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屆本科畢業生待就業比例爲4.2%,較2014屆(4.5%)略有下降。近年來本科畢業生在“北上廣深”就業的比例從2014屆的25%下降到了2018屆的21%,而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從2014屆的22%上升到了2018屆的26%。

就業不一定首選“北上廣深”?大學畢業生就業“紅黑”榜瞭解一下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王峯 北京報道

近年來本科畢業生在“北上廣深”就業的比例從2014屆的25%下降到了2018屆的21%,而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從2014屆的22%上升到了2018屆的26%。

6月10日,麥可思研究院發佈了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

藍皮書進行了2018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培養質量的跟蹤評價,全國本科生樣本約15.2萬,高職高專生樣本約15.1萬。覆蓋了1031個專業,其中本科專業爲378個,高職高專專業爲653個;覆蓋了全國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覆蓋了大學畢業生能夠從事的603個職業;覆蓋了大學畢業生就業的327個行業。

“麥可思研究院從2009年首次發佈《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當時正值全球金融危機,大學生就業問題較爲突出。2019年,就業問題受到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各界對2018屆大學畢業生情況都很關注。”就業藍皮書主編王伯慶說。

藍皮書發現,本科就業率持續緩慢下降,高職高專就業率穩中有升;信息安全、軟件工程、網絡工程、通信工程、數字媒體藝術是連續多年的就業情況較好的本科專業;民生行業成就業增長點,傳統制造業就業比例下降;教育、媒體、互聯網相關職業社會需求明顯較多,機械、銷售相關職業社會需求明顯減少。

“雖然藍皮書指出本科就業率在緩慢下降,但藍皮書同時指出本科生待就業率比例也在下降,這可能與統計口徑有關。事實上,我認爲大學生就業情況並不緊張,比如有些統計顯示,大學生失業率也在下降。”國務院參事室參事湯敏在6月10日的藍皮書發佈會上說。

“藍皮書統計的本科生就業率不包括‘讀研究生’,如果計入‘讀研’數據,近年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保持穩定。”王伯慶說。

藍皮書還發現,“北上廣深”就業比例持續下降,“新一線”城市吸引力不斷增強。2015屆畢業生中,甚至有24%已經“逃離北上廣”。當然,在一線城市就業的工資水平,仍顯著高於“新一線”城市,互聯網是工資最高的行業。

本科就業率持續緩慢下降

2018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爲91.5%。其中,本科畢業生就業率(91.0%)持續緩慢下降,較2014屆(92.6%)下降1.6個百分點;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率爲92.0%,較2014屆(91.5%)上升0.5個百分點。近兩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率高於同屆本科。

(2014~2018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率變化趨勢)

2018屆本科畢業生“受僱工作”的比例爲73.6%,連續五屆持續下降;“自主創業”的比例(1.8%)較2014屆(2.0%)略有下降;“正在讀研”(16.8%)及“準備考研”(3.3%)的比例較2014屆分別增長3.2個、1.4個百分點。

由於深造的分流,畢業生待就業壓力沒有明顯增加。2018屆本科畢業生待就業比例爲4.2%,較2014屆(4.5%)略有下降。

就業率最高和最低的專業

藍皮書顯示,2018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最高的學科門類是工學(93.1%),其次是管理學(92.7%);最低的是法學(85.1%)。2018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最高的專業類是電氣類(95.5%)。2018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排前三位的專業是軟件工程(96.8%)、能源與動力工程(96.8%)、工程管理(95.8%)。

從三屆的就業率變化趨勢可以看出,本科學科門類中的藝術學、經濟學、理學畢業生就業率下降較多。

(注:哲學學科門類因爲樣本較少,沒有包括在內。)

2019年度紅牌專業和綠牌專業

藍皮書還發布了就業綠牌專業和紅牌專業。

綠牌專業指的是失業量較小,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高的專業,爲需求增長型專業。行業需求增長是造就綠牌專業的主要因素。

2019年本科就業綠牌專業包括:信息安全、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數字媒體技術、通信工程、數字媒體藝術。其中,信息安全、軟件工程、網絡工程、通信工程、數字媒體藝術連續三屆綠牌。

紅牌專業指的是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低的專業。紅綠牌專業反映的是全國總體情況,各省區、各高校情況可能會有差別。這與相關專業畢業生供需矛盾有關。2019年本科就業紅牌專業包括:繪畫、歷史學、應用心理學、音樂表演、化學、法學。其中,歷史學、音樂表演、法學連續三屆紅牌。

民生行業成就業增長點

藍皮書顯示,2018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比例增長最多的行業是“中小學及教輔機構”(就業比例:12.7%),較2014屆(就業比例:8.6%)增長4.1個百分點。

其中,在“民辦中小學及教輔機構”“公辦中小學”就業的2018屆本科畢業生比例分別爲6.6%、6.1%,較2014屆分別增長了2.4個、1.7個百分點。

就業比例增長較多的其他行業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較2014屆增長2個百分點)、“醫療和社會護理服務業”(較2014屆增長1.4個百分點)。

藍皮書顯示,2018屆本科畢業生從事最多的職業類是“中小學教育”,就業比例爲19.3%,其後是“財務/審計/稅務/統計”(15.9%)、“行政/後勤”(14.3%)。

2014~2018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比例增長較多的前三位職業類分別爲“中小學教育”“互聯網開發及應用”“媒體/出版”,近五屆就業比例依次上升了3.2、2.0、1.9個百分點。

2014~2018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比例下降較多的前三位職業類分別爲“銷售”“建築工程”“機械/儀器儀表”,近五屆就業比例依次下降了2.9、1.7、1.6個百分點。

“北上廣深”就業比例持續下降

藍皮書顯示,2014~2018屆本科畢業生在民營企業就業的比例從50%上升到54%,與此同時,在國有企業就業的比例從23%下降到19%,在中外合資/外資/獨資企業就業的比例從11%下降到7%。

(2014~2018屆本科畢業生在不同性質企業就業情況)

2018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於直轄市的比例(17%)較2017屆(19%)略有下降,就業於副省級城市的比例(30%)較2017屆(27%)有所上升。

近年來本科畢業生在“北上廣深”就業的比例從2014屆的25%下降到了2018屆的21%,而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從2014屆的22%上升到了2018屆的26%。另外,剛畢業時在“北上廣深”就業的畢業生中,三年內離開的比例明顯上升,從2011屆的18%上升到了2015屆的24%。

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應屆本科畢業生中,外省籍畢業生佔比從2014屆的27.9%上升到了2018屆的37.3%。在主要的“新一線”城市中,在杭州就業的本科畢業生中外省籍佔比(60%)最高,其次爲天津(58%),均超過一線城市中的廣州(45%)。

畢業生工資持續上漲

藍皮書顯示,近五年應屆畢業生就業滿意度持續上升。2018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爲67%,其中,本科、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分別爲68%、65%。

(2014~2018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

從不同城市來看,2018屆本科畢業生在一線城市的就業滿意度(71%)略高於“新一線”城市(68%),但從近三屆數據來看,差值在縮小。北京是“北上廣深”中本科生就業滿意度最高的城市;“新一線”城市中,在杭州、寧波、天津就業的畢業生滿意度較高,不輸於一線城市。

藍皮書顯示,2018屆大學畢業生的月收入(4624元)比2017屆(4317元)增長了307元,比2016屆(3988元)增長了636元。

其中,2018屆本科畢業生的月收入(5135元)比2017屆(4774元)增長了361元,比2016屆(4376元)增長了759元;2018屆高職高專畢業生的月收入(4112元)比2017屆(3860元)增長了252元,比2016屆(3599元)增長了513元。

(2016~2018屆大學畢業生的月收入變化趨勢)

從近三屆的趨勢可以看出,應屆大學畢業生月收入呈現上升趨勢。2018屆大學畢業生月收入高於城鎮居民2018年月均可支配收入。

2018屆畢業後在一線城市就業的本科生月收入爲6525元,高於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本科畢業生月收入(5117元)1408元。

IT類職業本科畢業生月收入較高

藍皮書顯示,2018屆本科畢業生月收入最高的學科門類是工學(5485元),最低的是歷史學(4348元)。。

在本科主要專業中,2018屆畢業生月收入較高的是信息安全(6972元)、軟件工程(6733元)、網絡工程(6597元)。

藍皮書還顯示,在本科學科門類中,2015屆畢業生三年後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學,爲8169元;三年後月收入最低的是教育學(6093元)。

2015屆本科生畢業三年後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就業的月收入最高,爲9855元。

2015屆本科生畢業三年後從事“互聯網開發及應用”職業類的月收入最高,爲10470元。

近年來本科畢業生在“北上廣深”就業的比例從2014屆的25%下降到了2018屆的21%,而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從2014屆的22%上升到了2018屆的26%。

(本文來自於21財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