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晚风暮雨

人性是复杂和多面的,很难用简单的好坏来评价,一些历史人物尤其如此。

明末清初,有这样一个人:为承袭爵位,他不惜杀死亲叔叔;为扩张权势,他不遗余力打压异己,可谓坏到极点,但他又一直忠于明朝,誓死抗击清军入侵,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他就是明朝第六代诚意伯刘孔昭。

刘孔昭,字复暘,是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的后人,承袭了祖上受封的诚意伯爵位。

但他的爵位来路不正,据说是杀了亲叔叔后夺来的。

刘氏子孙的诚意伯爵位,在永乐年间曾被中止世袭,直到嘉靖年间才再次获准承袭,故诚意伯与明朝其他爵位相比,少承袭了几代人。

第四代诚意伯刘世延(即刘孔昭的爷爷)去世时,嫡子刘莱臣(刘孔昭叔叔)尚未成年,爵位暂时由其庶长子刘荩臣(刘孔昭父亲)承袭。

史书记载:“适孙莱臣年幼,庶兄荩臣借袭。

天启元年,刘荩臣受命掌南京右军都督府事,不久,又受命南京提督操江兼管巡江。

刘荩臣于天启二年去世,按照规制,应当将爵位“还给”弟弟刘莱臣,但爵位却被刘孔昭夺走了。

《明史》上对此事的记载只有简单一句话:“荩臣卒,莱臣当袭,荩臣子孔昭复据之。”不过,民间一直流传着刘孔昭杀死叔叔霸占爵位的说法,这种事应当不是空穴来风。

袭爵后,刘孔昭在天启六年,受命祭景皇帝陵寝,此后多次奉命祭陵寝。

崇祯年间,刘孔昭向朝廷提过增加财政收入的建议,“请举采矿、盐法、钱法、屯田诸议,以充国用”,虽未被采纳,但得到崇祯皇帝夸奖,后来被授予“少保”,历任领南京右军都督府、提督操江兼巡江防等职。

刘孔昭与崇祯朝著名奸臣温体仁走得很近,而且在他的授意下,上书攻击国子监祭酒倪元璐,使其自动请求去职。

倪元璐是东林党人,刘孔昭此举无异于和东林党为敌,所以在他们的文章、笔记和编著的史书中,刘孔昭的形象十分猥琐。

甲申之变后,由于刘孔昭既是勋贵又手握兵权(提督操江),所以成为马士英极力拉拢的对象。

最终,马士英和刘孔昭等人联合其他武将共同拥戴福王朱常洵即位,即弘光帝。

马士英离间弘光帝与史可法的关系时,刘孔昭推波助澜,遭到吏部尚书张慎言抨击。

刘孔昭大怒,在朝堂上当众怒骂张慎言为奸邪小人,还骂张慎言推荐的吴甡“有悖成宪,真奸臣也!”

弘光政权自建立之日起,官员就分为两派,开始无休止的内斗。

不久,清军南下,攻占南京,俘虏弘光帝,弘光政权灭亡,浙江和福建先后建立鲁王朱以海的“鲁监国”政权和唐王朱聿键的隆武政权。

从南京逃走的刘孔昭,仍然拥有不容小觑的军事实力,他打算投奔隆武政权,隆武帝自然愿意借助他的势力壮大自己的力量,但遭到兵部尚书卢若腾的反对。

卢若腾说道:“夫孔昭何如人也?身为操江大臣,胡骑渡江,抱头鼠窜,败军之将、亡国之大夫,其为人心所不与明矣。

刘孔昭无奈,只好改投鲁监国。

鲁监国麾下名将张名振、张煌言进入长江时,刘孔昭随他们一起出发,攻克京口,收复崇明,路上还招来一批抗清义军归附。

张名振、张煌言和刘孔昭带领五百名军士登上金山,来到著名的金山寺前。

张名振身穿明朝官服,向南京方向,遥祭明孝陵,随后写下一首《予以接济秦藩师泊金山遥拜孝陵有感而赋》,诗曰:

十年横海一孤臣,佳气钟山望里真。

鹑首义旗方出楚,燕云羽檄已通闽。

王师桴鼓心肝噎,父老壶浆涕泪亲。

南望孝陵兵缟素,看会大纛祀龙津。

甲午年孟春月,定西侯张名振同诚意伯题并书。

不久之后,刘孔昭参与鲁监国所部和郑成功的联合行动,再次进入长江,登上金山,“获前叛金允彦磔之,以祭舟山诸死事者。旋登金山,泛储粟而归。

张名振去世后,清军大举南侵,进攻鲁监国的舟山基地,刘孔昭之子刘永锡不愿被俘,跳水自尽,舟山沦陷。

失去基地后,刘孔昭和部下乘船在海上航行时失踪,史书上只有简单的一句“航海不知所踪”。

关于刘孔昭的结局,还有出家为僧的说法。

无论哪一种为真,刘孔昭都再未出现在抗清战场上。

刘孔昭横行不法,骄横跋扈,甚至连爵位都是用非凡手段获取的,绝对难称好人,但他坚持抗清,在民族大义上无亏,所以,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全面客观,既要瘅其恶,也要彰其善!

参考资料:《明史》、《崇祯实录》、《南明史》、《弘光实录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