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科技的东西都是一种手段,它是来帮助你实现目标的”,俞敏洪在近日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主办的产投家峰会上如此说。

俞敏洪表示,目前新东方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中间的投入大概10亿左右,新东方7%~8%左右的收入会投入到教育相关的事情上面。在教育行业纷纷打出AI的标签,借此提高品牌的吸引力时,俞敏洪却表示,人工智能可以帮我们在教育中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而不是人工智能本身就是教育。教育的本质还是内容。教育质量的提升、赢得家长的信任,才是教育本身的意义。凡是用所谓的科技手段、带有营销色彩、互联网忽悠的基因去做教育,但背后的教育品质和教育质量并没有真正上升的机构,未来一定会面临巨大的痛苦。

俞敏洪表示,不论是做教育还是做其他事情,一旦决定要做,就一定要全力以赴。因为你既然选择了这件事情,不全力以赴就不可能获得最好的结果,最后带来的就是生命的浪费,精力、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俞敏洪说,如果他现在是一名大学生,他肯定要转专业,不会学英语了,而是去学技术。这是这位56岁的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洪泰基金创始人在互联网时代下的观念转变。从1993年正式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至今,俞敏洪身上的标签愈发繁复。创业者、教育家、企业家、投资人……一个个标签背后,都是他随时代转换身份的一次次尝试和探索。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深深影响着传统教育领域,作为深耕教育行业多年的新东方,也在为适应时代潮流而自我革新。用俞敏洪的话来说,他这五年最大的变化是对于新技术的关注,他从一个对互联网、人工智能完全不太在意的人,变成了一个时时刻刻都在关注这方面发展和变化的人,他时刻都在思索,这些新技术如何能跟教育产业相结合。然而,俞敏洪依然抱以一种冷静的思维,这是他对自己所坚信的教育本质的坚守。在出席11月初举行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俞敏洪认为,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为教育领域带来的影响亦是非常明显,比如,学生解决难题能力下降,专注度大大下降,等等。他担心,如果现在还是按照应试教育的方向去培养孩子的话,孩子的考试能力可能会由于人工智能、互联网的运用而不断提高,但这样只会进一步推动应试教育极端化的出现。“教育的核心要素就是培养一个全面成长的人,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培养一个对知识的追求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人,这些都是不可能改变的。”任何技术的改变都只是工具利用上的改变,不能改变教育本质,任何一种技术的改进,都不能与培养一个人的本质去相提并论。“任何技术改变都不能改变教育本质”

教育的本质

在知识入口稀缺的年代,能否有“博学之”的机会至关重要,因此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传授知识。但在信息和知识泛滥的今天,治学的侧重点应该在于“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博士说,小孩的学习要尽早开始,最好在娘胎就开始;但又有德国的专家说,小孩三岁前不要学习数理知识,会影响小孩大脑神经元的正常发育。有博士说,大脑分为左右脑,要从小开发娃娃的右脑,做全脑学习;但又有博士说,哪有什么左右脑的划分,很多功能都是左右脑共同运作的,而且每个人的大脑区域控制的功能都不同。这些信息,你搜索大脑开发就会扑面而来,而且每个都言之凿凿。请问,你信哪个?因此,这个时代的治学不缺“博学之”,一切的知识都唾手可得。但需要你“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也就是要有独立思考能力,以明辨是非;需要你“笃行之”,也就是要能改变行为,做到知行合一。而教育,就是要引导人独立思考、帮助人实现行为改变,这就是这个时代,教育的本质所在。

不能实现行为改变的学习,都是“伪学习”

其实,对“实现行为改变”的这个教育本质,在生存和生活层面上,人类一直都在践行,而且做得很好。在生存层面上,大自然通过生与死的反馈,很好地教育了我们。面对危险,我们的肾上腺素会立即上升、心跳加快、肌肉紧绷,时刻准备逃跑;面对美味的奶油,我们的唾液会不自然地分泌,喉咙开始吞咽。在生活层面上,家庭通过亲朋好友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教育了我们。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每个人的生活行为都不自觉地被家庭环境所塑造。但在国家和社会层面上,教育却忽视了“行为改变”这个本质。

在小学、初中、高中,老师关心的是知识的灌输,评价学生的最重要标准也是分数。一个分数高的学生,就是三好学生、就是优秀的。在大学,摆脱了高考枷锁后,没有了知识的灌输,取而代之是教授和讲师们的漫不经心,是大学生们的敷衍了事。很少有人去关心,教育是否帮学生真正改变了行为,养成了可让他们受益终身的习惯。

人工智能改变的只是我们的教育方式

人工智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习的面貌。它不断开启新的大门,提高生产力,使学生更成功,并降低公立学校系统的成本。这种转变可能仍处于早期阶段,但这里有一些已经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方式。在任何一天,评分消耗多长时间?事实上,教师花费大部分的非工作时间试图跟上成堆的学生论文。必须提交成绩才能确定学生如何跟上课程。在努力保持这项永无止境的家务活动的过程中,创造新的课程和材料往往会被抛弃。人工智能可以接管其中一些评分任务并简化过程。即使是散文也可能很快就会使用人工智能进行评分。这可以节省宝贵的时间,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他们为课堂创造更好课程所需的空间。AI可以帮助设定更加真实的学生目标。通过明确的框架,教师为在一个教室中保持多个学生级别奠定了基础。它减少了每个学生所需的注意力,并允许教师为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支持。课程中的差距已明确确定。未来不复可知,新的时代总有新的挑战,只有时刻把握住时代脉络,这样人们才能更好的生活,适应更为快速发展的时代与社会。

活到老,学到老,教育与学习,不再像是传统的桎梏与枷锁,人们可以借助更多,更新,更好,更快,更有效的工具与技术,来实现学习与被教育的权利与义务。不是人工智能选择了时代,也不是时代选择了人工智能,归根结底还是人类的选择。传统与现代,教育方式的改变与演进,并不能改变教育最根本的目的,那就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其各方面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相关文章