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間流失海外的明清黃花梨傢俱,大多經過精挑細選,狀態一般較好,很多還都是從未動過手的原裝貨。前不久,一件迴流的帶屜平頭案出現在展會上,雖然算不上絕佳極品,但外形與材質都可圈可點,可以用形材兼備來形容。

如果不看屜板,案子上半部爲標準的夾頭榫平頭案形式。邊抹攢邊打槽鑲癭木整板,表面保護得不錯,木紋形成的天然圖案華麗、富貴,使小案子變得特殊起來。

還有,黃花梨木的基本特徵,表現在邊抹細節上,都還比較清楚。

而側面冰盤沿線腳,以及夾頭榫刀牙板輪廓,也處理得恰到好處,唯獨與牙條合掌相交的牙頭分作,顯得年代稍晚。

即使在筒燈的陰影下,牙條、牙頭上的縱橫瑩光帶微微可見,這是開門海南黃花梨的特點。不由得感嘆,在早期的明清黃花梨傢俱上,這樣的順直大料隨處可見。

案面往下一尺左右,在四足等高的位置,鑿眼安橫順棖,棖子裏口開槽裝屜板,同時省去了兩側的雙棖。這種不常見的屜板結構,一改案子的使用功能,存世量也較數以千計的條案,變得百中無一,作爲收藏品,意味着更快的增值速度和更大的上升空間。

十多年前,在香港古董行嘉木堂的經手下,瑞士藏家購得這件黃花梨夾頭榫帶屜小香案。作爲知名黃花梨古傢俱經營者,嘉木堂的口碑也爲平頭案打上了品牌的印跡,最終成交價66.7萬元,算得上物有所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