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晋绥军,是中华民国时期主要活动在山西、绥远以及华北地区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其领袖人物为阎锡山、商震、徐永昌、傅作义、楚溪春、孙楚等。

1911年11月5日下午,阎锡山与吴禄贞在娘子关会晤,决策推翻清廷大计,决定组成燕晋联军,其时,他们就已有共识:“山西是我们中国最重要的堡垒,将来中国万一对外有事的话,海疆是靠不住的,山西要负很大的责任,所以山西这个堡垒,要好好布置”1911年11月15日,袁世凯派曹锟和吴佩孚等率军攻打山西,阎锡山率领军队虽做了坚强抵抗,但还是被袁军打的大败。阎锡山只率领1000多人逃离山西,取道保德,率部攻入绥远,占领包头,才得以生存下来。

之后,阎锡山在山西无不受北洋军阀强大的势力胁迫,并欲图夺取之。此时,阎锡山采取了“保境安民,惟力是视”方策。民国时期,对山西的国民教育,基层的政权建设,以及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制定了宏伟计划,与此同时,阎锡山提出了“民德、民智、民财”的三大施政纲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阎锡山大抓了山西的各项建设,工业、农业、农田水利建设都有长足发展,尤其是军事工业的兵工生产,成绩更为突出。有了这些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样才有了抵挡北洋军阀各派系的武装进攻和北伐的成功。

蒋介石为分化各派反蒋力量,拉拢阎锡山,于1929年10月28日任命阎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阎充分利用蒋授予的职权.扩充军队。至1930年中原大战前,阎锡山的部队发展到10多个军,总兵力30余万,其情况如下:

(一)步兵

第一军 军长孙楚,辖孟祥吉、陶振武、马延守3个师;

第二军 军长杨效欧,辖周思城、徐岱毓、李乐滨3个师;

第三军 军长王靖国.辖田树梅、杜堃、田绣章3个师;

第四军 军长李生达,辖霍原璧、段树华、陈长捷3个师;

第五军 军长李服膺,辖朵珍、李俊功、贾学明3个师;

第六军 军长杨耀芳、辖方克猷、赵廷英、温玉如3个师;

第七军 军长关福安,辖郭宗汾、鲁英麟、刘添贵3个师;

第八军 军长张会诏,辖杜春沂、周原健、于镇河3个师;

第九军 军长冯鹏翥,辖楚溪春、高鸿文、黄光华3个师;

第十军 军长傅作义,辖苗玉田、叶启杰、白濡青3个师;

第一保安纵队 司令丰玉玺,辖李廷秀、王辅、刘召棠3个旅;

第二保安纵队 司令杨澄源,辖刘光斗、李嘉林、梁鉴堂3个旅;

第三保安纵队 司令周士廉,辖王弼、刘逢吉、马良3个旅;

第四保安纵队 司令秦绍观,辖刘濯清、樊赓灿、黄士桐3个旅。

上述4个保安纵队,中原大战开始后,均改为军的建制。

(二)骑兵

司令赵承绶,辖孙长胜、彭毓斌、吕汝骥、郭凤山4个骑兵师。

(三)炮兵

司令周玳,辖辜仁发、杨耀芳、温玉如、曾延毅、卢珖、周俊杰、冯鹏翥7个炮兵旅(各旅长在中原大战开始后稍有调整)。

晋绥军在辛亥革命的惊涛骇浪中诞生,在军阀混战中成长,在北伐中走向辉煌,在抗战中打出了模范战区的威风,又在国共内战中灰飞烟灭,写满了整个一部民国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