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教33載 東莞教師張曉華獲評南粵優秀教師

金羊網訊 記者餘曉玲,通訊員劉冬明、袁健斌攝影報道: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從教33載,東莞石碣袁崇煥中學英語高級教師張曉華,如一支紅燭,點燃了自己,爲數不清的莘莘學子獻出熱和光。她教學經驗豐富,不僅是全國教改先進工作者、市優秀教師、市優秀科組長、鎮首屆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今年還被評上了南粵優秀教師。

1985年,張曉華站上三尺講臺,在遼寧省遼陽市成爲了一名人民教師,直到1999年,她來到東莞石碣。張曉華是袁崇煥中學的開荒牛之一,在這塊教學熱土上一直工作到現在,18年來無怨無悔,勤勤懇懇。

近日記者走進袁崇煥中學905班,只見張曉華正給學生講授着英語語法知識點,臺下的初三學生們個個坐得筆直,認真聽講,及時而響亮地回答張曉華的提問,雖臨近下課,但課堂氣氛熱烈。

如何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張曉華笑着告訴記者,學生也有感覺困的時候,這時她會讓學生站起來一兩分鐘,頭腦清醒後再坐下聽課;再者就是讓學生動起來,用生動的語言、有趣的討論話題吸引學生,讓他們主動發言,互相討論;遇到知識重點、難點時,一起背誦口訣、順口溜,或唱歌、做遊戲。這樣一來學生精神就比較容易集中在課堂上。

張曉華還發現,在提高英語成績上,初三學生還有很大的空間,於是她從2005年便開始研究新的教學方法,從初一、初二基礎知識抓起,研發課件、整合教材、自編練習題、抓集體備課、分析研究中考知識點、探索教學模式……張曉華就這樣“摸着石頭過河”,帶領英語科組的老師們一起狠抓知識的重難點,集體奮進,探索出了適合學情的“1237”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即突破1個考點,過2個關(詞彙關、短語關),進行3個練習(聽力、口語、筆試),實行7步教學法。

“學習英語沒有捷徑可走,唯有肯下功夫,勤奮喫苦,堅持到底。”張曉華說,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老師的教法與學生的學法同等重要,只有兩者相結合,才能攻破學習難關。

面對如今許多小孩子接受英語啓蒙教育的現象,張曉華認爲,發音最爲重要,小孩子正處於語言高速發展時期,且思維未發育成熟,教學中需要注重實物與詞句相結合,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寓教於樂。

張曉華在輔導學生

編輯:黃鐵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