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是西藏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位人物,大家在大昭寺等各大寺院都可以看到他的座像,他也是黄教(格鲁派)的创始人。

1357年(元朝至正十七年),宗喀巴出生于今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所在的湟水岸边,这里被藏语称之为“宗喀”,也就是湟水岸边的意思,出名后,遂被人称为宗喀巴,意为“湟水人”。

西藏历史之 神秘的活佛转世制度

宗喀巴大师画像

宗喀巴父亲系当地藏族部落首领,三岁时受戒,七岁时送到青海化隆的夏琼寺由当地高僧培育,起法名为罗桑扎巴,十六岁时到西藏学佛,先后拜各派著名僧侣数十人为师,学习各种显密教法,逐渐成为西藏最著名的佛教学者之一,声名远播,逐渐聚集了一大批优秀弟子。

永乐七年(1409),宗喀巴率众在拉萨发起正月大法会,数万人参加,同年他于拉萨东北60公里处的山上建立甘丹寺,并亲自担任甘丹寺第一任主持,一般人们将这一年视为格鲁派创立之年。

西藏历史之 神秘的活佛转世制度

甘丹寺外景

宗喀巴著书立说系统传播自己的宗教主张,号召重视戒律,创立格鲁教派的理论基础。其弟子嘉央曲杰、大慈法王、跟敦珠巴(后来被追认为第一世达赖喇嘛)先后建立起哲蚌寺、色拉寺、札什伦布寺,完成格鲁派四大寺院的建立。

格鲁派寺院的特点是气派宏大、组织严密。甘丹寺建成了容纳3000僧人诵经的大殿,哲蚌寺和色拉寺更加宏大,个大寺院都有严密的组织,下面各个扎仓、扎仓下面又有多个康村,康村下面又有米村。

扎仓、康村、米村这三个管理单位都有管理者,定期轮换,组织机构稳定。因为这个严密的组织体系,拉萨三大寺经历过敌对教派和地方势力多次打击,仍能保持完整和发展。

在格鲁派创立之前,明朝皇帝明成祖就已经注意到宗喀巴,此时明成祖已经遣使分封了许多西藏实权领袖,并召请藏地要人进京,得知宗喀巴在藏地的影响力后,他下诏请宗喀巴进京,但宗喀巴婉拒。

关于这位西藏最具影响力的宗教领袖为何婉拒了明朝皇帝的邀请,至今是一个谜,根据当时宗喀巴给明成祖的回信可见“余非不知此是大地之大主宰为佛法着想之谕旨,亦非不遵不敬陛下之诏书,但我每与众人相会,便发生重病,故不能遵照圣旨而行,惟祈陛下如虚空广大之胸怀,不致不悦,实为幸甚!”

手册君分析,皇帝的意图比较明显,延续元朝时候对西藏的统治政策:让藏地有影响力的人物进京封赏,借此间接维护对藏地的管理。召见与婉拒,背后也体现出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考量。

宗喀巴不想赴京的原因,其一是历史记载宗喀巴确实身体不太好,格鲁派又是初创期挑战重重事务繁多,另外当时藏地人士进入中原容易染天花乃至致命,致使不少人闻之色变也是一大原因。不过虽遭婉拒,明朝皇帝并未放弃,再度遣使到拉萨邀请,使者为了应付使命,只好邀请宗喀巴派一名弟子代替他入朝。

《至尊宗喀巴大师传》记载:“金字使者们请求说,大师实在不能前去,则请派一殊胜弟子。于是派了大慈法王(后封,手册君注)释迦也失前去,法王仁波切(释迦也失)遂遵命前去汉地,做了广大的符合汉地大明皇帝意愿的讲修功业,然后返回西藏。”

永乐十二年,明成祖调集全国50多万军队,出长城击败蒙古瓦剌部,十三年,赐封释迦也失为西天佛子大国师,释迦也失在京期间,治好了明成祖的重病,此外还在五台山建立了六座寺院,寺院按照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修行规范。

永乐十四年,大慈法王回藏,十九年,宗喀巴去世,临终前指示弟子在色拉却顶兴建一座大寺院。遵照指示,释迦也失开始筹备,当年开始动工建设色拉寺。

西藏历史之 神秘的活佛转世制度

色拉寺

国师遍布京城

明太祖在争取藏地僧俗首领归附中,大力扶持藏传佛教领袖、只要这些首领来归附,不惜赐之厚利和各种名号,争取他们效力朝廷。明太祖赐予多个藏地高僧国师称号。

到永乐年间,朱棣继位,不但分封了三大法王,而且对他们的弟子也封给大国师、国师的名号。从明成祖之后三代皇帝封赏无数藏族僧人为国师,地位之尊崇无以复加。当时居留北京的藏传佛教僧人基多,开支全由朝廷下属的光禄寺供应,据宣德十年的统计,北京各寺院中藏族僧人超过1100人。

正统年间,来京城的藏僧太多,在专门接待四夷使臣的会同馆已经住不下,分散到大慈恩寺等寺院居住,仅大慈恩寺就住了国师、禅师等344人,占用会同馆馆夫213人,导致会同馆接待外国使臣都无人接待,不得已到街上雇人替补。

更有甚者,明朝的一些官员也奏请藏僧为国师等职,到明武宗正德年间达到高峰。此后甚至不必皇帝批准,直接由礼部备案。有时一次升职的藏僧达到数十人之多,封赏的诸多好处让不少汉人也鱼目混珠假扮藏僧,一时间京城中藏僧云集,蔚为壮观。

明史书记载,“传升大慈恩寺法王、佛子、国师等职四百三十七人,及喇嘛人等共七百八十九人,光禄寺日供下程并月米,及随从、馆夫、军校动以千计。”

西藏历史之 神秘的活佛转世制度

北京会同馆街头画像

明朝起初尊崇藏僧,有明显的政治意图,但到后来已经远不止于此,明武宗皇帝更是成为虔诚的藏传佛教信徒,对藏传佛教尤尊崇。他专门在宫内设置佛堂,与藏族僧人一起诵经、研习经典,不理朝政,甚至通晓藏语,可见用功之深。

明朝对佛教的过度尊崇,和赞普时期的藏地一样,逐渐引起大臣们的不满。嘉靖皇帝上任后,开始清理和出发在京藏僧,大批僧人被出发放逐,藏传佛教开始在京城迅速失势。

嘉靖皇帝打击藏传佛教还有一个原因,他亲信道士,修炼丹药,企图长生不老,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但明朝虽然在京城驱逐藏僧,但整体上与藏区的关系仍然不错,对藏地僧人封赏仍在继续。

万历年间,三世达赖喇嘛和四世达赖喇嘛都曾受到明朝封赏。

达赖和班禅制度的确立

格鲁派早期树大招风,宗喀巴大师去世后,格鲁派不断遭遇各个教派敌视和挑战,弟子们觉得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袖人物来主持教派事务,于是普遍采用活佛转世办法来解决领袖人物的传承问题,直到他后世的弟子创立“达赖喇嘛”这个全教派中最高活佛转世系统出现,此外宗喀巴的另一位弟子则创立了班禅转世制度。

转世系统由宗喀巴万年教导国的弟子敦根珠巴传出,他是后藏最大黄教寺院札什伦布寺的创建者。

敦根珠巴出生于后藏萨迦县下布曲河流域的牧民家,自幼丧父家贫,出家后曾跟随宗喀巴学习,逐渐积累名声,在建立札什伦布寺后担任住持,成为格鲁派在后藏地区的主寺。

敦根珠巴去世后,一度为他的转世问题颇有争议,内部各执己见,经历各种争论后,弟子根敦嘉措最终成为黄教领袖。他去世后格鲁派中开始讨论他的转世问题,至此转世灵童制度逐渐确立。

西藏历史之 神秘的活佛转世制度

三世达赖喇嘛

1543年,索南嘉措在堆龙地区出生,其父为当地小贵族。索南嘉措出生后他的家庭河当地僧人中传出各种关于他的灵异事迹,引起哲蚌寺法台的注意和召见,随后敦根嘉措的侍从们带着敦根嘉措生前携带的度母像和念珠等给三岁的索南嘉措看,最后被认定是根敦嘉措的转世。

哲蚌寺众僧与堪布商议后,请示帕珠地方政权领袖同意,将灵童迎请到哲蚌寺,全寺僧众出寺列队欢迎,灵童起名为索南嘉措。这是达赖喇嘛活佛转世中第一次出现查访、认定、坐床的一系列程序。

随后,为了传承方便,格鲁派追认前面的敦根珠巴、跟敦嘉措为第一任第二任达赖喇嘛。1588年,索南嘉措与归附明朝的蒙古部落首领俺答汗取得联系,并在青海湖边会见,他们决定按照远超蒙古皇室和萨迦派的关系又有互相支持发展。

俺答汗赠给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瓦尔达喇达赖喇嘛”的称号,由此格鲁派的活佛转世系统得到了“达赖喇嘛”这一称号,成为蒙古各部首领共同信奉的活佛。至此,达赖喇嘛制度正式确立。

四世达赖喇嘛

1588年,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在应明朝皇帝之邀往北京的途中,在内蒙古圆寂。

次年,俺答汗孙子之妻剩下一个儿子,立即在当地部落贵族和三世达赖喇嘛随从中传出这个孩子是三世达赖喇嘛的转世说法。10月,三世达赖喇嘛的手下在蒙古写信给拉萨的格鲁派人士,报告了这个孩子的出生和灵异情形。

随后,格鲁派派出包括拉萨贵族代表、三大寺代表的代表团前往内蒙古考察,出发时就已经给这个孩子起名为云丹嘉措,给后世一些史家的猜测留下伏笔。

云丹嘉措被迎请到哲蚌寺后,登山三世达赖喇嘛的法座,他进入西藏时带来一支以护送名义前来的蒙古军队。这支军队让在西藏各方势力压制下的格鲁派得以喘息,并继续发展。

1616年,云丹嘉措受到明朝封赏和邀请,准备动身进京前,在哲蚌寺突然圆寂,年仅27岁。

五世达赖喇嘛

在第五世达赖喇嘛的寻找中,格鲁派上层四世班禅等人找了三个儿童为候选人,由四世班禅等人在热振寺文殊菩萨像前设糌粑丸子抽选,结果选中生于浪卡子的阿旺洛桑嘉措中签,被认定为五世达赖喇嘛。

组织严密的格鲁派一直与当地政权不睦,依赖当地的蒙古驻军,但也因此让当地的弟悉藏巴政权感到威胁。1638年,在青海地区崛起的蒙古部落领袖固始汗打扮成香客,偷偷潜入拉萨,与四世班禅和五世达赖喇嘛会晤,约定同盟。

1641年,固始汗领兵从康区进入拉萨,经过一年多激烈战争逐渐评定前藏和日喀则地区,西藏当地政权统治结束,格鲁派的威胁彻底消除,蒙古势力也确立了在西藏的统治地位。

西藏历史之 神秘的活佛转世制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