玄黃律呂,各適物宜”,“宮羽相變,低昂互節”,是很不容易的。選調、選韻、句子長短錯落、韻位的安排與應變、四聲陰陽的選取、對偶和結構的安排,都會影響詞作的表達效果。當然,在形式規則上的用心,都是圍繞着內容和主題的,是爲了更好的表達詞人的思想感情,做到聲與意相和諧。

從音樂的角度上來看,舒緩柔和的音樂適合表達低沉、平緩的感情,而激越高昂的音樂,能突出波瀾壯闊的情緒起伏。填詞時,選擇曲調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曲調選的不合適,總會有情感抒發不出來的感覺。按照龍榆生先生的看法,和諧與拗怒的表達,在選調、選韻、句子長短上都有不同,要照應平仄通協,對四聲陰陽也要安排得當,還要吻合聲腔。

辛棄疾的《破陣子‧醉裏挑燈看劍》,在前後闕的兩個七言偶句中,相同地位的字調平仄相同,陰陽不調和,構成拗怒的音節,正適合表現豪放激昂的情緒。而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三、五、七言錯落使用,平仄調勻,聲容掩抑低迴,適合表達對亡妻的悼念之情。

也並不是所有的詞都完全貼合填詞規則。李清照就曾批評蘇軾的詞是“句讀不葺之詩爾”,說東坡詞不諧音律。很多詞作在形式與內容上各有所長。所以,在欣賞古人詞作的時候,也要靈活看待。

龍榆生先生通過《詞學十講》,教我們學習和欣賞詞的聲容之美,進一步理解詞作思想感情的表達。閒時翻翻,多有助益。

《詞學十講》

龍榆生

★ 詞學必讀。每個詞學愛好者的書單上都有《詞學十講》

★詞學大師權威作品。“20世紀最負盛名的詞學大師之一”龍榆生先生冶畢生心血於一書,全面解析詞的生香真色

《詞學十講》是一本詞學入門著作,是龍榆生先生20世紀60年代初在上海戲劇學院戲劇創作班授課時的講義結集。全書講述了詞的產生和發展歷史,援引歷代名篇,對詞的結構、選調選韻、句度長短、韻位安排、對偶、四聲陰陽、比興等進行了深入淺出地講解,是詞學愛好者欣賞、創作詞的指導讀物,也是詞學研究者優秀的閱讀範本。

 “斯文小書館”系列叢書,全新推薦

國學經典著作。深入淺出、通俗好讀

中獎名單

《CRS全球新政實操指南》一本

恭喜這3位小夥伴獲得新書

請三天內將你的書名、姓名、地址、聯繫方式、郵編髮到後臺,我們將盡快爲你寄出精美圖書!

點擊原文鏈接購買《詞學十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